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 被壓迫的人群只能是無奈的“他者”,他們沒有話語權,面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事由,只能是依附主體的沉默者,但是沉默不代表沒有思想。《恥》中,“他者”通過沉默中的表現,展現了他們對生活的堅持和忍耐。針對這種“他者”的文化構建,文章以佩特魯斯和露西為代表人物進行解讀。
關鍵詞: 他者 庫切 恥 沉默解讀
庫切作為南非著名的后殖民小說家,自1974年以來先后發表了多部有影響力的作品。2003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1999年出版的小說《恥》引起了多方的討論。南非黑人第一次參與國家管理,選舉產生了多黨聯合政府,斬斷了延續300多年的種族歧視的歷史,邁入了民主管理的新時代。《恥》這部南非作家庫切的著名代表作以現實主義的筆法,突破了傳統的宗主國關于殖民地的歷史書寫模式,展現出了一個復雜的、立體的和多維的南非。通過對文中各種人物的細節描寫,揭示了新舊交替時代發生在南非各色人等之間的種種問題。對殖民主義在南非對殖民地人民和殖民者本人及他們的后代所造成的傷害表現出無比的痛心和深深的無奈。作為被壓迫的人群,只能是無奈的“他者”,他們沒有話語權,面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事由,只能是依附主體的沉默者。但是沉默不代表沒有自己的思想。《恥》中,“他者”通過沉默中的表現,展現了他們對社會事務的理解和自己的文化思想。針對這種“他者”的文化構建,我們以佩特魯斯和露西為代表人物進行解讀。
1.沉默中堅持和崛起的佩特魯斯形象
南非社會長期以來實行的殖民主義和駭人聽聞的種族隔離制度在黑人的內心深處埋下了深深的仇恨和憤怒,作為被剝奪了話語權的“他者”,黑人對白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敵對感,他們在沉默中堅持又在沉默中崛起。
1.1沉默中堅持的佩特魯斯。
佩特魯斯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南非黑人。我們透過露西的父親盧里的眼神看看佩特魯斯的出場形象:露西的父親盧里第一次見到佩特魯斯時,只見他個子很高,穿藍色的工作服,穿一雙橡膠靴,頭頂羊毛帽。這是一個典型的農夫形象,他讓人們看到的是一個艱苦耐勞的農夫。露西曾經說過佩特魯斯有辦法,點子多,能解決各種問題。露西向佩特魯斯介紹了自己的父親盧里,他擦了擦靴子走近盧里,與盧里握手后,扭頭看向露西說自己是來拿噴劑的,其后便是沉默。以至于盧里不得不尋找話題,打破沉默。通過佩特魯斯塑造的這一出場形象,我們看到了黑人對白人內心的拒絕,他保持與白人的距離,不與他們進行心的交流,僅僅公事公辦。他的內心是推拒防備的,但他們對生活是堅持和忍耐的。
1.2沉默中崛起的佩特魯斯。
長期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制度讓白人和黑人之間充滿了仇恨,以至于當黑人重新執政南非時,他們以白人當初對待黑人的方式回報白人,仇恨讓他們喪失了基本的憐憫和同情。
1.2.1拒絕對露西的不幸遭遇給予同情
盧里見到了佩特魯斯,向他述說露西不幸遭遇到了搶劫這樣的事情。佩特魯斯用“聽說了”,“太糟糕了”作為回答,并做了結束性的對話:“不過您現在沒事了。”在佩特魯斯眼里,事情已經過去了,要知道佩特魯斯有著豐富的社會經歷,在種族隔離時期,白人對黑人做了太多類似的事情。他不想針對這樣的事情說些什么,他沒有對露西給予任何問候和安慰。這充分說明了在那個時間段的南非,人與人之間喪失了基本的憐憫與同情,對佩特魯斯來說,他更關心的是市場的攤位。他問盧里:露西是不是應當去市場,因為如果一個星期不去的話,市場的攤位就會失去。已經發生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他作為一個雇員,首先想到的是幫助露西保留現有的攤位。畢竟露西雇用了他,他和露西有著一致的利益關系。在文中,佩特魯斯一直強調“向前看”。
1.2.2強硬的維護身邊的人
佩特魯斯沒有想到盧里和露西會在他舉辦的晚宴上發現三個強奸犯中最小的那個孩子。當露西告訴盧里時,憤怒的盧里準備報警,卻遭到了露西的阻攔。露西希望聽聽佩特魯斯的解釋。但是很遺憾,佩特魯斯說:他說他不明白你在說些什么。在離開佩特魯斯家的時候,盧里和露西甚至慌忙得忘了手電筒,失去了在夜晚照明的工具,他們還迷了路。這表明處在黑人環繞的環境下了他們是如何驚慌和無助。第二天,佩特魯斯來到露西家,啪啪地拍著門,還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來借安裝水管的工具并要求盧里為他打下手,幫他安裝水管。對于在他家中發現強奸犯的問題只字不提,就像沒有發生過任何事一樣。當盧里問那個小強奸犯的名字時,佩特魯斯居然責怪盧里不應當罵對方是賊,聲言對方很不高興。當盧里要求佩特魯斯說出對方的名字時,佩特魯斯左顧言他,不予配合,還聲明:“他沒罪,他還小,他只是犯了一個大錯誤。”他絲毫不認為對別人的人身侵犯是犯罪,就像當初白人侵犯黑人所做的那樣。
