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韓曉明 本報記者 李曉驍
“關于自由貿易港,我們就是按照中央部署,做好方案,現在只是在籌劃階段,最終方案必須經過中央批準后實施。”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十九大期間向媒體介紹上海自貿區建設時談及自貿港籌劃。十九大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這幾天“自由貿易港”成為外媒關注十九大的一大熱詞。
路透社23日報道稱,上海相關部門已形成了探索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的初步方案。中國正在制定上海自由貿易港的計劃帶動相關個股走高。彭博社20日稱此舉能夠給上海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提高上海本地企業的業務份額,上海本地的國有企業結構調整也會隨之加快。香港《大公報》認為這有助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
自貿港開放程度更高
路透社在報道中指出,自由貿易港是指設在國家與地區境內、海關管理關卡之外的,允許境外貨物、資金自由進出的港口區。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投資研究部主任劉英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自由貿易港相比于中國目前已有的保稅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其開放程度更高,開放力度更大。一般情況下會對進出口的絕大多數貨物免除關稅,實現貨物自由流動,并最大程度簡化出入港口的程序。除貿易外,自由港還會在投資、外匯、金融等方面探索進一步開放的制度創新。
上海優勢得天獨厚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原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上海作為航運中心位于中國東部沿海的中間位置,基礎設施條件最好,自由貿易區的實踐也最為成熟,因此上海率先建立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港的機率也最高。“除上海外,廈門、寧波、天津等也屬意于建設自由貿易港,沿海港口走向自由貿易港的突破,從而形成了中國貿易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標志。”
“上海如果成功實行自由貿易港制度,基于其突出的區位優勢,背靠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家,可能會吸引整個東北亞的海運貨物到此集結、轉運,或者進行加工和倉儲,這勢必對日本神戶、韓國釜山、中國臺灣高雄等形成競爭壓力,其沖擊力或可進一步波及香港和新加坡。”
劉英奎認為,十九大報告中提及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化政策,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因此意義重大。霍建國進一步分析說,公開信息上還沒有顯示中國自由貿易港的具體制度安排。“或者會分批次逐步落實。因為自由貿易港這一新生事物在中國的建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斷的探索中不斷總結和完善。”
寬松政策先例可尋
目前排名世界集裝箱港口中轉量第一、第二位的新加坡、香港,均實施自由港政策。香港一直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進出香港的貨品毋須繳付關稅。企業在香港注冊效率很高,只需要經過3個步驟就可以拿到公司執照。經網上提交申請成立公司,一般會于1個小時內獲發有關證書。如以紙張方式提交申請發出有關證書需4個工作日。
同樣作為自由貿易港的新加坡對注冊資本要求寬松。新加坡公司法規定,設立公司最低注冊資本為10萬新元,實行認繳制,股東可隨時決定提高注冊資本和繳足資本,且只需在新加坡商業注冊局填寫表格和交納費用即可。
另一個為世界矚目的自由貿易港——迪拜港自由港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區。根據迪拜政府規定,自貿區內企業可享受100%外資擁有、50年免除所得稅、期滿后延長15年免稅期、無個人所得稅、進口完全免稅、資本金和利潤允許100%返還以及充足的廉價能源等政策。自貿區高效的招聘程序和高標準的行政支持對外資企業有極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