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欣 主編
出版:中國攝影出版社,2017
從1990年代中期當代影像藝術興起、2003年中國第一家攝影畫廊的成立,到2006年中國首場影像拍賣開槌,再到今天中國的影像藝術市場初步成型,只有十幾年的時間。期間,中國影像藝術收藏雖然發展快速,但依舊有很多問題,如:缺乏相應的史論基礎,缺乏收藏體系,缺乏重要的攝影博物館與美術館,名家名作缺乏市場認可,等等。
因而,這本書是一本既具梳理性、歷史性,又具實踐指導性的攝影收藏與投資入門書。內容涉及影像藝術品收藏的目的和作用、方法和途徑、現狀和趨勢等,既有“攝影收藏在中國”的總體概括,有“原版老照片”“紀實攝影”“當代影像”等傳統版塊的總結分析和經驗分享、藏家故事,也有攝影收藏注意的若干問題、延伸收藏、藝術品保護、收藏前景和法律條文等。
此外,該書介紹了中外影像藝術品收藏簡史、中國影像藝術品金融的現狀、影像藝術品的評價體系、中國攝影收藏的市場規則和數百個市場交易數據等。
《藝術能幫忙》
(Art Can Help, New and Selected Essays)
作者:羅伯特·亞當斯(Robert Adams)
出版:耶魯大學美術館 & 耶魯大學出版社,2017
1937年出生的美國攝影家羅伯特·亞當斯(Robert Adams)是“新地形攝影”的領軍人物。他畢生所關注的主題可以歸納為尋找家園,不僅身體力行地一直在尋找自己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家園,同時也通過影像來客觀反映人類在尋找家園過程中對大自然的侵犯和破壞,并通過發現和反映大自然中存在的形式美,尤其是美國西部高原的特殊光效,來給人們帶來一些慰籍和希望。
這本書是羅伯特·亞當斯關于攝影的文論集,收錄了24篇他撰寫的關于藝術發展、藝術形式和藝術家責任的文章,一半以上的文章此前并未公開發表過。
本書內容并不局限于攝影領域,比如書的開頭便是兩篇關于美國知名畫家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作品的評論,而霍普也是亞當斯最崇拜的藝術家。當然,作為攝影家,亞當斯的文章也涉及很多攝影史上的著名人物,如英國19世紀人像攝影家朱麗亞·瑪格麗特·卡梅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紐約現代藝術館前攝影部主任約翰·薩考斯基(John Szarkowski)、美國新紀實攝影代表人物加里·維諾格蘭德(Garry Winogrand)等。在這些文章中,讀者可以在重溫攝影歷史的基礎上,對羅伯特·亞當斯的攝影生涯有更清晰的認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