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琛 譚焱良
[摘要]本文基于高校現代治理的視域,在闡述高校現代治理能力、治理體系與大學生社團治理內涵之間作用的基礎上,分析出大學生社團治理所面臨的理念滯后、合力不強、財物受限、動力不足等制約因素,提出了強化社團治理思想保障和財物保障,加強社團治理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的基本路徑;運用“制度運行中‘嚴而不死,‘五自原則上‘活而不亂”的治理方式;形成“黨委領導,團委主導,各級部門協調、配合、支持,社團自治,齊抓共治”的治理架構體系,進一步推進高校治理視域下大學生社團的有效治理。
[關鍵詞]高校現代治理;大學生社團;社團治理
大學生社團治理是高校治理的重要主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為高校校園文化發展提供了廣闊平臺,也為高校第二課堂的建設帶來深刻啟發。在高校現代治理的視域下,探索并建立適合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社團治理模式,實現大學生社團由“管理”到“治理”、“人治”到“法治”、“傳統”到“現代”的轉變,已經成為當前高校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高校現代治理的定義
高校現代治理是由高校現代治理能力和高校現代治理體系兩者構成。高校治理體系是高校治理能力的基礎和載體,高校治理能力是通過高校治理體系產出的作用和效能。高校治理體系是高校治校制度理念、組織架構以及運作程序按照一定規則和關系整合而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高校治理體系包括高校行政治理體系、學術治理體系、學生治理體系、第三方治理體系四個組成因素。高校治理能力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高校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平衡;二是高校與政府的配合;三是高校與學生的協調;四是高校與社會的互動。
(二)大學生社團的定義
所謂學生社團,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中,對“學生社團”的解釋:中國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學生在自愿基礎上自由結成的群眾組織。這些社團可打破年級、系科以及學校的界限,團結興趣愛好相近的同學,發揮他們在某方面的特長,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對大學生社團是這樣定義的:學生社團是本校學生自愿組織的群眾性團體。我國教育部學生司關于大學生社團的解讀為:“高校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盈利性群眾組織。
二、高校現代治理視域下大學生社團治理的制約因素
(一)社團治理理念滯后
在社團治理理念方面,部分高校社團治理存在著“約束過多”和“重視過少”的雙重問題,沒有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的“五自”導向作用,這就使得社團治理規范的約束力和社團自主發展的張力兩者之間出現了失衡。由于高校學生社團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五自”特點,需要高校提供很大的自由發展空間;但另一方面,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務是保障學校內部的安全穩定,并進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使得學校對于各個學生群體的監管和引導更加強化,因此導致了社團的成立審批,活動的籌備開展以及社團內部管理的組織架構受到學校的“行政干預”,致使社團出現管理機制僵硬,組織運轉不暢等問題。
(二)社團治理合力不強
社團治理合力不強主要體現在社團治理制度不實,社團治理組織不明,社團指導教師缺位等方面。從高校而言,部分高校沒有從宏觀、長遠的角度考慮社團發展規劃,形成系統、完善的社團建設制度,建立學校社團管理的指導綱領,設定嚴格的審批、考核、申報制度。在社團的組織建構中,由高校團委直管大學生社團,而高校團委在實際工作當中由于日常工作繁瑣,無暇顧及各個社團的具體發展問題,只負責宏觀管理;校、院團委缺乏對社團工作的統一具體的評價機制和全面把控;高校教務處、科研處等其他部門對于社團建設和發展重視力度不夠。在社團的具體建設中,部分高校在對社團指導老師的任用、考核、獎懲機制上不健全,在指導社團工作的次數和深度上不能夠完全滿足學生社團的發展和需求,使社團活動在低水平低方位上徘徊。
