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淼
【摘 要】本文論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PLC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闡明任務設計的基本原則、教學實施的方法與步驟,并以十字路口交通信號燈的控制為例,闡述任務驅動法的教學過程。
【關鍵詞】PLC 任務驅動法 課堂教學 創設情景 師生合作 探索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113-02
PLC 作為機電專業的核心課程直接影響到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筆者根據幾年來對本課程教學的實踐和探索,發現PLC 具有簡單易學、使用和維護方便、運行穩定可靠等優點,其在性能上要優于繼電控制,如今已被電力、冶金、化工、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廣泛地應用,是實現工業自動化控制的三個重要支柱之一。為了適應工業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PLC 課程已經成為中等職業學校機電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課程,同時也是技能考核和技能大賽的重要項目。《PLC電氣控制技術實訓》課程也因此成為機電專業開設的重要專業課程之一,它具有較強的職業性和實用性,它既可以使學生學到新技術,又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如何提高《PLC電氣控制技術實訓》課堂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中職專業課教師在教學中常遇到的難題。經過實踐探索,我們發現任務驅動法能比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現筆者就這一方面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概念和特點
(一)基本概念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老師為指導,學生為中心,通過完成一個個典型的工作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是科學的現代教學方法。
(二)主要特點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中老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改用以任務為主線索,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做一體化。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學生成員都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培養。
二、任務驅動方法在PLC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的 PLC 教學,是按部就班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教學效果也不好。基于此筆者嘗試將教學內容各部分知識分解成一個個小知識點,然后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合理組合各個小知識點,編制典型工作任務,并以工作任務為教學單元,將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融為一體,通過任務的完成,逐漸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一)任務設計的基本原則
1.任務要有系統性,先易后難
任務與知識點要密切聯系,教學內容的絕大部分知識應該隱含在各個典型工作任務當中,并形成一個整體,學生完成所有典型任務之后能夠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技能。
2.任務要有趣味性,有生活氣息
典型工作任務應該接近生活,能夠引起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3.任務要有層次性,循序漸進
典型工作任務難易程度要適中,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要注意給學生留一定的探索和自我拓展的空間,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任務要有針對性,目標明確
根據實訓室現有設備,合理編制任務,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操作理解、掌握 PLC 課程的知識和技能。
5.任務要有實用性,教學做一體化
通過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既能讓學生在真實的現場感知、現場操作過程中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檢查、考核及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的方法與步驟
在 PLC 課程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每一個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成一般都要按“提出任務→分析任務→探索研究→評價檢查”四個環節的順序展開教學。以十字路口交通信號燈的控制為例,闡述任務驅動法的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提出任務
課前,教師事先安排學生各小組注意觀察學校附近十字路口交通信號燈的運行規律,用手機或攝像機拍攝并傳到班群中。教師將學生拍攝的視頻和相關視頻結合制作 5 分左左右的視頻剪輯,以便上課使用。上課時,教師可以直接播放剪輯的視頻給學生觀看,再由各小組代表展示自己小組的成果。教師可以做些許點評,然后在實訓室工作臺上演示交通信號燈控制規律,順便提出要求學生接下來要完成的工作任務。
這種應用情境的導入,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提高學生學習 PLC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提出任務時應該要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點,合理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創設形象生動的工作情景,從而使其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起到促進作用。
2.師生合作,分析任務
教師提出典型工作任務之后,便讓學生先分組討論、分析任務,由學生自己提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要做的有哪些事情,需要解決的有哪些問題。在學生分組討論、分析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時,巡查的教師應當及時地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意見,但不要替代學生完成這一步任務。
就十字路口交通信號燈的控制來說,分別用梯形圖和步進指令兩種方法編程完成任務。事先,每一個小組的電腦桌上都分發有一張白紙,要求各學生小組根據典型工作任務,認真討論分析,并將相關討論結果寫在紙上。主要包括:完成任務涉及的控制電路有哪些,難解決或不能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思路及方法。
各學生小組的分析討論一般控制在20 分鐘左右,然后將各小組的分析結果粘貼在小黑板上進行點評。教會學生如何根據工作任務找出有用的信息。復習舊知識,穿插新知識,使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靈活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之后,把各小組討論的結果發回各小組,要求他們自己進一步完善。
3.探索研究,完成任務
分析完任務之后,就需要學生通過實踐來完成任務。要求各小組學生分工合作,按照自己小組定好的思路和方法完成工作任務。例如,用步進指令編程完成任務的思路:畫出 I/O 分配表→畫出電路外部接線圖→連接導線→編寫程序→PLC 靜態調試→聯機調試試運行。
在完成任務過程之中,學生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不能夠直接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能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一些相關的線索,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相關信息資料等,強調學生自主探究活動。同時,教師還要多給予學生鼓勵,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自由大膽地去完成任務,并讓學生學會合作討論,相互交流信息,取長補短,增進友誼,共同進步。
4.總結反饋,評價任務
恰當的評價可以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導向和激勵作用,這很重要。通過評價可以及時地指導和幫助師生在教與學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促進師生自我發展。
所有小組完成任務之后,必須進行交流,并且展示各小組的成果,看交通信號燈控制運行的規律是否完全符合工作任務要求。各小組學生可以進行自評、互評,然后再由教師進行點評概括,并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的具體內容還可以包括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學間互助協作的能力、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法在PLC課程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學生通過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掌握了新知識和技能,獲得了成就感,同時,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為學生將來就業、創業奠定基礎。因此,任務驅動法值得在PLC課程教學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唐成祥.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彩電維修實訓》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4)
[2]高 勤.電器及PLC控制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何克抗.構建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韋 淼,壯族,2001年畢業于廣西師范學院,本科學歷,講師,為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機電教學部專業教師。
(責編 盧建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