賴清平
摘 要:閱讀能力的考查越來越受到重視,并且是培養英語能力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盡管閱讀教學一再受到重視,但是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滿意。應當明確的是,閱讀并不是僅僅為了詞匯而讀,其間包含的結構及背景知識和閱讀帶來的樂趣是促使大家閱讀的原動力。這里將大學中才介紹的精讀及英語教學論文發表泛讀方法引入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主要從泛讀的角度提高閱讀的技能,掌握更全面地閱讀方法,做到更有效、更直接。并從課堂實際教學的視角切入對實施高中英語泛讀教學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泛讀教學;高中;英語教學
閱讀是英語學習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閱讀能力的高低也是評估英語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所以一直以來,英語閱讀在各類英語考試中也一直占有相當的比例。學生們也清楚地意識到要想得到高分,必須提高自己的英文閱讀能力。然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閱讀英文方面能力都較弱,所以如何提高英語閱讀就成了他們的一塊心病。而老師們則是應該幫助他們醫治這塊心病的醫生。
因為長期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的高中英語泛讀教學中仍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在于:英語泛讀教學的實施僅依賴于教材中的課文,從而導致了學生的閱讀面狹窄,閱讀量遠遠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有些英語教師在授課時以精讀教學為主,泛讀教學為輔,有時為了趕課,甚至不進行泛讀教學。這種只重視語言知識的講解,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現象最終必然會導致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可能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其最終的結果是學生的詞匯量得不到擴充,閱讀能力得不到增強。
一、泛讀材料的選擇
首先,可以使用教材中的課文。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從必修一到必修五,每一模塊有兩篇文章,第一篇可以作為精讀文章,第二篇則可以作為泛讀材料處理;從選修六到選修八,每一模塊都有三到四篇文章,除第一或第二篇外,均可作為泛讀材料。教師事先一定要對文章進行細致的閱讀和認真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一些對應的閱讀練習,如問答題或選擇題等,使其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其閱讀興趣。
其次,練習冊中一些好的文章也可以作為泛讀教學的材料。如果其配套的習題不是很理想,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刪減或修改。反復練習之后,學生作業中的閱讀理解的質量也會隨之會有一定的改善。
同時,也可以選擇一些英語報刊作為閱讀材料。比如《中國日報》(China Daily)、《21世紀報》(21st Century)、《學生雙語報》(Student Times)、英語輔導報等等。這些英文報刊上的文章內容新穎、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并且使用的語言也非常地道,能夠加強學生對東西方文化的了解,并容易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
二、泛讀練習的進行
傳統意義上的閱讀課往往只包括一個部分,那就是學生們在課堂上閱讀有關材料。這樣做的弊端十分明顯:學生們在課前對所要閱讀的材料一無所知,也沒有任何的準備。這勢必容易造成他們在課堂上對閱讀材料的不充分理解。而且課后他們也沒有任何的復習階段。所以僅僅靠課堂上的時間是絕對不夠的。現在一種比較流行并且被證明的確有效的閱讀方法是將閱讀分成閱讀前期準備,課堂閱讀以及課后復習三個階段。
1.前期準備。閱讀前期準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像一些人認為的可有可無。教師在選擇好閱讀材料之后,可以事先告訴學生們將要閱讀的材料是關于什么方面的。學生們在這一個階段可以并且應該對所要閱讀的材料的核心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如果學生們事先知道了所要閱讀的材料是關于什么的話,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會被激發出來,并且會試圖去做一些前期調查和準備工作。
2.課堂閱讀。接下來就是重要的課堂閱讀部分了。而學生們正是要利用課堂上的時間來進行限時的閱讀。這種全新的課堂閱讀授課方式強調以下兩點:首先,閱讀的時間是受限制的。好比說一篇閱讀規定的時間是15分鐘,15分鐘以后將閱讀材料全部收回。其次就是課堂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并且獲取相關有用的信息。這兩點在進行閱讀訓練之前一定要讓學生明白。
3.課后復習。有人會問:閱讀雖然需要整體把握,但是必要的語法以及單詞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這種泛讀法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語法和建構單詞呢?這就是課后復習階段要處理的問題。下課后,學生們應該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全面復習,此時他們應該解決文章中不會的生詞和陌生的句法。他們首先應該借助詞典或相關的參考書目。如果他們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求助老師。這個時候,老師的指導尤其重要老師應該在短劇或者對話或者其他復習形式中對學生的語言進行嚴格把關。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
三、欣賞、評價性泛讀
這一階段主要訓練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培養學生挖掘閱讀材料內涵的能力。使學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欣賞和評價作者的觀點、寫作風格、以及語言風格等特點,并根據不同的體裁,作者的不同寫作風格,以及語言風格等特點,判斷出作者的觀點并根據語篇的語氣對提及的事實或觀點做出推論,分析人物性格和命運,引導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欣賞文中的妙句和作者精辟的觀點,并鼓勵學生討論、創新、發表白己的見解和評價,然后讓學生展示他們的討論結果也可以展開辯論。教師對此不做主觀性結論,為學生留下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四、結語
總之,閱讀的真正目的在于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和對相關信息的獲取。而學生們也應該改掉過去對閱讀的錯誤理解。閱讀課的教授方式也應該從以老師為主變成以學生為主。老師應該“退居二線”,他們所要做的只不過是搜集合適的閱讀材料并且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而這種泛讀法的最終目的就是在于幫助學生逐步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最終能夠采用正確的方法獨立進行閱讀。
參考文獻:
[1]李雪萍.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英語泛讀教學探究,英語新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2]唐艷蘭.淺談以英文報刊為材料的高中英語泛讀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