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市中醫院(458030)代攀英
普外科手術是臨床常見的手術,雖然手術治療可有效清除病灶,但是手術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創傷,如果護理不當即可導致切口感染。如果要預防切口感染的發生,則首先應提高護理質量,通過護理手段控制切口感染[1]。本研究對無縫隙護理在普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做了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6例普外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44.96±4.32)歲。對照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45.11±4.4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加強切口感染的預防護理。觀察組采用無縫隙護理:(1)術前護理。①術前,護理人員定時查房,將手術所需的物品、藥品等準備好,嚴格遵照相關規定對醫療器械進行殺菌、消毒。②耐心、詳細地為患者講解手術方法、流程、注意事項以及手術治療的目的,爭取得到患者的積極配合。(2)術中護理。①在進入手術室之前,護理人員及醫師均穿戴專業的手術衣物、鞋子以及口罩,禁止無關人員隨意進出手術室,通過這些方式來減少手術室內的細菌數量,預防感染;②術中患者需暴露手術區,為防止患者因受寒而發生感染,護理人員應給患者遮蓋手術部位以外的區域,同時調節好手術室的溫度;如果是冬季,則需對輸注藥物及血液制品適當加溫。③術中,護理人員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范,協助醫師完成手術。④術中盡量避免手直接接觸組織、器官,并把握好手術時間,避免組織因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而發生感染。⑤手術完成之后、患者麻醉清醒之前,護理人員陪在患者身邊,將其頭部偏向一側,防止發生誤吸、嗆咳事件[2]。(3)術后護理。①觀察呼吸道是否通暢,引流管是否通暢,如果發現引流管彎曲、受到擠壓,則及時糾正。②定時給患者更換切口敷料,使敷料保持干燥,時紗布保持清潔。③手術室每天均開窗通風,提高室內空氣質量,控制每日探視人數。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切口感染情況;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切口感染發生情況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見附表。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滿意27例,一般19例,滿意度為95.83%;對照組滿意20例,一般17例,滿意度為77.08%;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

附表 兩組切口感染發生情況[n(%)]
普外科手術屬于有創手術,需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消除切口感染的誘發因素。本研究探討了無縫隙護理對普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采用無縫隙護理的患者其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明顯更低,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這就說明,無縫隙護理可有效預防普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發生。本研究中,無縫隙護理與手術流程緊密銜接,同時各個護理單元也緊密銜接。這種緊密銜接的護理模式使得護理流程得到優化,護理效率得到提高;同時,無縫隙護理是一種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模式,各種護理措施均圍繞“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率”這一目標而進行。因此,無縫隙護理實施之后,切口感染的誘發因素能得到減少或消除,而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也相應下降。
綜上,無縫隙護理能夠預防普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發生,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