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加強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化管理,是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強化事業單位職能的重要保障。文章結合事業單位的特點,針對當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的現狀,詳細分析了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的常見問題,分析了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并結合現實條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預算管理;固定資產管理;非稅收入;“三公”經費
事業單位肩負著為社會提供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服務的重任,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內容和實現方式不斷發生著重要變化,從而對會計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限于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當前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直接影響了財務的規范化管理,也削弱了單位資金的有效利用。如何改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體系,解決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
目前,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仍不夠規范,直接影響了會計核算管理效率,主要表現在:賬務處理不及時;會計科目設置不規范、使用不正確;會計信息漏填、錯填、甚至不填;報銷票據審核把關不嚴,存在“假票據、假業務”、“真票據、假業務”以及“真業務、假票據”現象的發生,原始憑證未注明事由,未附必要的明細材料,記賬憑證數字與所附原始憑證不符,票據經手人、審批人簽字不全等;未建立相關輔助賬;會計賬、表編制的不完整、對會計資料的裝訂不規范,有些憑證、賬薄、報表沒有及時分類歸檔保留;會計工作交接不及時、交接事項不完整,手續不嚴密等等。上述不規范事項直接影響了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進而影響了管理者決策判斷的準確性。
2.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當前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普遍不夠健全,在財務監督機制中無法起到應用的約束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內部控制理念,內控意識淡薄,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內控制度,如貨幣資金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應收應付款項管理等制度,票據領用、保管、繳銷、審核制度不健全,合同或協議管理混亂等。二是只注重制度的制定,不注重其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導致內控制度的制定走過場,內部控制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僅僅成為“印在紙上,掛在墻上”應付財政檢查及審計部門審計的裝飾品。
3.缺乏預算編制及執行約束力
預算編制和執行約束力是保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能夠有效提升事業單位經濟效益。當前,事業單位主要執行零基預算的編制管理,在該基礎上開展事業單位會計預算編制,但其整體約束力仍待提高。如在事業單位預算資金管理的過程中部分單位無法對資金進行嚴格約束,不能嚴格控制支出內容,從而導致事業單位超支浪費現象加??;事業單位預算編制過程中缺乏績效考評機制,沒有對預算編制及執行約束進行強化,事業單位預算約束效果并不明顯。
4.固定資產管理不健全
當前,事業單位的經營業務類型越來越多,固定資產規模也得到了不斷擴大,固定資產核算漏洞也越發的顯現。固定資產核算不規范,主要表現在:未建立固定資產總賬、明細賬及固定資產登記臺賬、卡片;未及時進行固定資產增減核算,未正確計提折舊造成固定資產不實;未嚴格執行固定資產定期盤存制度,對已報廢的、已捐贈等固定資產未定期清理,從而造成賬實不符,不能真實的反映單位資產結余情況;購買電腦、相機等固定資產卻讓出售單位開具打印紙等耗材發票,逃避實行政府采購,且容易導致固定資產流失。
5.非稅收入征收管理不規范
非稅收入的征收管理是很多事業單位的正常職能之一,在非稅收入的征收管理中存在著較多問題:未嚴格按照事業性收費項目和標準征收,對取消和暫停征收的事業性收費項目仍違規征收,擅自減免非稅收入;非稅收入未足額、及時上繳國庫;未嚴格執行“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的征管制度和收費、基金和罰沒收入“票款分離、罰繳分離”的規定,公款私存甚至私設“小金庫”的問題。
6.未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變相超標準列支“三公”經費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事業單位“三公”經費支出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有部分事業單位巧列名目,變相超標準列支“三公”經費,例如通過虛報差旅費變相發放補助,無出差審批單、無正當出差理由無真實出差事實即填寫差旅費報銷單進行報銷,領取伙食補助費或市內交通費等;通過向單位內部餐廳或職工食堂撥付款項方式進行就餐補助;向下屬單位轉移招待費,長期占用下屬單位公務用車等,通過變通發票方式解決一些違規違紀支出,將一些不能報銷的食品、禮品、吃喝招待支出等變更名稱,變通或改寫成打印紙、微機耗材、辦公用品、會議費或培訓費等一些看似合理合規的項目進行報銷,有意規避或隱瞞其違規違紀支出。
二、完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對策建議
1.完善會計核算管理制度,提升會計人員專業素質
