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列偉
射陽:對“癥”下“藥”破解“執法難”
文|魏列偉
近年來,隨著環境形勢的日益嚴峻和環保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基層環境執法不斷面臨這樣或那樣的許多難題,并且被這些難題所困擾。怎樣對“癥”下“藥”、正確處理和化解“執法難”的問題?近兩年來,江蘇省射陽縣環保局做了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些經驗。
射陽縣環保局在工作實踐中認識和體會到,把環境執法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得到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擁護認可,能夠有效地提高環境執法的地位;社會認同度提高了,執法環境也就得到了進一步優化,能夠更好地做好環境執法工作。射陽縣環保局正是堅持用足用活公眾參與這一形式,破解基層環境執法難題。
2016年,針對掛牌督辦的10家環境違法企業,射陽縣環保局一方面明確要求掛牌企業所在地政府嚴格督促違法企業按期完成整改任務,另一方面及時向縣領導匯報情況、提出建議,實施聯合行政執法,消除障礙。同時,借助媒體力量,充分發動媒體和公眾參與環境執法,鼓勵媒體和公眾隨時隨地進行監督和舉報,及時處置和打擊違法行為。
公眾參與并非一時的權宜之計。如何真正建立常態化的社會監督機制、有效制約各種隱匿的環境違法現象,成為擺在面前的一個課題。射陽縣環保局調整思路,緊緊圍繞“正確處理環保系統內部和外部的關系、充分利用環境保護的社會監督和企業自律、依靠和發揮社會化環境保護的正能量”這三個方面,探討和制定對應措施辦法。
2015年,射陽縣建立了“城鄉環保監督員”制度,在全社會公開聘用一批“環保社會監督員”,編織社會化環境監管網。“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同步實施,在重點污染企業確定1~2名環保監督員,對企業的原材料消耗、清潔生產、污染治理進行全過程監督,提高企業環保自律意識和環境守法水平。建立“農村環保監督員”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環保工作網絡,把環保工作延伸到村級基層組織,開展宣傳與監督,提高村民的環境意識和農村環境質量。
為了調動“城鄉環保監督員”的積極性,射陽縣環保局專門制定措施,從包括實行“專用舉報熱線、快速查處”,到“安全保密、年終評先獎勵”等多個方面,一一予以明確保障。


建立“城鄉環保監督員”制度兩年多來,射陽縣社會化環境保護正能量逐漸顯現,一批隱蔽性強、監察執法難度較大、容易激發社會矛盾的環保問題得以清除和化解。
射陽縣環保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執法管理方式方法,通過探索和建立“4×6+1”長效執法模式,推行“全覆蓋、網絡化、定量化”的執法新模式,破解基層執法難題。
以往射陽縣環保局環境監察工作存在“人員少、裝備差、重收費、輕執法”的問題,致使區域內的部分污染源失之監管,影響了環境執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針對這一實際,射陽縣環保局眼睛向內“找問題”,抓住關鍵“補短板”。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項新的監察模式應運而生。
所謂“4×6+1”,是指4個環境監察執法中隊每日總計至少檢查6家企業,各中隊每月要組織1次對排污單位的夜查或節假日抽查。這種執法模式的內涵在于,將原有的職能管轄劃為屬地管轄,通過執法網格化建設,整合一線監管力量,將污染源日常監管職責與“雙隨機”工作機制有機結合,梳理分流至對應的執法中隊、具體到每個企業,完善日常巡查、問題查處和溝通反饋機制,制定配套考核辦法,達到“監管全覆蓋、問題發現早、查處整改快”要求,實現環境執法網格化、定量化和規范化,扭轉長期存在的“執法難”被動局面。
去年9月,射陽縣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三中隊在執法中發現兩家非法冶煉廠,短期內將其成功取締。這個案件就是執法人員積極實踐“4×6+1”監察執法模式的處理結果。通過“4×6+1”監察執法模式的運用與實踐,不少類似的執法難題迎刃而解。
群企矛盾是近年來射陽縣環境執法和信訪問題的主要難點之一??h城某家超市未經批準,擅自安裝一臺2噸鍋爐用于制作熟食和面食蒸制,頻繁起爐,常冒黑煙,群眾反映強烈,群企矛盾激化。射陽縣環保局先后多次對其警誡處罰,企業仍我行我素,不思整改。
“4×6+1”執法試點工作開展后,執法人員嚴防死守,掌握了有力證據,最終被依法查封。一批歷史遺留的環境信訪“老、大、難”問題也相繼塵埃落定。
射陽縣環保局在探索和創新執法管理方式的同時,注重抓環境執法人員的學習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要求執法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堅定理想信念。通過一系列的學習與培訓活動,讓每個執法人員深刻領會法律法規的精神要領,在日常的執法活動中既要嚴格依法辦事,也要有所不為,更不可亂作為,做“政治明、業務精、懂理論、會管理、嚴執法、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環境執法人員。
今年,射陽縣環保局還完成了“環境行政處罰管理系統運行”模式,實現了“行政處罰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流程網上運行、執法活動網上監督”的行政處罰管理目標;組織開展了行政執法責任考核和行政處罰案卷評查,進一步依法界定執法職責,規范執法程序,從而進一步促進了依法行政。
幾年來,射陽縣環境執法社會投訴率始終保持零記錄,社會公眾滿意率達到96%;2015至2016年,射陽縣環保局連續獲得縣政府年終“綜合考核獎”。
近幾年來,射陽縣環保局針對環境執法工作形勢日益嚴峻、環境監察工作常常受到掣肘與束縛、導致查處違法行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實際,加強與紀檢、工商、公安、銀行等部門的協作聯合,變“單兵種”作戰為“多兵種”協同作戰,充分發揮各個執法部門的力量,構建起了較為完備的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有效化解“執法難”。
2016年,射陽縣按照“依法依規、黨政同責、歸屬明晰、權責一致、多方聯動”原則,首次出臺《射陽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兑幎ā访鞔_,全縣黨委和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環境質量負總責;環境保護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職責。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制,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第一責任人,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領導責任;分管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班子成員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其他相關負責人對分管工作范圍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直接責任。
《規定》同時明確要求,建立“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钡纳鷳B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體系,通過多部門聯合開展環境執法,實現常態化環保聯合執法和環境案件與刑事處理銜接的常態化、制度化,有效形成環境保護統一陣線,増強環境執法工作力度。
2016年10月,射陽縣幾個鎮區存在10多家證照不全、污染嚴重的非法塑料回收加工點,接到環保監督員的熱線舉報后,縣環保局迅速開展了集中整治。但“單打獨斗”的收效并不明顯,沉渣泛起的現象突出。
后來,該縣檢察院以發出《檢察建議書》的形式,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聯合開展打擊取締行動。由相關鎮政府主導,縣環保、公安、工商、國土、電力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非法企業整治工作組”隨后成立,一場為期一個月的“整治‘土小’專項行動”全面展開,干凈徹底地取締了所有的塑料回收加工違法企業,社會評價良好,群眾拍手稱贊。
2016年以來,射陽縣由政府牽頭環保、公安、法院、電力、水務、銀監、廣播電視等多個部門,先后開展了“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整頓、環保安全信訪專項行動、利劍斬污專項行動、‘雙月突擊’整治行動、‘六項排查’、環境問題兜底排查、‘十小’企業取締整治”等系列執法行動,從行政、司法、金融、能源等多個方面聯合打出“組合拳”,有力打擊和遏制了環境違法行為,為改善和提升地方環境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