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榮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
一、多鼓勵,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識字,這樣既擴大了認字量,又不斷鞏固課內所認的字。有的老師指導學生自制”認字樂園”,隨時將課外認的字剪貼成冊;有的老師指導學生自制”識字袋”,隨時將課內外認的字寫成卡片裝進識字袋,經常利用字卡鞏固認字;有的老師在墻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有的老師每周設立”識字交流時間”,一周圍繞一個專題(如,蔬菜、水果、花草樹木、動物、姓氏、文具、玩具、用具、電器、商標、廣告、路牌、書籍報刊、影視節目、熱門新聞(學校的、社區的、國家的、世界的,像十八大召開,巴以沖突),交流識字成果??實踐證明,只要老師有激勵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不斷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識字的機會,無論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學生,在這方面都有令老師、家長吃驚的表現,兩年認識1800個字的目標一定會輕松完成。
二、課堂上不斷復習,鞏固訓練
當堂采取多種方法復現,及時鞏固要求認識的字。認字和認人一個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識,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鞏固認字最好的辦法是復現,最有效的辦法是在語言環境中多次見面。根據兒童”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當堂和認字之后兩三天內進行復習、鞏固尤為重要。學生認字,千萬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邊學,一邊丟。要重視在合作中、游戲中、活動中鞏固認字。比如,同位或小組中比賽誰認得快、記得牢,發揮同學間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巧配對等游戲的方式在興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比如,教師自編句子、兒歌、謎語,再鼓勵學生從身邊、從書報上找到剛認的字,在語言環境中及時鞏固認字。總之,認字教學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計讓學生和生字多次見面上,力求做到當堂認識,當堂鞏固。
三、多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于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會認了很多字,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能力,實現優勢互補。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借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里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里,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后,可以讓小組里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并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里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于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后,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四、針對差異,因材施教,激勵學生
針對學生們的不同特點,老師們要學會激勵學生,識字快的,注重培養、識字慢的拉動鼓勵每一個小進步,每一個小細節都要表揚鼓勵,老師們在進度上也應該學會適度適應學生。學生們只要沒有畏難怕學的情緒,就不用擔心學生之間差異性的拉大,老師們柔和的語言。善意的舉動對學們們來說都是一次心靈的溫暖,這也是老師們要學會而心的原因。
五、識字一種很廣的內容,不能僅限于課堂和書本上
我們課堂上要進行識字教學,課外我們更提倡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識字、掌握字。不僅會讀,能寫,更難去體會字所聯系在一起的環境,意思。所以,最好的識字教學本身并不是在課堂上進行。很多例子證明,日常的閱讀,主動的識字是很重要的。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一天在學校識十個字,如果一天這個在課外能讀一篇文章,那怕只是童話。在閱讀的過程,學生能很好地發現生字,并認真對待,那么,回頭再看課堂學習的效果就不會是唯的識字途徑了。
孩子們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年紀小,有幾個會主動去識字的呢?回想我們幼年時,也是認得就認,遇到不識的字,只要不是人名的,我們也是睜一眼閉一眼讓它”以后再認”。針對這種心理,作為老師,我們要多引導,多鼓勁學生主動識字。甚至,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本收集課外生字的本子,把他們在課外識字經歷在課堂上討論。
總之,在小學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識字的要領,通過觀察事物、結合生活經驗和實踐以及閱讀等方式強化識字訓練,讓低年級學生學會識字,提高識字能力,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觀形象的因素,利用漢字本身的規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觀察、聯想、比較、思考、游戲中生動愉快地識字,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及主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促進其思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從而使識字教學事半功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