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A.S.拜厄特是富有名氣的英國女作家之一。作為一名女性,拜厄特非常關注女性主義,對女性事業、愛情跡婚姻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1990年創作的小說《占有》榮獲為英國布克文學獎。小說通過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神話故事,講述了19、20世紀幾個浪漫的愛情故事,與現實生活交融,是現實生活的印證體現,塑造了多位鏡像人物對獨立自主的追求。本文從女性主義角度出發,采用人物分析方法,針對小說中大湖神話故事的女性進行思考、分析,目的是更好理解拜厄特的女性主義藝術。
關鍵詞:女性主義;《占有》;愛情故事
作者簡介:趙維萍,天津職業大學基礎課部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7-0-01
一、引言:
彰顯女性主義,并以此為創作的動力,結合主題思想,進行維護女權的實體創作,是當前絕大多數女性作家進行文學創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其目的是為了挑戰男權、挑戰現實、挑戰傳統觀念,A.S .拜厄特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她是英國女作家,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占有》,發表于1990年。這部小說出版之初就獲得了布克文學獎,可見其影響力和感染力是非常強烈的。小說中,拜厄特把學者作為中心人物進行創作,不僅充分展示了她的聰明才智和獨特的文學見解,也能真實體現生活,給讀者真實體驗與啟發。小說中,作者向我們呈現出的景象為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帶有強烈的神秘色彩。這些故事深層次地反映了作者內心真實的想法,體現了作者對現實生活中的渴望。作者通過故事主人公的行為,彰顯其挑戰男權、挑戰父權的勇氣和力量,轉變其弱勢地位和被動接受安排的命運。在賦予新的涵義之后,這些故事所代表的深層次意義被展露出來。拜厄特對自己小說論述中,多次提到女性主義,她認為女性應該“渴望愛情、渴望婚禮、渴望婚姻、渴望孩子”等,女性應該和男性一樣具備同樣權益。
二、大湖形象分析
在這篇小說中,作者將以小說人物的敘述和評價,來間接塑造大湖整體形象。另外,作者還通過女詩人拉模特之筆完成了兩首長詩,讓大湖的形象立體感、動態感呈現出來,同時也體現了兩種文明的文化沖突。在神話故事中, 大湖作為女法師,是國王和女法師所生的女兒,因為違抗父權制度而獲罪, 在與追隨者一同沉入海底而與世隔絕。在水底的女人們,身體變得完全透明,血液的流淌清晰可見,岸邊的男子可以透過清水看到女子每一個身體的細節,從血液到脈搏,從心臟到腳趾,從五官到內臟等等。雖然女子們承受著被窺視的煎熬,但仍然昂揚著高貴的頭顱,其美麗的雙目依然透露著金色的光芒。女人們以水作為保障,在海底世界構建了一個母系社會,結成了牢固的女性同盟,這正好與小說中主人公抗爭父權社會制度照相呼應,相互應和。
文中節選部分,對沉海過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并對兩人的具體表現進行了鮮明的對比。男人極度恐慌,不斷地和女人報告外面的情形,而大湖卻安靜地躺著,鎮定自如,還不斷地安慰著對方。這個特殊的場景中,作者采用了輕松詼諧的語言,對險境的描述也是比較生動活潑。通過男女之間的對比,展現出女人的智慧、勇氣、和鎮定的高貴品質。而此時男人卻表現出恐慌與不安,他們向大湖不斷報告外面的險情,大湖女王用詩歌詼諧的語言安慰著這些男人,這正襯托和強調了大湖女王的鎮定與勇敢。
作者運用詩歌語言,形象地描繪了男人無能、懦弱的表現,從而襯托出女性的優秀。在這里,大湖就代表著女性主義者,她所展現的優秀品質和對自由、平等的追求愿望,是女性本該擁有的。神話中大湖因為抗爭而被沉入海底,文中的女主人公也是因為抗爭原因而被邊緣化。她們獨立和對事業的追求,意味著只能讓生活遠離男性、遠離社會。莫德獨住一隅,孤獨地守望著精神的城堡,守望著自由的靈魂,堅守對于女性主義的研究。在神話中, 水面之上被稱為 Par- is城,水面之下為Is城,最終女性世界浮出水面取代男性世界。在本部小說中,幾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通過她們各自的努力,讓公眾注意到了她們,通過各自的表達方式,讓當代男人為之震撼。莫德是其中的中心人物,后來被證實其是詩人艾什和拉莫特的后裔。在小說的最終結局中女性同盟價值得以完全實現。拜厄特將他們擁有的智慧、 堅毅和勇氣稱之為奇異的新鮮的氣味,是一種摧毀舊的事物創造新事物的氣味。在拜厄特眼中,女性才應該是主導社會的重要部分。
三、結語
在這部長篇小說中, 作者將神話故事與現實生活融匯一體,通過對神話故事的闡述、解讀,彰顯文中女主人公的行為準則和思想形象。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來說,這些古老的神話故事被作者賦予了新的含義。通過神話故事中大湖、梅盧西娜等人的事跡,突顯女性獨立、勇敢、智慧的形象,通過瓦爾、愛倫的生活,展現兩類女人對待愛情、生活不同態度和做法后,產生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兩者遙相呼應、相互印證。神話中大湖與其追隨者一起建立了以水為界的母系社會,結成牢固的女性同盟,最終成功浮上水面取代了父系社會,現實中幾位女主人公采取不同的抗爭形式,共同對抗來自父權制社會的壓力。作者通過小說內容,以及所涵蓋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向讀者展現了她內心深處的理想社會,她希望女性尋親身心的獨立與自由,她的女權主義思想最終融合其中,讓讀者能夠通過內容的娓娓道來,切實感受到這種思想和愿望。
參考文獻:
[1]拜厄特的女性主義思想——對《占有》的女性人物的分析[J].劉愛琴.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11).
[2]拜厄特小說《占有》中的女性生存狀況分析[J].劉陽.淄博師專學報.2015(1).
[3]女性人生的歷史困境——拜厄特小說《占有》之女性主義解讀[J].程倩.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03).
[4]追溯女性傳統 重構女性歷史—評A.S.拜厄特小說《占有》的女性主義藝術手段[J]. 孟育鳳.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