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若雪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這場瘟疫既給人類帶來浩劫,同時也對人類文明本身產生了深刻影響。
1347年10月,一支船隊停靠西西里島。這些商船沒能帶來昂貴的絲綢與香料,卻從東方帶來了可怕的瘟疫。攜帶著病原體的老鼠“搭乘”著一艘艘商船,漂洋過海來到歐洲各個港口,把瘟疫撒播到一座座人口密集、環境污穢的城市。
中古時代的人們對瘟疫的傳染性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它的成因卻一無所知。人們相信瘟疫是由我們空氣中一些不干凈的成分引起的。他們甚至還認為,皮膚上的污垢能阻止這些“不干凈的空氣”進入身體,因此在之后的幾個世紀里,歐洲人都很少洗澡。
今天的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黑死病就是現在的鼠疫,是由一種被稱為鼠疫桿菌(Yersina pestis)的細菌引起的。這種病原體直到19世紀末才被發現,距離黑死病肆虐已經過了500多年。鼠疫可通過被感染的老鼠或跳蚤的叮咬傳播,也能通過患者的膿血和痰液等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中世紀的歐洲城市,人口密集而衛生條件極差,垃圾成堆,老鼠橫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黑死病在歐洲傳播得如此迅速。“死亡之船”到達西西里島后,沒過多久,黑死病就蔓延到法國港口城市馬賽和北非港口突尼斯。然后,它到達了當時歐洲重要的貿易中心——羅馬和佛羅倫薩。截至1348年中期,黑死病又襲擊了巴黎、波爾多、里昂和倫敦。
瘟疫飛速蔓延,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在14世紀中葉,沒有人能對這一可怕的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釋。醫生們依靠粗糙的技術(如放血)甚至一些近乎迷信的做法(如燃燒某些藥草)來防治瘟疫。當然,這些做法收效甚微。在一片恐慌的氣氛中,健康的人都盡全力避免接觸病人:醫生拒絕醫治病人,神父拒絕為病人主持臨終儀式,商販關閉了店鋪。許多人逃離了城市,但即使在鄉村,他們也無法逃避瘟疫。相反,他們把瘟疫帶到了鄉村,使牛、羊、馬等牲畜也受到了感染。由于許多羊死于瘟疫,黑死病甚至造成了歐洲羊毛短缺。
黑死病在5年間造成2500萬人死亡,這差不多是全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當時的人口統計資料有諸多缺失和不可信之處,這一估算比例也不一定準確。有學者認為黑死病造成的死亡人數達到了總人口的40%~60%。1351年后,這場黑死病也并沒有在歐洲大陸徹底銷聲匿跡。1347年到1722年之間,瘟疫在歐洲間歇性地流行過數次。
現代醫學界一般認為黑死病就是鼠疫,但這種說法并不能得到所有人認同。歷史上鼠疫的暴發有很多次,而其無論是傳播速度還是死亡率都遠遠達不到黑死病時期的水平。因此有人認為,黑死病不是鼠疫而是某種傳染性更強的病毒性疾病。
2013年,利物浦大學的兩位科學家提出,黑死病其實是由埃博拉病毒造成的。根據中世紀對黑死病的描述,患者出現了包括高燒、皮下出血等與病毒性出血熱十分類似的癥狀。埃博拉出血熱也有類似的癥狀。如果埃博拉病毒就是造成黑死病的病原體,那就能完美地解釋黑死病為何傳播速度如此之快,影響范圍如此之廣。鼠疫是一種細菌性疾病,主要通過老鼠和跳蚤傳播,擴散速度并不快;而埃博拉病毒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很快就能擴散開。黑死病暴發后,大量商船停運,黑死病卻依然漂洋過海、翻山越嶺傳播到了北歐。很難想象老鼠是怎么完成這一“艱巨任務”的,但人類卻可以輕易做到這一點。此外,當時的人們通過隔離的手段有效阻止了黑死病的擴散,而再嚴密的隔離措施也難以阻止老鼠的逃竄。如果黑死病就是鼠疫的話,隔離是很難起到效果的。
盡管“病毒說”聽起來很合理,支持“鼠疫說”的學者還是占大多數。而“瘟疫公墓”中發現的DNA證據更是不容辯駁。黑死病橫行時期,墓地嚴重不足,許多死者不能被單獨安葬,而是集體被簡單地埋在大坑里。考古學家在倫敦地區發現了多座瘟疫公墓,為黑死病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英格蘭從14世紀到17世紀飽受黑死病的蹂躪,倫敦更是幾度暴發嚴重疫情,大量尸體被埋在這種簡陋的公墓里。有考古學家稱,現代倫敦簡直就是建在尸骨之上的城市。