(三)社團治理財物受限
社團治理財物受限主要體現在社團運行經費不足,社團活動場地受限等方面。社團活動經費申請需提前申報,經層層審核,一定程度上延誤了活動的進度;社員繳納會費受到學校嚴格限制,且數額小,周期長,很難滿足基本活動開展的需求;社會贊助和社團影響力密切相關,大部分社團相對于學生會等組織影響力小,不能吸引商業贊助,且隨機性很大,渠道有限。一方面,高校在校園建設上未能充分考慮學生場地的規劃和功能,導致學生活動場所改造和擴建難度大。另一方面,高校在學生活動場地的資源分配上傾向于日常教學和經營性活動,如果社團活動與學校教學活動等其他活動相沖突,則需要重新調整活動場地和時間,活動場地的限制嚴重影響了學生活動的次數和質量。
(四)社團治理動力不足
干部培養不夠、社團組織松散、社團特色不足是社團治理動力不足的幾個制約因素。社團干部培養的不足表現在系統性的培訓偏少,許多社團干部只接受過非常簡單的培訓,以高年級學生經驗傳授為主,導致工作能力、工作意識、工作經驗較為欠缺,具體體現在社團成立審批不嚴、財務管理混亂、周期性的社團負責人交接不夠民主,社團活動、換屆、負責人的監控存在難度等方面。一些社團的建立僅僅滿足于娛樂的需要,或是為做社團而做,好大喜功,攀比心理嚴重,而缺少能真正沉下去做與學術、研究、思考有關的工作。社團特色不足主要體現在水平不高和學術氛圍不足等方面。高校中的學生社團數量繁多且分類各異,但大多集中在充斥著趣味性、娛樂性的文化和體藝類,而以項目化為基礎的學術研究、科學研究類活動很少,缺乏專業相關的課題調研和實驗研究,致使社團品位不高,學術氣氛不濃。
三、高校現代治理視域下大學生社團治理的路徑探析
(一)強化社團治理思想保障
高校治理的“現代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學術自由”(Academic Freedom),二是“大學自主權”(Institutional Autonomy),它們是大學的精神和靈魂,高校治理思維應實現從“傳統治理”到“現代治理”的轉變。社團治理作為高校治理的重要一環,應當在原有的治理理念、制度和結構的基礎上繼承與創新,用先進的方式和前沿的模式來優化社團治理,形成在“制度運行中‘嚴而不死,‘五自原則上‘活而不亂”的社團治理方式。endprint
大學生社團治理的思想保障要求高校應加強政治教育,反對去政治化,高校學生社團治理必須堅持原則性問題,緊緊圍繞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服務這一中心工作,牢記大學生社團工作的主要任務,引導學生社團健康發展;加強法紀教育,反對自由主義,社團治理與發展應遵紀守法,加強法治意識,形成“不逾矩”的自由主義發展特點;加強創業教育,反對慵懶散漫,把社團當作大學生創業的廣闊平臺,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創新性地開展工作;加強務實教育,反對浮躁盲動,進一步加強對社團活動的管理,避免“為了搞活動而搞活動”的怪圈,在社團內部不搞形式主義,打基礎、務長遠,腳踏實地地開展有利于社團健康發展的活動;加強創新教育,反對被動模仿,避免社團活動千篇一律,樹立社團活動品牌意識,勇于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加強科學教育,反對庸俗低俗,通過挖掘身邊的優秀典型事跡、與學術科技相結合等方式,樹立社團活動的勵志教育作用,提高社團活動檔次;加強民主教育,反對小團體主義,社團是“五自”組織,是民主教育的實驗田,高校不應過多干涉社團發展,但應通過制度教育強化社團“民主教育”,不使民主變“濫”;加強節儉教育,反對鋪張浪費,在社團中樹立不“等”、不“靠”、不“要”的意識,規范財務制度,拓寬收入渠道,開源節流,遏制“花錢如流水”的現象;加強廉潔教育,反對損公肥私,做到社團財政透明,規范經費管理。
(二)加強社團治理體系建設
合作參與型的高校治理模式是增強高校治理主體凝聚力和合力的可行措施。在高校現代治理視域下,我們應該在正確認識大學生社團內涵的基礎上,提升對社團發展的重視程度,加強社團治理體系建設,形成“黨委領導,團委主導,各級部門協調、配合、支持,社團自治,齊抓共治”的治理架構體系。高校黨委要切實加強對社團的領導,做到宏觀調控、微觀放寬、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團委要切實承擔對社團的指導和日常管理,構建以團委為主體、學生會和社團聯合會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格局;教學、科研和管理等部門要對社團發展給予大力支持,為社團配備指導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
1.搭建架構體系
(1)黨委領導
