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洪 楊晨
海門:全力打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組合拳”
文|林洪 楊晨
近年來,隨著農村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污染問題日漸突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面臨巨大挑戰。對此,海門市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堅持“調”“關”“治”“用”“減”五措并舉,全力打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組合拳,不斷調整優化畜禽養殖區域布局,關閉搬遷禁養區不合格畜禽養殖場,重點加強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改造,大力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有力推進化肥減量、農藥零增長,引導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出高效的海門生態畜牧業。

按照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地方畜牧業要實現區域布局科學、養殖結構合理、轉型升級明顯、生態水平改善,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與種植業布局相協調的生產格局。
海門市秉持“種養結合、畜地平衡”的原則,圍繞總量控減、質量提升的總體要求,大力調優畜禽養殖區域布局,加快推進種養結合、農牧循環。2016年,海門市出臺了《關于規范畜禽養殖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科學劃定各區鎮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為海門市畜禽養殖布局、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畜牧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意見》規定,在禁養區內不得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所,擅自新建、擴建的一律按違法建筑處理。現有畜禽散養戶鼓勵自行拆除養殖圈舍退養,嚴禁糞污直排,2017年年底之前完成關閉和搬遷。在限養區內嚴格控制畜禽養殖規模,實行減量提質工程,養殖密集鎮要引導散、小規模養殖逐步退出。在養殖總量逐年下降的前提下,適當發展規模適度、設施先進、標準化程度高的規模養殖。在適養區內遵循總量適度、動態平衡、優化結構的原則,科學合理地確定飼養畜禽品種和規模。
根據《意見》,海門市進一步明確了畜禽養殖場的獎補政策,對限養區內按生態健康養殖要求建設改造糞污處理設施、符合項目立項條件的現有畜禽養殖場進行優先扶持。
禁養區養殖場的關閉搬遷,是海門市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以來,海門市迅速研究制定關停實施方案,倒排時序進度,制訂詳細計劃,掛圖作戰,確保有力、有序、有效地完成關停任務。
2017年4月,海門市市政府召開全市畜禽養殖專項整治行動推進會,各區鎮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獸醫站站長,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管領導、市263辦公室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海門市市政府與各區鎮簽訂了責任狀,下發了關閉拆除的告知書。
除開發區外,海門市各區鎮都有禁養區養殖場關閉拆除任務。全市禁養區需關閉拆除的有76家,其中上報南通的共有57家,加壓19家。分別是常樂鎮21家、三廠工業園區15家、海門高新區10家、悅來鎮8家、臨江新區6家、正余鎮4家、余東鎮4家、工業園區3家、海門港新區2家、四甲鎮2家、海永鎮1家。
目前,全市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關閉拆除進展超出預期,大部分區鎮承諾在7月底前完成關閉拆除任務。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市禁養區內累計關閉拆除24家,完成率31.58%,其中上報南通的已關閉拆除16家,完成率28.07%;加壓數的已關閉拆除8家,完成率42.11%。海門工業園區、三廠工業園區、海門高新區、四甲鎮、常樂鎮已進入實質性關閉拆除階段,完成率分別為66.6%、53.33%、50%、50%、23.8%。全市已完成簽約42家,占比55.26%。
根據計劃,海門市將大力推進禁養區畜禽養殖場的關閉拆除工作。抓住2017年7月9日、7月底和9月底三個關鍵時間節點,確保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的關閉拆除任務。拆除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層層傳壓、序時推進。結合海門市百日大會戰,自海門加壓,前緊后穩,力爭2017年7月9日前關閉拆除完成率超過50%,2017年7月底前完成南通下達的目標任務,確保2017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
加快非禁養區內養殖場的治理改造,能夠徹底消除畜禽糞污亂排亂放,是治理畜禽養殖污染的有力抓手。
從實際情況看,海門市生豬養殖污染問題相對突出,養殖戶環保意識差、設施設備簡單、糞污處理不達標。其中,有雨污分離設施的143戶,建有沼氣池的75戶、沉淀池的22戶,有集糞池的627戶,533戶還沒有有效的處理設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遠。
海門市各區鎮上報需整治的畜禽養殖場總量為1673家,其中2017年計劃整治總數1249家,任務量分別是:悅來鎮241家、海門港新區180家、海門工業園區132家、余東鎮129家、常樂鎮124家、海門高新區119家、四甲鎮87家、開發區77家、三廠工業園區68家、臨江新區55家、正余鎮33家、海永鎮4家。按江蘇省環境保護廳、農業委員會規定并上報南通規模畜禽養殖場271家。另外,江心沙有11家、海門市良種場興達牧業有12戶養豬戶需要整治。
目前,全市養殖場的治理改造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海門高新區、常樂鎮、開發區、悅來、四甲、海門港新區等區鎮已為321家養殖場制訂了一戶一方案。常樂鎮、海門高新區、開發區、海門工業園區、臨江新區、海門港新區等314家養殖場完成了糞污治理承諾。海門工業園區、海門港新區、臨江新區、海門高新區、三廠工業園區、常樂鎮、正余鎮、悅來鎮開展了整治工作,累計整治46家。
2017年5月初,海門市農業局舉辦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技術培訓課,指導各地規模畜禽養殖戶學習畜禽糞污處理技術,確保糞污處理做到“源頭減量化、處理設施化、出路資源化、排放無害化”。

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能有效防止和消除畜禽養殖污染,對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提高農產品質量都十分有利。
海門市大力推行畜禽養殖沼氣發電并網,在規模養殖場大力推行“規模養殖+沼氣發電+綠色種植”的循環模式,在畜禽養殖密集區大力推行“分戶收集+集中處理+沼氣發電”的綜合利用模式。同時,不斷加快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建設,積極探索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市場機制。
目前,海門市各規模畜禽養殖場紛紛主動推進畜禽生態健康養殖。京海公司申報的農業部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成功獲批,總投資4000多萬元;圣杰牧業投資400多萬元的沼液處理中心6月份建成投產,并成為農業部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創建單位;海門市計劃2017年年內完成4家大型生豬養殖場沼氣發電并網工程,新增2家沼氣并網發電;明輝牧業等一批養殖場與種植基地聯合,探索農牧種養結合新模式。2017年,海門市規模化養殖場治理率達65%,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94%,萬頭以上養豬場沼氣并網發電實現“全覆蓋”。
根據要求,2017年海門市將在海門港新區、臨江新區建成非規模化畜禽糞便集中處理中心2個,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還在于防治好農業面源污染,培養健康綠色的農業生產方式。
海門市以實施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工程、測土配方施肥工程、秸稈綜合利用工程、農村清潔能源工程為契機,重點加大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畜禽糞便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不斷提高海門市生態農業標準生產水平。2016年,海門市成功創建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2017年繼續在三廠、悅來等地推進香沙芋、海門山羊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以此推動海門市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進程。
海門市不斷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推進化肥減量增效、農藥零增長、水產健康養殖三大行動。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在主要農作物的應用;建設耕地質量提升綜合示范區,推廣增施商品有機肥、秸稈腐熟還田、綠肥還田、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強化病蟲疫情監測預警,加強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設和全國蔬菜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試點縣建設;開展綜合防治技術指導,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推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種子藥劑處理技術;加大農業執法監管力度,嚴禁養殖戶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規范農業生產行為;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活動,引導連片規模百畝以上的池塘進行標準化升級改造,推廣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和池塘低碳高效養殖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