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華+張時陽
摘 要: “現代漢語”的傳統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運用網絡空間進行現代漢語教學,能有效突破傳統教學局限,實現教學資源的科學選擇、合理設計,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真正實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開放學習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 現代漢語 空間教學 可行性 教學措施
一、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教學領域。網絡空間教學,是一種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正在被研究、運用和推廣。《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計劃(2011—2020)》提出要為學生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及網絡學習空間。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網絡技術,依托世界大學城建設漢語教學素材數字化資源用以輔助網絡教學,并服務于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就顯得意義重大,作用不可低估。
二、“現代漢語”課程空間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1.運用空間教學,可以極大地拓展“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內容,開闊學習視野。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基于教材內容的傳經授道。《現代漢語》教材,盡管版本眾多,不斷翻新。但基本框架、基本理論、基本內容,還是50年代蘇聯模板,少有突破。新的語言現象、新的語言研究成果在教材中鮮有體現,教材內容改革迫在眉睫。不少專家學者已經高度關注這一現象,如張雪濤(2005)提出:“教材編寫要與時俱進,各類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需要編寫特色教材。”[1]教師和學生都希望現代漢語的教學內容能做出相應調整、大膽取舍、去陳取新,以滿足時代、社會的需要。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雖有想介紹新成果以拓寬學生視野的想法,雖有立足現實語境具體分析各種語言現象的想法,雖有帶領學生探究現漢學術問題的想法,但基于課時的限制,難以如愿。一旦利用空間教學,就可以極大地改變這種狀況。教學空間里眾多精選出來的新成果資料能讓學生快速擴充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教學空間里便捷的交流方式和教學模式能讓師生進行無障礙的探究和研討。
2.運用空間教學,可以有效提高“現代漢語”課程的關注程度,強化教學效果。
現代漢語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學生在中小學的語文學習中早有接觸。一直以來,漢語教學都處在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尷尬局面。一提到現代漢語,學生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語音”學“bpmf”、“詞匯”學“復合詞單純詞同義詞”、“語法”學“主謂賓定狀補”、“修辭”學“比喻擬人夸張”,等等。現代漢語對學生缺少神秘感和新鮮感,加之傳統的教學模式,苦于課時的限制和教學手段的局限,使得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關注程度大大降低。據調查,40%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學生對現代漢語沒有興趣[2]。那么怎樣才能有效改變“現代漢語”課程教學的尷尬局面?空間教學是一個極佳的選擇。空間教學由于具有打破時空界限和技術手段先進等優勢,可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授課教師在教學空間里提供的眾多前沿豐富的教學資源,正好可以彌補教材內容陳舊的不足,從而增強現代漢語對學生的新鮮感;空間教學中的音像、圖片資料、文字顏色大小的設計與動畫效果的使用,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強化教學效果。
3.運用空間教學,可以打破“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障礙,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現代漢語”課程教學,主要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是主導,教學渠道是單向的。傳統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空間教學的信息化能實現不受時空限制的教與學雙向互動交流,把教學課堂延伸到任何方便的時間。真正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就應當是運用一切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3]。學生上課時沒聽懂的,可以到教學空間,自己補課;傳統的現代漢語教學,主要是傳授教材內容,目前現代漢語教材還沒有分專業,不管是漢語文學、新聞還是文秘專業,都是千篇一律地使用相同的教材,以致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空間教學能夠克服這一弊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教學空間自主選擇需要與喜歡的學習內容,從而充分發揮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總之,現代漢語運用空間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豐富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效果,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這一切的實現必將依賴于空間教學中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
三、“現代漢語”課程空間教學實施的具體措施
1.搭建“現代漢語”課程空間教學資源共享平臺。
