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斌
陜西省大荔縣圍繞“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面小康”的目標,堅持融合創新和“旅游+”的發展理念,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幫助大荔百姓致富。特別是在產業融合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和黨建作風引領等方面,大荔縣探索出了特有的發展之路。
近年來,陜西省大荔縣主動適應新常態,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圍繞“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面小康”的目標,堅持推行融合創新的發展理念,推動該縣縣域經濟發展,幫助當地百姓致富。特別是在現代農業、美麗鄉村建設、黃河濕地保護方面,大荔縣探索出了獨特的發展之路。
9月14日至15日,第三次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召開,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并作了重要講話。陜西省大荔縣代表作為來自西部地區的代表在大會上作了交流發言,獲得了肯定。
調整結構,跨越發展優勢疊加
大荔縣地處黃河之濱、華山腳下,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是我國傳統的農業大縣。近年來,該縣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堅持創新發展思路不動搖,大力實施“旅游+”“體育+”“農業+”融合發展戰略,做強精品農業,做大食品工業,做活全域旅游,做優美麗城鄉,做實和諧民生。這促使該縣綠色增長新動能加速集聚,跨越發展新優勢不斷疊加,縣域經濟發展穩中向好、質效同升。
“十二五”期間,該縣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均翻了一番,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了3倍。2017年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長8.1%、16%、20.3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大荔縣還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中國棗鄉”等稱號。
目前,大荔縣已基本實現農民“人均一畝棗、一畝多瓜果菜、半畝多設施農業”的目標,“大荔冬棗”躋身“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20強”。大荔縣正在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快速轉變。2017年上半年,該縣夏糧實現“十四連豐”,園區建設擴面增效。中國棗文化博覽園在此啟動建設,冬棗主產鎮標準化入戶轉化率達到60%以上,大荔冬棗榮獲“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陜西省首個“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在此投入運行,百公里、百萬畝產業在此實現集聚化發展。
大荔縣不斷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科技產業園區實現了基礎、功能、項目、服務4個方面的提升。園區年營業收入突破百億,招商引資項目質量和層次有了質的飛躍。2017年上半年,該縣財政部門拿出1500萬元用于培育和扶持食品工業發展,經濟技術開發區多個項目開工或投入運行,新增小微企業253戶,非公經濟增加值完成35.5億元。大荔縣也因此被評為“陜西省加快發展中小企業先進縣”。
旅游已成為大荔縣縣域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大荔縣已建成1個國家4A級景區、3個國家3A級景區,并冠名開通了“美麗大荔號”高鐵旅游專列。該縣同州湖景區入選“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單位,沙苑景區沙漠湖群主體完工,豐圖義倉國家4A級景區命名,黃河濕地風景區大門啟動建設,朝邑湖濕地公園完成水面修復和配套設施。今年上半年,大荔縣接待游客45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2億元。此外,該縣先后舉辦了“桃花節”“粽香節”等六大節會。“絲綢之路·美麗大荔”國際馬拉松賽、陜西省競走挑戰賽、黃河金三角投資交流會等重要活動也曾在此成功舉辦。
城鄉發展,民生福祉屢放新花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
近年來,大荔縣著力打造渭南副中心城市,城鄉發展呈現新氣象,基本形成“七縱七橫”交通網絡、“六縱六橫”城市骨干網絡;建成3個綜合廣場和城市森林公園,推行“7+1”一線工作法,打造現代商業組團,城鎮化率達到45.2%;按照“整縣推進、三村創建、產業融合、三農轉型”的思路,實施了衛生整治、基礎提升等六大工程,建好黃河西岸最美鄉村。該縣首創的美麗鄉村、美麗公路、美麗庭院、美麗巷道標準在全省推廣。
“7+1”工作法,就是每周由一個縣直部門確定主題周,每天由承辦部門確定一個主題日,每個主題日活動不同,每個工作日早上8時到9時,讓黨員干部走出機關,穿戴“7+1”統一標志的綠色馬甲走上街頭,深入一線宣傳政策,主動開展環境整治活動,與群眾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通過每天1小時的方式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
大荔縣大力實施民生工程,解決了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改建提升,群眾“看病難”問題得到緩解;新建的現代化學校,解決了青少年“上學難”的問題;城市地下管網、供氣供熱等基礎工程有序實施;開展了“六五”普法教育,深入推進平安建設;開展了系列扶貧活動,5個扶貧產業園建成投用;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建成鎮級綜合文化站16個;城鎮就業、轉移農村勞動力取得大幅提升;保障房建設、農村危房改造成績突出;人民體育運動中心、兒童福利院、養老服務中心主體、殯葬服務園區建設或投入使用。
2017年上半年,大荔縣精準實施“八個一批”幫扶舉措,促使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健康、健身、文明3份“民生檔案”建檔率達到85%,全民健身理念深入千家萬戶;1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投入使用;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00萬元,新增城鎮就業3260人;“誠信大荔”建設深入推進,信訪積案化解有力,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作風提升,黨建引領發展大局
大荔縣委書記王青峰表示:“大荔縣發展在不斷推進。全縣將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讓農業更強、工業更優、旅游更活、城鄉更美、民生更好;努力打造‘三城三地三鄉,實現‘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面小康的目標。”
近年來,大荔縣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政府執行力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取得顯著成效;扎實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兩做兩感”學習教育;建立了三級便民、黨員星級管理等工作制度,黨員干部作風明顯好轉;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整治了群眾身邊“四風”問題,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加強。
此外,大荔縣縣級各大班子步調一致、配合密切,統戰、人民武裝、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作用充分發揮,形成了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2017年,該縣持續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組織在七大領域、35個黨(工)委開展“觀摩巡診”,建成黨建示范點29個;實施“黨校進大荔”“干部進學校”,真正讓干部增長見識、開拓視野、提升能力;扎實開展“行政效能提升”等5個專項行動,出臺“十條禁令”,促使干部作風明顯轉變,服務效能顯著提升。
面對經濟新常態,大荔縣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融合轉型,加快美麗城鄉統籌協調、一體化發展;實現縣域經濟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讓全縣群眾感到生活品質的提升,增強了獲得感。大荔縣鎖定率先建成全域國家農業公園一個目標,打贏精準扶貧脫貧、生態環境保護、規范市場秩序三大戰役;推進經開、園區、景區、城市、鄉村“五美”建設,加快“十縣聯建”工作;加快建成一批增實力、蓄勢能的重要成果,努力辦好一批惠民生、聚人氣的大事實事,在追趕超越的新征程中干在實處,走在全省、全國的前列。
“大荔縣發展已經站在新的起點上,闊步邁入中等縣市行列、全面邁入小康社會其勢已成、其時已至。我們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把‘美麗大荔建設進行到底,著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和人的共同發展。”大荔縣委副書記、縣長翟玉寶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