高校黨委應高度重視社團內部的黨建工作,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在社團內定期開展民主生活會,督促社團成員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并及時向黨組織輸送優秀的社團成員,以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促進社團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高校黨委應根據本校的學科特征、學生規模、學術領域對社團的數量和門類進行規劃,在宏觀上注重社團的質量、結構、組織、財務正常運轉,同時應重視社團的自主發展。
(2)團委主導
由團委主導的“一體兩翼”是建立在高校學生“五自”教育基礎上的管理體系,其突出了社團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校、院團委、學社聯組織、學生會組織、社團負責人、社團指導教師等社團管理主體應該明確各自的職責和權限,權責明確才能避免推諉拖沓,有效地保證社團管理順暢運轉。設校社團管理部門、學社聯組織、各學院社聯管理部門三級組織,明確章程,相互協作互補,校社團管理部門對學社聯組織提供有效指導,各學院社聯管理部門是學社聯組織開展工作的有效載體。
(3)各級部門協調、配合、支持
大學生社團不僅需要高校的足夠重視,團委的傾力主導,以及社團自身的完備建設,同時也需要高校其他部門及職能處室的大力協調、配合、支持,在社團專業發展方面給予對口指導,并提供資源支持。例如教務處可以和學術類社團對接,對口指導考研社團、學術競賽社團、英語競賽社團,更利于直接有效地指導學術開展學術競賽活動;科技處可以和科研類社團對接,直接指導科創社團、科技類社團開展項目、課堂的申報,增加高校科研投入和產出力度等。
2.完善制度保障
社團可通過完善社團考評制度、社團財務制度、社團準人制度、社團維權制度等進行制度保障。完善的社團考評制度為社團治理規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為保證其公平性,社團主管部門可對學生社團進行分類考核,針對相同類別的社團參照統一標準執行考核,按照排名的方式督促末位排名的社團進行整改,對排名靠前的社團及其組織者進行的獎勵。完善社團財務制度應做到資金管理、內部激勵、財務監督,建議團委審核、社團管理的二級財務制度,由社團財務部統一進行社團資金管理,設立社團經費專用賬號,會員費、贊助費等由財務處專戶管理,社團活動經費由團委統一審核。通過建立準入制度可以從根本上杜絕社團發展泛濫的現象,保證社團發展的規范性和質量。社團聯合會應設立專門的會員權益維護機構和負責人員,幫助和引導學生社團切實維護社團會員應有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等權利。
(三)強化社團治理財物保障
學生社團的經費來源有兩類:一類是自籌和商業贊助;一類是學校財務撥款。高校應進一步加大對學生社團建設的投資力度,對于學生社團活動項目申報實行答辯制度,增強經費申報靈活性,有效性;鼓勵大學生社團樹立多渠道經營的理念,加強和完善經營渠道建設,促進社團管理社會化;進一步加強社團經費使用公開化、透明化,建立社團“陽光財務”。高校應盡可能為社團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宣傳陣地等設施,并根據社團的特色情況提供、配備社團活動所需要的硬件設備,并安排專門人員維護、登記和管理,以保證學生社團有充足的條件更好開展活動,進而提升活動質量,打造品牌社團。
(四)加強社團治理能力建設
加強社團治理能力建設應從提高社團活動質量、加強社團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高校應結合自身特色,運用現代治理理念,借助社團自身的優勢,創造性地開展有層次、有內涵的特色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學術研究、實踐操作等綜合素質;另外高校應結合實際,集中力量扶持一批獨具學校特色的品牌社團活動,擴大社團影響力和活動教育面,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起到全面育人的作用。同時,高校可以從完善社團干部培養體系,和提升成員工作能力兩方面加強大學生社團隊伍建設,增強社團造血功能。高校應不斷加強社團干部的隊伍建設,完善對社團干部的工作建檔,注重完善社團干部的梯隊建設;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社團骨干和成員的創新精神,加強學生策劃能力和總結能力的鍛煉。
(責任編輯:章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