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艷
新課程呼喚管理的重新定位,要求學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發生相應的變革,創設有利于推進課改進程的氛圍。我校本是一所設備簡陋,師資薄弱的二類小學,現提升為標準化小學,從我校的校情、生情出發,提出“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為基點,在管理上“以師為本”,活動上“以生為本”,在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管理,體制等方面作了積極探索。
一、“與時俱進”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有序、民主、科學是學校管理追求的境界之一。新課程環境下教育管理,要講究方法、講究科學,除了通過規章制度管人,還要崇尚以人本,人性化管理,以情感人,靈活應變。
1.堅持“民主、公開、公平”的管理
以教代會,工會組織為依托,發揮教職工的主人翁作用,共同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如制定《獎勵機制》等有關制度。深入開展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加大收支透明,虛心接受到人,形成既分工又協作,既競爭又合作的良好態勢,使廣大教師成為教書育人的主人,成為學校管理的主人。
2.堅持制度管理
根據教師年度考核要求,從考勤、考績、教書育人,教研進修等方面提出崗位目標要求,平時進行有序的全面的檢查與考核,以及時發現先進、督促后進,起到褒優警劣的作用,使教師的素質整體提高。
3.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
學校努力關注、關心每一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工作、生活與專業成長,努力為教師營造自身發展空間,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堅持在政治上引導人,在思想上教育人,在業務上錘煉人,在體制上激活人,在生活上關心人,將教師的發展與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二、“更新理念”抓好教師隊伍建設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的觀念”是教育領域里常講常新一個重要話題。我校要求全體教師年牢牢樹立“教育無死角,每一位為學生發展”的理念,把服務學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1.抓好學校班子隊伍建設
努力建立一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勇于探索,求實創新的領導班子。一是思想上要有活力,要善于學習,善于鉆研,追求先進的教育思想與理念。二是工作上要有創新力,要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形成創新意識。三是管理上要有凝聚力,在以身作則的前提下,做教師的良師益友,使學校成為具有堅強戰斗力的戰斗集體。
2.抓好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對師資隊伍建設總要求是“提高學歷,培養能力,增強實力,開發潛力”努力培養一支研究型、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隊伍。
一是要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把學生當視為合作者。教育中要多用鼓勵、激勵的語言,努力創造和諧融洽的氛圍。
二是提高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水平。提高教師接受新知、應用新知的能力,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音像資料,開展業務學習活動,吸納教改信息和經驗。我校組織全體班主任去省里的繼紅小學學習一天,學習他們的有效課堂教學。開展教研聯合體,每學期都和兄弟學校展開教學研究,讓青年教師能從實踐到理論,從理論到實踐的暢所欲言的交流,努力培養骨干教師,使他們成為學科帶頭人。
三、“探索創新”大力推進課改
為了使課改得以深入有效地進行,我校從戰略高度進行思考,統一規劃,統籌安排,處理好局部與整體,近期與長遠,重點與一般的關系,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配套進行。
1.學習創新
新課程對每一位教師而言,都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自身素質提升的機遇。教師應該深入學習、解讀并實踐新課程,學校圍繞新課程改革,通過教師自學、討論、交流心得體會。觀看專家學者專題講座錄像,外出到大慶市的學校聽課、學習等形式,開闊眼界,不斷提高教師的知識素養。加大培訓力度,讓教師不斷“充電”提高業務水平,從而使教師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在視野上占據教育制高點,自上而下的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有目的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大膽嘗試,勇于創新。
2.德育工作創新
一是在德育的工作要求上,做到務實、求新、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時時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機制。二是在德育教育的內容上,將新《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四十八個生活細節》《國學經典》《感恩教育》作為學校養成教育主要內容。例如:讓孩子每天做一份孝心作業。推進小公民道德建設,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感恩教育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強新課程理念下的班級建設,使我校的每一位學生都是陽光燦爛的。三是在保證措施上,積極推進學校、社會、家庭教育的“三結合”,充分利用德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廣泛開展集知識性、娛樂性、教育性為一體的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中。我校每學期都開展兩次大型的活動,六一匯演,春季運動會,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厚。
3.教學工作創新
我校采取了既有創新性、又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管理,教學工作落實“八個字”,理念要“新”,備課要“實”,課堂要“活”,作業要“精”,輔導要“細”,評價要“放”,教研要“真”,家訪要“勤”變重數量管理為重質量管理,重管理“教”為重管理“學”。校本教研。我校建立新型的“以校為本”的教研機制,創設了“自下而上”的自我更新的校本教科研機制,積極倡導反思教學與行動研究,建立理論學習,對話交流,課題研究等如案例反思,教學示范,課題匯報,課改大家說等,給教師展示交流平臺,發揮潛力空間,給學校更大的自主、發展的空間,為學校課改實驗注入不竭的動力,我們在實踐中還大力開展校與校之間的交流,派教師出外聽課、學習,并參加兄弟校的探究課、公開課等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也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優劣互補,共同發展。以上工作做得實,所以我校連續幾年在全縣大面積檢測中名列前茅,在全縣教育系統的各項活動中成績依然名列前茅,我校連續幾年被評為先進單位。
強化學校管理,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是我不懈的追求。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我將凝聚全體師生的力量,干實事重創新,讓基礎教育得到更優質的發展。為我縣的基礎教育事業奉獻光和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