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薰飚,33歲,北京核桃林傳媒廣告有限公司創始人:我老家浙江浦江縣離大名鼎鼎的義烏只有幾十公里,但在我出生的年代,由于沒有資源、沒有基礎設施,我們村依然很窮很封閉。弟弟出生后,生活壓力更大,父母咬咬牙押上全部家當,到義烏小商品城賣襪子。那時候,父輩對美好生活的定義就是“讓孩子過上更好的日子”。后來生活好多了,我考到北京,夢想畢業后像父輩那樣創一份自己的事業。
我從事的領域是“新媒體精準營銷”,說白了就是讓廣告客戶的每一分錢都花得有價值。父母一輩子做傳統產業,給不了我任何建議,只能自己摸爬滾打。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我深切體會到國家這些年對互聯網產業的重視。以我所熟悉的互聯網廣告為例,雖然“精準投放”的概念源自國外,但這種理念及其技術已經被國內的幾乎每一家互聯網企業運用得爐火純青,極大地降低了商業成本,而這在國外只是幾家大企業的“專屬”。我心中“美好生活”的樣子,是有更多的互聯網從業者在國家創新戰略營造的開放環境中開花結果,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在技術驅動下引領世界。
李建男,37歲,中聯影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就社會而言,我認為如今百姓基本可以解決居住問題,大家不僅想有房住,而且要住得更好。在教育方面,我們也不用像父輩那樣發愁,考慮全家只能供得起一個大學生這樣的問題。現在我們有條件追求更全球化、更全面的教育,可選擇的范圍更廣。
我的生活在物質與精神方面基本得到滿足。在此前提下,我想更多人會和我一樣,把關注點集中在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方面,也就是追求健康。我希望小區、街道能多些綠化,政府能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讓老百姓吃得放心,活得綠色。
吳杰莊,43歲,香港青年聯會主席、高鋒集團董事局主席:現在我有自己的事業,主要關注互聯網創新領域,在空閑時間會幫助香港青年創業以及到內地交流。“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出來后,大家都在想香港的定位,香港青年能夠發揮什么樣的作用。香港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過于依賴金融、物流等行業,年輕人如果只把眼光放在香港,機會將很有限。我認為的美好社會,就是每一個年輕人處在一個公平、公開的環境中,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在工作以外,大家能有個好的環境來與家人享受生活,讓下一代安心健康地成長、多元地發展,對社會對國家有所貢獻。
楊瓊英,十九大代表,云南玉溪市第一小學校長:十九大報告在涉及民生內容部分里,首先強調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這讓我非常感動。這一次來北京,我專門帶來一個小冊子,記錄的是十八大以來我們整個云南教育的新變化,尤其是山村學校的變化。這個小冊子不厚,但是很有溫度。我覺得城鄉教育一體化如今已基本實現。走進山區,我們能夠看到的最美的建筑往往都是學校的校舍。可以說,城鄉教育一體化在硬件上我們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接下來我和教育界的其他同事們最關注也最需要做的就是在師資等軟件上進行提升與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