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師型”教師就是具有教師資格和專業技術能力的教師?!半p師型”教師是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我們認為主要可從如下三方面著手。
一、優化教師的個體素質
(1)確立“雙師型”教師的資格平臺。有關專家指出,這個資格平臺應緊扣教師的學歷、專業技能水平、實踐經驗和教育教學方法這四個方面的要求。只擁有高學歷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或是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超的教學技巧,都不能說就是“雙師型”教師。如前所述,從事高職教育的教師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職業,“雙師型”教師是其專門化、專業性的具體表現。對于這樣一項專業技術性強的從業標準和考核管理辦法,既不能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規則,也不能簡單地采用“教師+工程技術人員”的做法。這不僅在理論上缺乏嚴密的邏輯性,不能體現高職師資專業素養特殊性,而且在實踐中也缺乏可操作性,無法保證其專業性和職業化。
(2)提高學歷層次。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學歷偏低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教育教學的質量。要優化教師的個體素質,我們認為有必要根據高職教師這一階段性的特征,制定相應的培訓內容和措施,依托全國現有的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堅持在職培訓為主,脫產培訓為輔的原則,加大對在職教師的培訓力度,對學歷不達標的教師,要限期達到。當然我們不是搞唯學歷教育,也不是引導教學把高學歷作為穩定職業、晉級加薪的砝碼,從而脫離高職教育教學的實際而一味追求高學歷文憑。
(3)強化技能培訓。一方面,要鼓勵教師多深入工廠企業進行調查研究,采用崗位培訓。下廠鍛煉、掛職頂崗、跟班研討、師傅帶徒弟等方式,定期派專職教師到生產第一線了解生產設備、工藝技術的科技信息。通過與企業合作的方式,積極進行技術方面的開發與服務,積累教學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術和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通過項目開發等活動,促使教師得到實踐鍛煉,由單一教學型向教學、科研、生產實踐一體化的“一專多能”型人才轉變。國外對于高職教師的資格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學位(博士生、碩士生)外,還必須有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和工廠企業的實踐工作經歷。
二、優化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結構
(1)按照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要求,調整師資結構,使二者之間基本保持動態平衡。高職教育是以社會需求,以及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為導向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及課程結構的。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優化調整師資隊伍的結構,采取按需設崗、因崗聘人的做法,能者上,庸者下,本校缺,校外請。不能采取“觸類旁通”的做法。
(2)加快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步伐。高職院校不能把聘請校外兼職教師作為發展高職教育的權宜之計,而應該作為一項策略來抓。一方面要抓住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兼并重組的有利時機,積極從企業引進一些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有豐富實踐經驗或操作技能,熟習本地區、本行業情況、具備教師基本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采用這種“請進來”的辦法,選聘技術管理人員來校任教,這樣可以優化整體結構,加大實習指導教師的比重,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參與將對在校專職教師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3)在用人制度上,引入競爭機制。開通職教高技能師資引進的“綠色通道”。要打破教師職業的“身份制”和職務聘任的“終身制”,變教師“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變“終身聘任”為“競爭上崗”,分流富余人員及不合格人員,并建立教育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實行人事綜合代理,使落聘教師和富余人員與校脫鉤,進入人才市場,合理分流;同時結合國家教師資格認定工作,拓寬教師來源,使社會上具有教師資格的人能有機會通過聘任制加入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好壞關系到高職教育的成敗,除學校采取必要的措施外,政府有關方面對學校從企業引進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教師評聘工程技術職稱等方面,應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
(4)啟動“名師工程”,重視學科(專業)帶頭人培養。學科(專業)帶頭人及名教師水平代表著學校在某學科(專業)的水平,是學校聲譽和教學質量的標志。首先要制訂名教師的標準。標準應從師德水準、學歷水平、智能結構、教學能力等方面全面考慮,然后采取有力措施,創造良好的成才環境。在注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同時,要根據標準,經過科學程序公正地篩選出名教師,再從名教師中篩選出學科(專業)帶頭人,作為培養目標和對象,在培養過程中要委以重任,明確總體和分階段目標,并進行嚴格考核,提供各種機會,優選送培,優先安排他們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及科技開發研究,特別是要結合學校的重點專業與特色專業建設,讓他們承擔學校的教學研究和改革、專業改造、科技創新和課題開發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他們的素質,造就出一批在本校、本地區、本省乃至全國的學科(專業)帶頭人。對名教師、學科(專業)帶頭人應給予優厚待遇,要采取非常措施,加大獎勵力度,在報酬、住房、工資晉級等方面要優先。當然,也要對他們實行定期考核,動態管理,一般可采取每兩年評選一次名教師的方法,讓更多優秀教師脫穎而出。
三、走“校企合作”“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捷徑
企合作教育是根據行業和企業發展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接受職業技術教育期間分別在學校接受理論知識學習,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專業理論與技能,形成學習能力;在企業頂崗實習,在企業技術人員指導下承擔具體工作,進行專業技能、企業管理文化、職業道德、社會工作能力等崗位能力的訓練、形成。
應當指出的是,盡管高職教育的技術性、實用性和職業性特征決定了從事高職教師除部分教授公共基礎課的教師外,其它教師都應當是“雙師型”教師,或者說最好是“雙師型”教師。但不同教學崗位的教師,對教師專業理論知識的儲備、專業技術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和側重點不同。
作者簡介:
賈建紅(1975—),女,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