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
我們廣大的數學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轉變了教學方式,廣泛地運用了討論式教學,在教學中多分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積極倡導算法,學法多樣性,學生的興趣被激活了,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活動中來,思維更廣了,頭腦更靈活了。但是,小組合作學習存在一些不足,有的教師把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該討論的重點,難點沒有討論,有的簡單的問題拿來討論。兩極分化嚴重,優生說的多,差生說的少,個別學生會做不說,或不愿意說。下面我就“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談我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
導致小組合作學習不能順利進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組成員不會合作,學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學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學生缺乏合作的技能。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實施中有意識地加強合作技能的培養。一是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并采取輪換制,組長、記錄員、匯報員每個成員輪流做,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二是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搜集資料,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傾聽同伴的發言,如何協調小組成員間的分歧,如何歸納組內主要意見等等,從而保證小組合作有進行,真正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為幫助學生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我還編了這樣一則順口溜:“合作學習互相幫助,組長人人輪流當;獨立思考不可少,說前先要動動腦;學會交流與合作,認真傾聽他人講;團結協作力量大,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二、做好教師的導演角色
小組合作學習重在提倡教師充當導演,學生當好演員,巧妙地運用師生、生生、組際間互動,把導與演分離。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要做好導演的角色。
(一)合理劃分小組
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考慮學生各方面的情況,盡力使小組成員在學業成績、個性、能力等方面具有差異性。請每個小組給自己取個響亮的名字,如“火箭隊”、“先鋒隊”等,增強組員的主人翁意識和小組的凝聚力。
(二)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討論的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建起平等、和諧、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潑、自由的學習環境,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對于勇于回答問題的學生,首先加以肯定,至于對和錯,那是第二位。課堂上,我允許學生找缺點,允許學生大聲爭論。在這樣一種民主、和諧、開放的氛圍中,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探究知識的欲望,積極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小組學習。
(三)把握好分組討論的時機
合作學小組合作學習重在提倡教師充當導演,學生當好演員,巧妙地運用師生、生生、組際間互動,把導與演分離。
(1)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發合作的欲望,培養學生間團結協作的精神。
(2)在學生個人探索有困難時。如教學“直線、線段和射線”時,當學生認識了直線后,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直的線中,除了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的直線,還有其他嗎?把你的發現畫下來。這時讓學生獨立思考就有很大難度,我就讓小組合作討論,各抒己見,發散思維,這樣學生就在合作交流中發現了線段和射線。
(3)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把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對嗎?話音剛落,全班同學已經分成兩個陣營,有的舉“√”,有的“×”,這時,老師不應馬上裁決,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
(4)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放性”問題其解題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的去思考,須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例如:有這樣一道題開放性,在2、4、6、7、8、10這六個數中,哪一個數與眾不同?請說明理由。馬上就有同學得出不同答案,這時利用學生好勝的特點,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激情高昂,紛紛舉手,當學生給出答案可能五花八門時,教師可安排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依據展示出來,每個同學都從別人那里看到解決問題的另外一些角度,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于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5)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在教學中,教師應在知識的關鍵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計合作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
總之,就小組合作學習來說,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廣大教師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們要本著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目的,組織開展好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落到實處,取得實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