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云
[摘要]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在有共同性的基礎上又有著其特殊性,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不能與普通高校相同,必須對自身有深刻的認識,把握自身特點,合理的構建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體系。本文結合我校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教育的體系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及我校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教育的特點及創新研究。
[關鍵詞]職業規劃體系;師資隊伍;創新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張,我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在逐年增長,由此而來的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學生畢業后面臨著就業市場激烈的競爭,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變得異常嚴峻。在這種前提下,以提高學生就業率為目的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體系就顯得異常重要了。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起步較晚,其教育的內容也僅僅局限于畢業生就業政策咨詢以及畢業生派遣等低層次的服務,對學生的長久職業發展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幫助。
具體來講,在高職院校中搞好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具有以下幾點意義:第一、能夠幫助學生對自己有正確、合理的認識,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更加理性。很多同學在剛進入社會后志氣滿滿,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就灰頭土臉,其原因是工作沒有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或者面臨的壓力過大,這一點對于感性的藝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來說更為明顯,因此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求職狀態,適應自己的角色的轉變。第二、是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剛走出校園的藝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來講,他們可能擁有較強的職業技能,但在人文或者是心理素質上可能會欠缺,通過職業規劃,讓同學們認清楚自己欠缺的地方,在學校期間合理的鍛煉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快速的適應職場生活。
二、我校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體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筆者對我校2016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做出了調查問卷餅形圖,通過圖形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畢業生面臨就業的狀態如何。調查結果如下:在問及學生對畢業后的職業生涯有什么規劃時,有54%的學生表示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但還沒有詳細的規劃。還有21%的同學表示沒有規劃,走一步算一步。這表明了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沒有做到位。此外,在問及是否準備簡歷的問題中,僅有34%的同學同時準備了電子版和紙質版的簡歷。這一點直接說明了學校在就業指導方面仍有不足,在就業方面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在對自己求職意向不明確的原因問題中,有40%的同學認為沒有工作過,不知道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有26%的同學不了解自己能干什么,還有25%的同學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沒有想好自己做什么。這些問題都說明了現階段我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時候沒有到位,很多學生在整個大學都不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畢業后如何發展。筆者結合本校的教學現狀,對現階段我校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分析如下:
(一)對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重視不夠。
由于我院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開設時間尚短,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具體表現在:其一、課程開設流于形式,雖未為必修課,但與大多數的高職院校一樣,我校該課程的開設比較單一,課時有限,缺乏全程性和實效性的教育指導,只能讓學生知道一些簡單內容,應付就業面試等,對學生職業發展方面的指導不足。其二、缺乏系統性。即錯誤的將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當成就業政策和形式、就業信息和就業方法的指導當成主要內容,對課程的認識程度不夠,對其課程建設自然也就存在不足之處。
(二)教材內容和教學方式過于陳舊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材的選擇不盡相同,教材的選擇有的是省教育局編寫的教材,有的直接選擇普通高校的教材,還有一些高職院校共用一套教材。教材的內容一般比較陳舊,不能很好地適應現階段的就業形勢和社會需求。在教學計劃和安排上,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嚴格的標準,課程設置比較隨意。在教學方法上,千篇一律的填鴨式教學是主流形勢,教師在課程中只是一味地灌輸給學生理論,教育脫離實踐,導致學生在經受過教育后并不能對以后的就業和發展有所幫助。
三、提升我校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質量的建議
(一)結合我校特點,構建適合本校的教育體系
通過大量的問卷調查,筆者得出我校的一些基本特點,第一,選擇工作的標準。學生對于工作的選擇標準莫衷一是,但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的是工資待遇,有一小部分選擇與自己的興趣結合,工作選擇更加傾向于與自己的專業技能符合。第二,求職過程中最需要什么幫助。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希望能與企業現有的員工進行交流,也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專業技能培訓十分重要。相反選擇求職信息和宣講信息的同學較少。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本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應該有所改變。首先來講,教育的全程性和實效性是十分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要貫徹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并合理的安排教育內容。以本校為例。大一階段,藝術類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較差,在這一階段的職業規劃教育中,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藝術類專業人才必備的基本能力培養上,像語言表達能力、藝術創作能力以及文學藝術和組織協調能力等,充分的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除此之外,發揮出藝術類學生的個性強的特點,為他們創造出個性化發展的環境,積極引導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大二期間,在發展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確定職業目標,結合自己的發展意向,重點鍛煉自己的職業能力。大三期間,學生面臨就業,這一階段的教育可以集中在對學生的就業指導上,重點關注同學們的心理變化,及時的疏導學生的壓力,以便于學生步人社會后能夠更快地適應。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分層次、全程化的教育,把握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第二,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要更加全面,該教育涉及了很多學科,像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教師在教育中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學生就業技巧的培養上,還需要對學生的職業道德、人際交往以及工作所具備的素質上多加注意,幫助學生在職業、心理、人文以及道德法律等多方面提升,以便于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二)加快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隊伍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學校方面要立足于現狀,努力構建一支專業技能過關,理論知識基礎扎實的教師團隊,要做到這一點,學校可以積極的引進這一方面的專業人才,確保專業人才的數量能夠適應教學目標,另外,引進一些高端人才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例如專業的美術設計師、相關職業的優秀員工,在教育中現身說法,提升學生對職業的認識程度,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通力配合,共同搞好教育。其次,學校要搞好教師培養制度,定期地開展師資培訓,努力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之間要相互配合,積極開展教學研究,針對社會需求及時開展科研活動。
(三)結合學校特點,構建特色教學
藝術類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需要與普通高校區別開來,結合自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以本校為例,結合本校畢業生的就業方向,我們在課程開展中可以增加職業模擬課程,以學生畢業后常去的單位為例,模擬出一些工作情景,讓學生親身做一些美術設計的工作。除此之外,學校可以要求一些企業的優秀員工來學校進行講座,給同學們講述自己的職業生涯和職業發展,給同學們與企業員工近距離交流的機會,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為自己的提升找到方向。
總的來講,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發展要符合自己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除此之外,加強對該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強科研,讓學生通過教育能夠合理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找到發展的方向,切實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
(責任編輯:章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