為與“現代漢語”課堂教學同步互補,應當及時搭建空間教學資源的共享平臺,建立基礎知識庫、知識拓展庫、測驗作業庫、討論交流庫等。搭建共享平臺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讓學生提前了解“現代漢語”課程的內容體系和主要知識點,利于課前預習;二是提供教材之外、有學習價值的前沿理論,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利于擴充知識;三是為師生、生生之間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討論、互相學習的平臺,利于隨時溝通;四是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將面對面教學時間用在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解決上,利于時間高效;五是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利于強化教學效果。
2.精選“現代漢語”空間教學平臺資源。
“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構建后,第一重要的任務是對空間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選擇。相關教學資源包括教材知識體系、前沿研究材料、測驗題、作業題等,內容浩如煙海十分繁雜。是將所有資料信息一股腦地堆砌在教學資源平臺之中,還是將眾多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地選擇歸類?答案不言而喻。空間教學平臺資源的選擇歸類是一項巨大而艱難的任務,需要借助教學團隊所有成員形成合力。另外,在資料信息的整合和選擇方面還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空間教學資源的精選。現代漢語的資料可謂浩瀚如海,不可能也沒必要全都拿來放入教學空間,必須有所選擇。選擇的標準應當全面考量學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教學大綱、學生水平層次等相關因素,使精選出來的資源滿足“教”與“學”。二是空間教學資源的分類。面對精選出來的資料,還需分門別類,這樣才能方便學生選擇與學習。如何選擇、如何分類,可以通過文獻參考法和經驗總結法解決。例如可以按照現代漢語的教學內容的不同將教學資源歸類于“文字庫”、“詞匯庫”、“語法庫”、“修辭庫”、“語用庫”,學生按需選擇,一目了然。
3.構建現代漢語教學空間的內容框架。
在實施“現代漢語”空間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學內容框架的設置與構建非常關鍵。這要求建設者跳出框架進行全盤考慮與統籌安排。根據教學實際,建議在《現代漢語空間教學》的總目錄下,設置一級子目錄,如可設置“課堂教學”、“教學資源”、“師生互動”、“學生作業”等子目錄。然后在一級子目錄下分別設置二級子目錄,如:在“課堂教學”下,可設“語音課堂教學”、“詞匯課堂教學”、“語法課堂教學”、“修辭課堂教學”等二級子目錄。然后在二級子目錄下分別設置三級子目錄,如:在“語音課堂教學”下,可設“聲母課堂教學”、“韻母課堂教學”、“聲調課堂教學”等三級子目錄。在三級子目錄下分別設置四級子目錄,如:在“聲母課堂教學”下,可設“平翹舌課堂教學”、“鼻邊音課堂教學”、“尖團音課堂教學”等四級子目錄。依此類推,直到科學合理完整為止。在建設子目錄時,一定要充實相關子目錄的具體內容。如把語法教學的具體內容放入“語法課堂教學”目錄里,根據教學內容,配以適當的動畫、音像、色彩等。內容框架的科學安排、合理設置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促進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
4.挑選適合現代漢語教學的空間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發現和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式、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4]。空間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強化教學效果。任何單一的教學設計,是不可能適應所有的現代漢語教學的。例如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設計(包括音聲、圖像、視頻、文字大小、顏色、動畫等)。即使相同的教學內容,也應該根據教學對象的學習動機、學習基礎、學習差異等具體情況設計與之相適宜的教學設計。再如在實施空間教學過程中,學生應當如何參與課前預習、課后拓展、作業練習,教師應當如何設置提問答疑、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如何評價學生學習等諸多問題也需認真思考、仔細設計。
合適的空間教學設計一方面將有助于指導現代漢語教師上好空間課程,并利用空間課程延伸課堂內知識,從而提高現代漢語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漢語語言文字的領悟、理解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結語
實施“現代漢語”課程空間教學探索,即運用網絡空間進行“現代漢語”教學,旨在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通過世界大學城空間,構建現代漢語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師生交流互動的平臺。通過空間教學實現現代漢語教學資源全面化、教學內容豐富化、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方法趣味化,有效擴大學生視野、激發學習主動性、強化教學效果,真正實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開放學習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雪濤.現代漢語教學改革論析[J].語言文字應用,2005(3):124-129.
[2]鄧紅華,張時陽.“現代漢語”教學內容改革的調查及對策研究[J].高教研究與探索,2014(3):58-62.
[3]項菊.關于現代漢語教學改革的思考[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0(5):84-86.
[4]朱翠娥.基于空間教學的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8):100-101.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2014年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現代漢語》課程網絡空間教學研究”(NO:489)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