2011年,德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從英國一個瘟疫公墓的死者骨頭和牙齒中提取出了DNA,分析后發現其中含有鼠疫桿菌的基因序列。科學家們對古老的鼠疫桿菌基因進行進一步分析后發現,這種菌與現代的鼠疫桿菌雖有諸多相似,但它卻并不是現代鼠疫桿菌的直系祖先。也就是說,造成黑死病的細菌已經滅絕,而造成現代的鼠疫的細菌則是由另一種鼠疫桿菌演化而來。而同年發表在《自然》雜志的論文則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文中指出中世紀瘟疫死者體內的鼠疫桿菌DNA與現代鼠疫桿菌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認定造成黑死病的細菌就是現代鼠疫桿菌的祖先。2014年,英國的另一項研究也印證了后一種結論。
如果造成黑死病的菌株與現代鼠疫桿菌基本一致,那么為什么黑死病的傳播速度和致死率都遠遠超過現代鼠疫呢?其中一個原因是當時下層平民的衛生狀況和營養狀況都很差,因此極易受感染,感染后也很容易死去。另一個原因是黑死病可能主要通過肺鼠疫的形式進行傳播。鼠疫桿菌一般感染人的淋巴腺,造成腺鼠疫,未治療致死率在50%左右。肺鼠疫是指鼠疫桿菌感染人的肺部形成肺炎的情況,致死率極高(90%以上)。肺部感染的鼠疫桿菌和結核桿菌一樣可通過痰和飛沫傳染,傳染效率遠高于跳蚤叮咬。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黑死病如此威力巨大了。
在中世紀,人們對瘟疫既沒有足夠的了解,也沒有有效的防治手段。人們在絕望之下,只好寄希望于宗教。有人認為瘟疫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所以他們希望通過苦修來得到救贖。這些苦修的人被稱為自笞者,他們穿行在各個城市與村莊,用鞭子反復抽打自己,認為肉體的折磨是最好的救贖。教會方面曾多次制止,但只要又一場瘟疫開始流行,自笞者們就又會出現。然而面對瘟疫,教會當然也無能為力。虔誠的祈禱并沒能拯救上帝的子民,許多神職人員也死于瘟疫之中。教會的權威受到了廣泛質疑,而這種懷疑也催生了文藝復興思想的萌芽。
黑死病還給歐洲的經濟結構帶來了變革。黑死病造成歐洲人口驟減,而且死者以平時營養不良、免疫力較低的貧民為主。其直接后果是勞動力的大幅下滑。勞動人口的不足使得底層人民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而上層階級不得不做出讓步:莊園主減少了雇農的負擔,工場主提高了勞工的待遇。黑死病過后,技術性人才的匱乏使得工匠和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現代商品經濟初見端倪。而農業方面,西歐農業從勞動密集的種植業向不需太多勞動力的畜牧業發展。
在中世紀的歐洲,只有貴族和神職人員才能受到教育。當時歐洲的文化是以拉丁語為基礎的精英文化。而黑死病造成了大量神職人員死亡,教會不得不選擇一些平民出生的人進入大學(當時的大學都是宗教學校)接收教育,讓他們填補教職空缺。這些“窮學生”給大學帶來了新的風氣,以神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潮開始悄悄醞釀。
2017年6月,美國新墨西哥州報告發現三人感染鼠疫。不過無需太過擔心,曾經令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如今只要用抗生素就能治好。新墨西哥州每年都會發現少量鼠疫病例。在2015年,鼠疫造成4人死亡。
第一批攜帶著鼠疫桿菌的跳蚤約在1900年乘船來到美國,隨即與當地的嚙齒動物“打成一片”。這些跳蚤似乎格外青睞新墨西哥州的松鼠們,一直賴在它們身上不走。嚙齒類動物身上跳蚤并不常叮咬人類,只是在其嚙齒類即將病死時才會急于尋找下一個宿主。有的跳蚤還會在寵物貓狗身上“借宿”,從而進入人類的生活空間。
雖然美國人從沒有徹底消滅鼠疫,但它的危害程度與黑死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美國公共衛生部門也一直密切關注著嚙齒類動物感染鼠疫的情況。由此看來,我們似乎大可不必擔心黑死病卷土重來。然而,面對可能暴發的瘟疫,我們永遠需要保持警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