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 要】目前在我國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綠色生態城區,協調經濟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海綿城市能夠有效的整合水資源,提高城市對水資源的利用,因此本文對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進行深入探討,以此提高城市規劃社會水平。
【關鍵詞】綠色生態;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思路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對水資源需求量逐漸增多,使得城市水資源安全也面臨重大考驗。而水資源是人們生存的必要資源,所以對于城市水資源的設計使用至關重要。海綿城市可以加強雨洪水管控能力,減少污染情況的發生,因此建立綠色生態區具有重要應用,必須樹立完善的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思路,并不斷的進行完善,進而保證我國城市的環境。
一、綠色生態區與海綿城市概述
隨著我國綠色建筑的不斷推廣,綠色建筑實施向著區域方向發展,而綠色建筑的實施主要依賴于綠色建筑技術,而綠色生態區就是個別建筑物向區域綜合建筑群應用綠色建筑技術帶來的應用成果。綠色生態區是一種新型城區建設模式,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綠色建筑規模區域化,另一部分為生態城市理論。具體內容主要包括設計建筑、空間布局等等,在建設規劃過程中,嚴格遵循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標準。
海綿城市是指利用低影響開發設施以及人工措施,在保證排水防澇的情況下,達到戲水、蓄水以及釋水的效果,以實現資源回收利用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以往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主要通過管渠以及泵站等設施,處理城市中的雨水,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管道與設施建設壓力,同時無法有效處理雨水污染問題,海綿城市作為一項新的規劃思路,應更好的應用在城市中。
二、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所用的主要技術工藝
(一)生物滯留技術
生物滯留技術是指利用基質將雨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過濾、吸附,以此實現對雨水的凈化,生物滯留技術能夠段短暫儲存徑流域水,然后使得流域水逐漸滲透土壤中,減少地面徑流量,進而降低雨水污染。生物滯留技術具有很多種作用方式,在海綿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采用的技術種類主要有三種,即雨水花園、下凹式綠色以及生物滯留池等等。另外生物滯留技術不僅可以起到水體調蓄作用,還可以起到改進土壤的作用。
(二)透水性鋪裝
透水性鋪裝有許多種類,具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縫隙透水鋪裝。采用細砂石子等物質,將其填入到路面磚之間縫隙,進而形成縫隙透水鋪裝。這樣即使路面磚不具備透水性,但是可以通過路面磚之間的縫隙滲透地表水。(2)自透水鋪裝。它是通過下墊面塊的構建,一方面避免出現材料銜接以及鋪設之間的縫隙,另一方面通過下墊面塊滲透雨水。遇到干旱季節,可以利用自透水鋪裝,幫助土壤進行換氣。(3)縫隙透水與自透水鋪裝結合使用。縫隙透水與自透水鋪裝結合使用,可以形成一個完善的滲水體系,一共分為四層,即透水墊層、透水基層、找平層以及透水面層,可以提升滲透效率,達到良好的滲水效果。
三、綠色生態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與要點
(一)對綠色生態城區規模與功能分區
綠色生態城區建設主要涵蓋兩部分的內容,一部分城市建設區域規劃,另一方面為綠色生態系統的規劃設計。在綠色生態生態區規劃過程中,居民用地以及公共設施在總規模的很大比例。
(二)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思路
1.規劃程序。
在海綿城市規劃過程中,應從總體規劃角度出發,嚴格按照一定的規劃程序進行,具體步驟如下:首先針對區域場地總體情況,由專家以及相關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評估的內容包括很多種,如天然水體、土壤、排水模式以及植被等等;其次根據實際情況,對城區的雨水排水流域進行合理的劃分,同時還應采用合理的綠色雨水基礎設施技術,保證與當地條件相負荷;再次不同的流域,具有一定的差異,應根據這一情況,合理確定綠色雨水基礎設施使用范圍;最后應對區域場地的徑流雨水以及污染物等等,應確定一個合理的指標值。
2.規劃措施。
在實際規劃過程中,應掌握以下要點:
(1)優先保護水生態敏感區。對于水生態敏感區,應優先保護,對于濕地、河流以及湖泊等雨區,應禁止建設或者限制建設,加強低影響開發系統與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城市水體之間的銜接工作。
(2)集約式城市開發。任何空間的開發都需要進行限制,防止過度開發造成的破壞,因此應對城市生態空間進行合理的規劃,采用集約式開發方式。
(3)保證基本透水面積。目前一些城市,地面硬化占據較大面積,對雨水滲透產生了不利影響,所以為了保證基本透水面積,應提升綠色以及透水鋪裝的面積。
(4)合理控制地表徑流。應對雨水排水渠進行合理的規劃,對于自然徑流通道,應采取措施,加以保護,并增加下沉綠地以及植草溝的設置,將分區雨水進行有效的匯集,并嚴格控制地表徑流。
(三)技術設施選擇要點
1.合理劃分優先級。根據主要功能以及目的,可以將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模式分為多種,包括雨水滲透技術模式、凈化水質技術模式以及綜合調蓄等技術模式。而優先級的合理劃分,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以及氣候特征等。
2.靈活應用單項技術設施。不同類型的功能不是單一的,所以在實踐過程中,想要實現地表徑流量的控制以及雨水資源利用,既可以通過特殊設計來實現,同時還可以組合各類技術來實現這一目的。
(四)基于生態優先、綠色優先
在構建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著重對城區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護,本著尊重和順應自然的理念,優先采用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在出現不可回避的問題時,也要大力爭取灰色基礎設施建設與之相結合的最佳手段,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破壞,努力爭取做到建設開發前后,城市的水文特征基本穩定不變。
(五)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效益綜合評價
構建海綿型城市工程,因其牽涉項目眾多,所涉資金也勢必相對龐大,故需綜合考量運營成本及建設成本,做到在側重環保性的前提下,對規劃融資、建設施工、驗收評估以及運營維護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效益綜合分析。
(六)基于區域整體達標
國家及相關管理部門均對城市建設雨水排放問題提出相應要求,提出制定雨水排放管理的規章制度,要求明確區域排放總量,避免違規超排。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時,必須合理劃分雨水分區,并建立各職能部門協同管控的制度及考核標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海綿城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所以在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應根據城市區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海綿城市,確定科學海綿城市規劃思路,充分發揮海綿城市的蓄水、儲水以及排水功能,加強對城市水資源的回收利用,減少水資源污染情況的發生,保證城市水資源環境的安全,滿足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進而促進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 張永紅. 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探究[J]. 城市建筑, 2016(27):36-36.
[2] 李文靜. 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探究[J]. 工程技術:引文版, 2017(1):00058-00059.
[3] 呂偉婭, 管益龍, 張金戈. 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探討[J]. 中國園林, 2015, 31(6):42-47.
[4] 吳顯毅. 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探討[J]. 工業c, 2015(53):216-216.
[5] 黃昱霖, 羅云祥. 探討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