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征
庫布其模式治沙正是對綠色發展內涵的完美詮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生態環境脆弱、土地荒漠化嚴重,這些國家都應以史為鑒,借鑒庫布其模式,走綠色發展之路。
從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向庫布其沙漠行進,不知不覺中便已進入沙漠腹地,然而眼前的景象卻完全不符合我們對于“沙漠”二字的認知:行進途中,綠色從未在眼前消失,檸條、羊柴等各種植物郁郁蔥蔥,115公里長的公路仿佛一條繡著綠色花邊的絲帶。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沙漠,面積為1.86萬平方公里。2000多年前,這里曾是水草豐美的草原與良田,但由于氣候變化、戰亂和過度開發而逐漸荒漠化,成為京津冀地區沙塵暴三大來源之一。“開門就是沙海,出不去進不來。”家住沙區的農牧民曾經飽受風沙困擾。
30年完成“綠色變身”
為庫布其沙漠治理做出突出貢獻的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就出生在沙漠邊緣。在他的童年記憶里,印象最深刻的兩樣東西就是饑餓與沙塵,“小時候柜里沒有糧,碗里沒有飯,沙子倒是無處不在——院子、炕鋪、鍋里、碗里,到處都是。那時候我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將沙漠變成綠洲,另一個是讓沙區的人們不再挨餓。”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文彪發現甘草的存活率很高,防沙效果也很好。甘草既是一種可在干旱、半干旱環境旺盛生長的植物,也是一種中草藥,也就是說,它既可以用于固沙治沙,也可以產生經濟價值。
嘗到種植甘草的甜頭后,王文彪開始把沙漠的問題轉變為發展的機遇,從方方面面挖掘沙漠的“錢力”。于是,從甘草一直種到肉蓯蓉、梭梭,種到有機果蔬等沙漠綠色有機食品,種出一條有機中草藥和沙漠綠色有機食品產業鏈。旅游業、光伏能源、養殖業,一個一個地開發出來,一個一個地做成了產業鏈。荒漠不但變成了綠水青山,還一步步變成了金山銀山。
王文彪認為,沙漠治理行為本身就能產生經濟效益,經濟效益的產生推動更好的沙漠治理,最后形成良性的大循環。如今,億利已在中國各大沙漠種植面積達220多萬畝,每畝年收益接近500元。
這些嘗試最終讓王文彪將綠起來與富起來相結合、生態與發展相結合、產業與扶貧相結合,探索出了一個“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投資、貧困戶市場化參與、生態持續化改善”的治沙生態產業扶貧機制,即“庫布其模式”,構筑起了一個融生態修復、農牧業、生態旅游、甘草制藥、生態光伏、清潔能源、生態小鎮等為一體的千億級沙漠生態循環經濟體系,走出了一條“治沙、生態、產業和扶貧”四輪平衡驅動的可持續之路。
從1988年至今,庫布其沙漠的治理從最初的穿沙公路開始,以點帶面,在沙漠里構建了一張公路網,以路劃區,分而治之。在公路兩旁,沿路通電、通水、用網格固定沙地,然后種樹、種草、種藥材。在沙漠外圍,通過人工種植和大規模的飛播,直至建成一條長達242公里的防沙生態屏障,牢牢鎖住沙漠四周,保護腹地新綠。
經過30余年的治理,庫布其沙漠年降雨量由不足70毫米增長到300毫米以上,沙塵天氣大幅減少,生物種類由十幾種增至100多種。庫布其6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得到了綠化,找回她千年前的綠色模樣,10多萬沙區群眾受益于沙漠生態治理和沙漠生態產業脫貧致富,人均收入由30年前不足400元增長到目前的15000元。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癥”,不僅是自然生態領域的頑疾,更嚴重影響全世界消除貧困、經濟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積達3600多萬平方公里,覆蓋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包括“一帶一路”沿線的許多國家,每年損失高達400億至500億美元,且荒漠化每年仍在以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張。
在這種背景下,如何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為引領,尋求荒漠化治理全球合作,成為參加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嘉賓熱議的一大焦點。7月28日至30日,以“綠色‘一帶一路共享沙漠經濟”為主題的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在內蒙古庫布其七星湖畔召開,來自國內外的300多位政要、企業家、專家學者和媒體代表,圍繞“一帶一路”沿線荒漠化嚴重地區防沙治沙合作、生態科技創新、綠色金融、消除貧困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為荒漠化治理建言獻策。
出席論壇的斯洛文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世界發展意義重大,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態較為脆弱,要把中國沙漠治理的創新和經驗向“一帶一路”國家乃至全世界傳遞出去,“近年來,中國在綠色發展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中國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戰略不僅讓中國人民實現綠水青山的夢想,也有利于消除貧困,促進社會的繁榮。”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認為,所謂綠色發展,就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形成“多贏”的格局。庫布其模式治沙正是對綠色發展內涵的完美詮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生態環境脆弱、土地荒漠化嚴重,這些國家都應以史為鑒,借鑒庫布其模式,走綠色發展之路。這樣不僅有助于生態修復和改善民生,消除貧困,而且有助于減少國家沖突和地區紛爭,為世界贏得和平。
經過多年艱辛探索,庫布其治沙成就得到國際組織的充分認可,聯合國在庫布其設立了“全球生態經濟示范區”和“‘一帶一路沙漠綠色經濟創新中心”,并正在向“一帶一路”沿線以及全球荒漠化國家和地區大力推廣庫布其沙漠生態經濟發展經驗。
在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經濟與工業委員會主席穆罕默德·蘇特里斯諾·巴黑爾看來,庫布其沙漠創造的奇跡,是當地政府、企業以及樸實的農牧民三者通力合作的結果。他說:“這讓我想起了中國一則古老的故事,那就是愚公移山。在來這兒之前,我想這里是非常蒼涼的景象。來到這兒之后發現,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我也深深感到,中國的治沙經驗值得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為世界治沙貢獻了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