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娟+唐健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以汽車產業為主打,同時發展多元生態產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成都打造創新活力之城。
自古以來,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就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這里漢置郵亭,唐設驛傳,元改站赤,明曰“驛站”,由于地理位置優越,如今已成為成都向東聯動重慶打造區域發展主軸的“橋頭堡”,也是成都向東拓展、構筑東部發展帶的關鍵支點,“大氣包容”“開放合作”已成為龍泉驛發展的關鍵詞。這里不僅有著聞名全國的汽車制造基地,還有著多元融合發展的生態產業布局。
全力打造“中國制造示范區”
“汽車”是龍泉驛最鮮亮的名片,也是驅動龍泉驛奔向未來的核心動力。在“四川造”汽車中,每10輛里至少有8輛產自龍泉驛。作為成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龍泉驛被規劃為高端制造產業功能區,其核心是以汽車研發制造為重點,打造萬億產值商圈。
目前,龍泉驛已聚集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東風神龍、沃爾沃、吉利等11家整車企業,300余個關鍵零部件項目,初步搭建年產140萬輛整車生產能力平臺,成為西部地區第二大整車生產基地。
2017年1至6月,“龍泉造”整車產量達59萬輛,同比增長6.6萬輛,增幅為12.6%,順利實現“雙過半”目標任務,再次刷新整車半年產量紀錄,繼續擔當全省、全市制造業“領頭羊”和“排頭兵”。到2021年,龍泉驛將力爭整車產量突破300萬輛。
值得關注的是,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正為龍泉驛帶來全新的機遇。
其中,在“中優”布局中,龍泉驛著力發展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成都汽車貿易博覽集聚區,前者定位于先進汽車和高端裝備,后者定位于汽車商貿、汽車博覽、汽車總部。簡而言之,就是發展汽車全產業鏈,實現二三產業融合互動。
多元共興的生態產業集群
成都正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龍泉造”也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促進汽車產業全鏈發展、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優勢。
據了解,由明匠智能主導的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園宣布正式落戶成都(龍泉驛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將在成都經開區打造智能制造技術支撐平臺、產業聯盟合作平臺、教育服務平臺。“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園的成功落戶,將積極推動成都經開區智能制造產業的快速發展,打造面向中西部、面向‘一帶一路的智能制造產業成都制造基地。”龍泉驛區相關負責人說,此舉對推進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中國制造示范區”建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響應成都市“東進、中優”戰略發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
說到“東進”,龍泉驛區相關負責人認為,“東進”將使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加快聚集、重大城市功能加快布局,為龍泉驛發展以汽車產業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以提升功能設施為重點的城市品質、以高速增長為目標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
記者了解到,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將成為一次重拳出擊。突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制造業發展,加快發展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重點導向。同時,在此基礎上還要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深化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扎實推進服務業核心城市建設。
另外,龍泉驛背靠龍泉山,擁有天然的自然資源優勢,將大力發展水蜜桃產業園,把水蜜桃從種植到貿易做成一個全產業,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華麗轉型;同時,打造一批高端化的觀光農業旅游景點和鄉村度假旅游區,加快建設龍門山、龍泉山生態旅游經濟區。
龍泉驛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翻過龍泉山,龍泉驛還將擔當起引領簡州新城現代裝備產業園發展的重任。隨著成都將中心城區擴大至原一二圈層,龍泉驛已“升格”為中心城區。這些部署既為龍泉驛產業發展開辟了新空間,又為提升龍泉驛城市品質提供了難得的優化“黃金期”。
作為“中國制造示范區”的龍泉驛區,未來將全力推動整車制造擴量發展、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新能源汽車倍增發展,打造出制造業、農業、旅游業、服務業等多元發展的生態體系,并建設成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新型汽車城,構建產城融合的產業生態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