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穩
陜西渭南地處“關中—天水經濟區”“陜甘寧革命老區”“晉陜豫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新絲綢之路起點區”4個國家級經濟區疊加之處,是投資創業的熱土。
8月27日至9月2日,借著陜西—長三角地區經濟合作活動的東風,渭南市外經局組織集結渭南市相關部門和11縣(市、區)及部分開發區赴江蘇、上海、浙江開展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短短5天時間,渭南先后舉行“渭南·南京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合作交流會”“渭南·上海產融結合懇談會”和“渭南·杭州優勢產業推介會”等3場市級專項推介會,共計23個項目,簽約218.9億元。
今日渭南 火力全開 揚帆起航
近年來,渭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投資環境持續改善,在新常態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依托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加大開放開發力度,加快“三地一中心”(新型工業聚集地、現代農業示范地、華夏山水旅游目的地和大關中東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今年上半年,渭南生產總值增速8.8%,城鄉居民收入均增長8.2%,主要經濟指標高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經濟運行整體良好。
渭南距陜西省會西安僅40公里,3條高速、6條鐵路穿境而過,公路里程居陜西之首。高鐵站日發列車110多列,隨著西成、寶蘭高鐵的開通,可直達全國幾乎所有大中城市。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的兩座機場,其中韓合機場開工建設,華山支線機場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西安至韓城的城際鐵路,兵馬俑至華山、渭南至蒲城的軌道交通已列入規劃,合鳳、韋羅等高速公路正在加快進度,橫跨陜西和山西兩省的3座黃河大橋也正在規劃建設。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會大大提升渭南區域交通綜合承載力。
渭南依托現有的20個工業園區,重點發展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方面,渭南國家級高新區以3D打印、新能源等產業為主,目前已有3個動力電池企業落地,新能源汽車電池產能接近30兆瓦,可望形成千億元產能。渭南以“市場換產業”的方式,將主城區200余輛燃油公交車換成純電動汽車,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生物發酵產業方面,渭南在渭南經開區布局了啤酒、乳制品、面粉加工等產業,和中國酵素協會共建“中國酵素城”,目前已入駐企業12家。航空產業方面,在鹵陽湖開發區建設國家民機試飛基地,主要承擔C919等國產大飛機的試飛任務,目前4公里長、80米寬的飛機跑道已經開工建設,還有一些航空制造、航空物流等配套產業也在加快推進,渭南將以此為基礎,重點打造航空物流中心,建設西安第二機場。新型煤化工方面,目前年產70萬噸的煤制烯烴項目已經建成投產,另一年產70萬噸的項目即將開工,這是轉型發展的突破口,最終建設成渭北新型煤化工示范地。
投資渭南 創業熱土 贏在未來
渭南營商環境優越,是中國投資環境十佳城市、中國旅游百強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創業先進城市及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城市,蘇商、浙商、粵商投資最佳城市。根據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總體部署和陜西關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設陜西東大門的要求,渭南著重突出“園區”建設,全力服務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加快推進渭南與大西安深度融合、同城發展。“研發在西安、生產在渭南、銷售在全國”已是眾多企業的普遍做法。
為保障項目落地,服務企業的生產經營,渭南市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提升工作效能,完善各項保障措施。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行政服務中心,踐行“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服務理念;二是推行投資審批“一站式”辦公,對來渭投資項目推行聯審聯批,一站受理;三是推行行政服務審批“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辦不成說明”制度;四是成立了重大項目推進委員會,及時研究推進重大項目引進落地的政策措施;五是成立渭南市企業投資投訴中心,與政府12345熱線聯網辦公,及時處理企業訴求;六是實行招商引資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項目落地推進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七是推行項目建設“四定包抓”制度,即定領導、定人員、定責任、定方案,推進落實;八是實行項目運營園區化管理,“墻內事情企業辦,墻外事情園區辦”;九是項目建設縣級領導包聯制,保障建設項目如期推進。
開放渭南 擁抱全球 接軌世界
9月13日,渭南市與烏干達坎帕拉市簽署友好城市意向書,雙方將在農業、教育、旅游等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
目前,渭南有國際友好城市8個、國內友好城市8個。渭南同各國友好城市廣泛開展了文體、教育、經貿、旅游等各方面的合作,與國內友城交往密切,工作互學互鑒,發展合作共進。隨著今年6月渭南分別設立駐歐盟、中亞、東南亞和東非4個經貿代表處,直接對接當地和域內國家,渭南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展壯大。
“鳳從東方來,鳳來花滿枝。”渭南是投資創業的熱土、親商富商的典范,招商引資這條助推地方經濟追趕超越的騰飛之路正引領渭南人民闊步走向美好未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