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要嚴格按照核算管理制度進行,這樣才能夠達到會計核算目標,保證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質量。完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管理制度,首先需要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狀況,找到自身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性制定會計核算管理制度;其次在核算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會計人員的專業性,從人員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出發全面提升會計人員職業素質水平,定期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狀況進行審核,對于一些填寫不規范的憑證以及業務處理不清晰的賬目要及時調整和修改,從而保證會計處理質量;最后要提升會計核算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增強核算人員的制度意識,在工作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保證會計核算質量,為事業單位今后財務管理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
2.提升事業單位的整體內控意識,健全內控制度
要提升事業單位的整體內控意識,特別是提高單位負責人對內控建立執行的重視程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內控制度,使之與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管理相匹配。要嚴格約束內控的審批制度,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和義務,采用各種方式做培訓,提高單位的內控意識,為會計核算創造良好的內控環境。要嚴格執行職位分離和制約,相互制約,建立合理的內控管理制度,提升單位的內控管理水平,保證事業單位經濟活動安全,促進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endprint
3.建立綜合預算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要積極建立綜合預算管理制度,保證預算工作的科學行,細化單位內部各部門項目,增強單位內部各部門預算管理水平,從而達到事業單位實際發展目標。會計預算工作應按照程序持續開展,做好預算的審批,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加強監督。建立的綜合管理制度要能夠反映事業單位實際狀況,推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使預算資金發揮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確保預算資金的使用安全、規范、有效。
4.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事業單位必須強化固定資產核算管理力度,確保固定資產的高效使用;還應注重固定資產的盤活與管理,提高資產的保值增值,貫徹落實節約型、服務型的發展目標。制定高效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提出固定資產確認中應參照的規范標準以及資產范疇,對資產進行報廢處理、盤盈盤虧、申請購置、折舊計提等各個環節中,必須遵循相關的辦理流程,采用有效的審批方法,做好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登記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應將信息化與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有機結合,這對于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現實意義巨大。
5.加強非稅收入收繳管理
(1)要強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清理和規范單位的銀行賬戶,確立收支專戶,及時監督各項收入繳入財政專戶情況及支出使用情況;完善非稅收入銀行代收管理辦法,資金通過銀行代收網點直接繳入同級財政非稅收入專戶,以防止轉移、截留非稅收入;以票控收控罰,發揮票據管理在非稅收入管理工作中的源頭控管作用。(2)完善非稅收入收繳管理信息系統,結合“金財”工程,對非稅收入子系統各項功能進一步優化,加大執收單位與代征銀行、代收單位及繳納單位的網絡建設,開發數據平臺,開放導入接口,建立動態監管模式,實現業務管理與監督檢查信息共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3)加強監管措施的制定,加大處罰力度,嚴格執行有關問責制度,通過警示手段引導相關部門和單位遵守制度,規避知法犯法的行為,防止發生非稅收入隨意減免、應收不收、應繳不繳、滯繳拖欠、坐收坐支等現象。
6.持續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嚴控“三公”經費支出
(1)開展教育倡廉活動,增強廉潔自律,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專題討論、警示教育、崗位培訓等方式,將廉政思想教育融入從單位負責人到基層辦事人員的每一個事業單位職工,構建理想信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法規法紀教育和崗位廉政教育四位一體的干部教育機制,實現教育促廉。(2)完善制度體系,強化問責懲戒,修訂和完善相關制度,進一步強化對人財物管理權運用的約束,同時,把執行制度與落實責任制緊密結合起來,嚴格執行相關文件精神,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力、變相超標準列支“三公”經費問題突出的,嚴肅問責,對有令不行、執行不嚴的情況進行通報、警示和教育,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三、結語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所存在的問題是由各種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需要相關部門和人員提高認識,加強重視程度,從財務基礎工作、內部控制、預算管理、固定資產管理、非稅收入管理、“三公”經費支出等方面認真分析存在問題原因,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會計核算信息的準確,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從而為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提供可靠的依據,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更加完善、科學。
參考文獻:
[1] 王翠欽.淺談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09).
[2] 向天苾.淺析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業,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