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縣第一人民醫院(471800)張慧
當前在臨床上,對于胰十二指腸和某些良性腫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還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不過其造成的創傷比較大,出血量相對也比較多[1]。所以就會因為術后護理不到位出現嚴重的術后并發癥,甚至會導致患者的死亡[2]。為了減少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就需要在手術之后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護理的范圍也需要更加的全面,不僅包含了對患者手術期的護理而且還要觀察并發癥的發生,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3]。本次研究以我院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現將具體的研究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所選擇的對象是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共56例,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8例。觀察組男16例,女12例;年齡分布35~77(48.9±2.4)歲。對照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分布33~78(47.6±3.1)歲。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沒有很大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術后護理 護理人員對對照組的患者采用一般性的常規護理,胰十二指腸切除本來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手術,它會給患者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增強對患者的營養支持,實時的關注患者病情的情況,檢測他們的生命特征。還需要依據患者自身的獨特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患者出現了腹痛的現象,就需要關注腹痛的位置和性質。如果患者出現了發熱的情況,就需要鼓勵患者多喝水,并且還要進行物理降溫,必要時采用藥物來對患者進行降溫。對于觀察組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除了要采取這些常規的護理方式,還需要觀察患者心理的變化,密切的關注患者生命體征、意識、血糖和血壓等,還要觀察患者的尿量,合理的設置引流管,這樣就可以避免患者運動的時候不小心將引流管壓折。手術之后囑咐患者要多臥床休息,在患者臥床的時候,就可以指導患者簡單地做一些四肢活動。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做肢體按摩和翻身的動作,對于那些恢復的比較快的患者可以鼓勵他們盡早地下床活動。另外還要做好機械通氣的相關護理,在手術之后對患者所使用的呼吸機的情況進行調查和核對,要保障呼吸器可以正常的運轉。當發現患者有惡心、頭痛的現象時,需要及時上報給主治醫生,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及時治療。
1.2.2 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工作 首先是要做好手術之后出血的預防工作,護理人員就需要在患者手術之后的一到兩天之內觀察患者傷口的滲血情況,避免術后出血的發生。在手術后對患者的脈搏和血壓進行及時的檢測。其次是要做好胰瘺的預防工作,它一般是在手術之后的七天之內產生的,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會出現腹痛、腹脹的現象。最后是對于胃腸道功能障礙的預防。這是術后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臨床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患者在手術之后的十天左右依然不能夠有規律的進食,對于這種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就需要實時的觀察胃腸減壓引流液的情況,在給患者輸入營養液的時候,就需要控制好營養液的溫度和濃度等。

附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情況[例(%)]

附表2 兩組患者肛門排便時間、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附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1.3 評判指標 需要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肛門排便的時間、排氣時間和住院的時間以及臨床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選用的是SPSS19.6統計學軟件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計量資料用(±s)來表示,用t來檢驗;計數資料用x2來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具體的數據對比參見附表1。
2.2 對兩組患者的肛門排便時間、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具體數據如附表2所示。
2.3 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情況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發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體見附表3)。
正是因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手術,術后的恢復期又是比較長,所以對于手術后的護理工作也會有很大的困難,對于護理人員的要求相對也會比較高[4]。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手術后的一個星期之內,需要密切的關注患者病情的變化,另外也要注意對患者心態進行調整,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讓他們能夠順利的渡過術后的康復期[5]。但是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一旦發現了問題就必須要告訴主治醫生,妥善地解決問題。
在本次的研究過程中,觀察組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達到了85.7%,遠遠高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病人數也少于對照組。所以在手術后對患者進行適當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身體更快地康復,幫助患者順利的渡過安全期。
綜上所述,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肛門排便和排氣的時間,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