1.2.3用自己的方式剝奪露西的生存權利
盧里質問佩特魯斯收留波勒克斯這個小強奸犯,佩特魯斯先是回答那個孩子是他的親戚,是他的家人,為了最終解決這個問題,露出他的最后面目:“我來娶露西。”佩特魯斯對盧里說。盧里告訴佩特魯斯:“露西不打算結婚,她不想嫁給男人。這樣的建議她不會同意的。這一點我十分清楚。她要過屬于自己的生活。”佩特魯斯回答:“這我知道,可在這里,那很危險,太危險了。女人必須結婚。”也許在他的眼里,如果露西要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就必須按照黑人的規矩生活,否則他們就拒絕接受她與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娶了露西不僅可以把強奸露西的事情解決掉,還可以侵吞露西的土地。
2.露西從農場主變身為沉默的“他者”認識
露西是一個荷蘭殖民者的后代,她出生在南非,在她的意識中把南非當作自己的故土。她熱愛這片土地,喜歡自己的小農場,但是一場災難讓她對自己熱愛的故土產生了不安和恐懼,失去了對這片土地的安全感。面對不安和恐懼,為了繼續在這片土地生活下去她選擇了沉默的堅持和忍耐:
2.1面對災難帶來的恥感,她選擇了沉默地沖洗。
露西出了衛生間,來到盧里身后,她套著件寬松長褲,上身蒙著件雨衣,頭發向后梳著,臉洗得干干凈凈,什么痕跡都看不出來。她對盧里說:“你說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我說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在當時的南非,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露西知道,這件事除了變為別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她得不到任何補償。既然無法伸張正義,那就當作自己的事情處理。露西選擇了堅強地自我面對。
2.2面對當事的罪犯,露西選擇了沉默地等待。
在佩特魯斯家的晚宴上,露西發現了強奸犯中的一個,她告訴了盧里,但是,當盧里要報警時,露西卻不同意:“你要想和佩特魯斯做對頭,最好看看自己有什么事實根據,你不能叫警察,我不答應。等天亮再說。等聽聽佩特魯斯的解釋再說。“”他不會跑,佩特魯斯認識他,不管發生什么事,在東開普是誰也跑不了的。”露西的心是慌亂的,她突然發現佩特魯斯認識強奸犯,她不知道佩特魯斯與這件事有無關系,但是過去信任的人突然變得不安全了,露西選擇了沉默地等待。她需要知道佩特魯斯的態度,在周邊都是黑人的居住環境中,她需要維持相對安全的環境。
2.3面對強奸犯又一次大膽的偷窺,露西選擇了沉默地寬恕。
強奸犯中的那個孩子背對著盧里,往衛生間里看,盧里知道他在偷窺露西洗澡。盧里非常憤怒,上去打了他一個耳光,并踢了他幾腳。露西養的狗“凱蒂”號叫著撲向那孩子,露西出來后叫住了“凱蒂”,并扶起了那個孩子。她放走了那個孩子。從佩特魯斯處,露西早已知道那個孩子的真實身份。既然不能處罰他,就只好當作“那孩子腦子有問題”好了。露西放棄自己追索的權利后,只能選擇沉默和寬恕,進一步丟失個人權利,自我淪陷。
2.4面對佩特魯斯的緊逼,露西選擇了在沉默中順從。
佩特魯斯對盧里說:“我來娶露西。”面對這樣厚顏無恥的人,露西選擇了順從:“到佩特魯斯那里去,提出下面的建議。告訴他我接受他的保護。告訴他關于他和我的關系,隨便他怎么說都可以,我不會說半個不字。”露西明白自己所處的環境,在南非,在現在,她無法以在正常社會秩序中的權利維護自己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她只能選擇放棄,因為只有放棄才能得到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權利。
3.結語
通過佩特魯斯和露西兩個地位互換的人物形象,我們不僅看到了“他者”的沉默和悲哀,而且看到了“他者”的堅強和忍耐。作者通過《恥》中的人物形象,喚醒讀者對殖民入侵者的認識和對南非當時混亂社會秩序中的暴力之恥的譴責。其實我們認為庫切是想通過露西的最后決定呼喚理解。一種白人和黑人共同在南非生活和建設的理解,一種互相包容的理解。相互傷害只能讓南非在沉默中徘徊,只有相互融合和扶助才能促進南非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庫切(J.M.Coetzee).張沖,郭整風,譯.恥[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
[2]仵從巨,范蕊.三重主題及其完成:關于庫切之《恥》[J].當代文學,2006(1):64-72.
[3]黎明.試析庫切小說《恥》中的他者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159-160.
項目名稱: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被壓迫“他者”沉默的文化解讀與倫理重構——庫切小說研究(立項號:2016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