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靜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英語已經越來越重要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生不僅要提高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學會交流,在課堂上通過互相交流學習、進行師生互動的方法,學生可以在交流中運用語言知識、促進語言知識的學習,也能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培養;結合;整合;改進
一、培養英語學習興趣
為了讓學生對英語課感興趣,在上課時教師可以用5- 10分鐘,用英語復述前一節課的主要內容,或者播放課文錄音,然后由學生重復或簡單概括,并組織學生根據內容進行對話交流。這樣的對話范圍廣、形式自由,有利于形成課堂輕松和諧的氣氛。在學習新句型和單詞時,教師可以先簡單講授,然后讓學生伸出一個手指頭跟著老師邊讀邊在空中拼劃,并注意語音和語調的變化,鼓勵學生使用新單詞和新句型進行對話和寫作。這樣就能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讓他們在輕松、親切的氛圍中學到新的知識,減少對英語的陌生感和恐懼感。除此之外,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使他們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教師要學會整合教材
教材內容是是面向大多數學生的。其實,教材內容并非適合于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實際情況。而且教材受編寫體系的限制,一般每單元的格式順序大都固定不變。因此,每位教師都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實際學情對教材內容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教材內容宛如一塊布料,如何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出適合學生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還須教師認真思考,費心裁剪,把平面的教材內容設計成立體的教學步驟;把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分解在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學會整合教材內容,合理安排課時,調整教學次序,均勻分配教學難點、重點,設計出適合自己學生和教學風格的每一堂課。
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學習英語
在學習日常生活中物體的名稱,教師可以讓學生描繪它們的形狀、顏色、性質、用途等,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因為這些實物,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會特別感興趣。如教學習文具的名稱時,讓學生拿出文具盒,老師先拿出一支鋼筆。Say”a pen”in English,然后拿出兩支鋼筆———tow pens.反復說幾遍,讓學生也拿著鋼筆跟老師說,很容易就把鋼筆這一單詞記住了。接下來又告訴學生說:鉛筆———pencil,鉛筆盒———pencil–box;又如:在書包里裝了鉛筆盒,各種顏色的鉛筆,各種書本、小刀等。然后再進行下列各種句型訓練:
1、what′s in the bag?
2、There is/are??in it.
3、Is there a pencil–box in the bag?
4、Are there any pencils in the box?通過這些句型,學生不僅學會了單詞,也訓練了口語。
四、教師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這尤為重要。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積極與學生探討問題,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要虛心聽取學生提出的可行建議,進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課堂上,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用英語與學生探討一些有關英國的天氣、與本課知識點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還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動靜結合,教師提出活動任務及要求,學生思考后進行小組活動。“活動”一般包含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這樣的四個基本要素,“自主學習”是活動的前提要求,“合作探究”是活動的主體參與,“成果展示”是活動的外部顯現,“自我完善”是活動的最終提升。活動又有“隱性”和“顯性”之分,課堂上的一些隱性活動也很重要,比如學生坐在位置上認真地讀題、看書、思考等,這也是活動,而且是重要的活動。表面上的靜,思維上的動。只有注重自主學習,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結合起來,才能讓個體既有獨立嘗試的機會,又能及時得到同伴必要的幫助,才能在活動中切實體現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總之,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探究等活動促進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楊峰.如何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考試:教研版,2012(1):35-35.
[2] 沈江秀.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師道:教研,2010(10):77-77.
[3] 羅學蓮.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19):94-95.
[4] 周光賢.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亞太教育,2015(13):36+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