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改革,是歷史的必然;改革,不可能一勞永逸;改革,永遠是進行時!羅湖醫改乃至全國的醫改亦是如此。
從2015年《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到2016年《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再到2017年《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以習近平為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一系列改革意見、方案,直面“看病難、看病貴”難題,敢啃“藥價高、醫患矛盾”等“硬骨頭”,使醫療改革成為改革進入“深水區”后最直觀、最生動的窗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羅湖醫改”火了。
醫改探索
“中國的醫療資源很稀缺,且整個醫療資源,從上層到基層的配制,是錯位的。這正是羅湖醫改最深層次的原因,其中最大的錯位就是把80%以上的醫療資源都配給了大醫院、三甲醫院。”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孫喜琢一針見血地指出。醫改,歸根結底是制度的改革。用孫喜琢的話來說,“羅湖醫改其實就做了三件事情。首先是成立‘醫共體,助力分級診療。其次是醫療保險支付方式的改革——總額管理,結余留用。這兩件事都是為了第三件事做鋪墊,做實做強社康中心。而做實做強社康中心的關鍵,就在于要有能力過硬、居民信賴的全科醫生。”
2017年1月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要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5項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同時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雖然分級診療遇到了推廣中的困局和梗阻,但羅湖醫改堅持不改初衷。2015年8月20日,羅湖區整合了5家區屬醫院(羅湖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區婦保院、區康復醫院、區醫養融合老年病醫院)、23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羅湖醫院集團,建立區域“醫共體”。集團取消行政管理級別,建立“管辦分開”的集團管理模式,實行以集團理事會、監事會和集團管理層為決策、監督和執行的三權分立的運行體系。“理事會選出一個院長,由這個院長負責運營整個醫院。醫院集團層面成立醫學檢驗、放射影像、消毒供應等6個專業資源共享中心,下屬的各個醫院不再重復設立這些科室,同時將管理部門進行優化、整合。”孫喜琢說,“我們把大量的常見病、多發病、社區能診療的疾病都放到下面去,由我們的家庭醫生來做。專科醫生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復雜危急重癥。”
在整個羅湖醫改的推進過程中,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是最核心的部分。羅湖醫保的改革主要是以轄區內的簽約居民為對象,將上一年度基本醫保大病統籌基金和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總額,再加上本年度全市醫保支出平均增長比率值,打包給羅湖醫院集團,年終清算時如有結余,醫院集團可以用于進一步做好居民的疾病預防、開展業務工作及激勵醫務人員。“結余留用”的機制代表著居民越健康,醫務人員薪酬就越高,同時醫保基金也得到節約,這讓醫院、醫務人員、參保人和政府多方利益得到高度統一。“羅湖的醫療保險支付制度改革是對目前有關醫保法規的突破,這實際上讓各級政府部門的負責人都承擔了一定的風險,沒有改革家的情懷,是無論如何也進行不下去的。”深圳市醫改辦顧問、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夏俊杰說,羅湖的醫改探索正是在深圳市領導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認可與大力支持下得以持續推進的。
2015年12月,羅湖醫院集團面向全國高薪招聘全科醫生,明確提出“全科醫師年薪30萬以上,主治醫師年薪35萬以上,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40萬以上”。這一舉動讓全科醫生這個之前還較“冷門”的職業瞬間“火熱”起來。“對于30萬元的年薪,我認為一點也不高。給全科醫生合理的薪酬待遇不是要把錢當做唯一的吸引力,而是通過薪酬體現對全科醫生的尊重和重視,讓他們在一開始就回到這個職業的價值原點。”孫喜琢肯定地說。
改革永遠是進行時
羅湖醫改在群眾心中一點點積累起信任,積累起依賴,積累起光明。截至2017年6月底,羅湖醫院集團擁有全科醫生296名,達到每萬人口2.95名全科醫生,遠遠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初步達到了分級診療的效果。不少居民的就醫習慣已經發生改變,不再是大病小病都一窩蜂地擠到大醫院。“首診在基層”不僅避免了到大醫院的奔波之苦,更是避免了“有病亂投醫”。
羅湖還將把在智慧醫療方面的嘗試堅持進行下去。2016年2月,深圳首家智慧藥房落戶東門社康中心。該藥房改變了傳統純人工配藥發藥的服務模式,由智能發藥設備配合人工完成處方調配,實現藥房工作智能化,帶給患者全新的取藥體驗。“健康羅湖”App已于去年上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作為“健康羅湖”App的總設計師,孫喜琢說,“健康羅湖”APP開創了一個未來的模式,就是利用“互聯網+健康”的技術把健康信息上傳到互聯網,無論去哪里看病,信息都可以實現共享,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管理。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就是“健康羅湖”App的3個理念。
羅湖的共享醫療成績也有目共睹。羅湖醫院集團羅湖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每天都承擔著來自羅湖、深圳,甚至全國其他地方的影像診斷工作。羅湖醫院集團打造的醫學檢驗中心不僅為羅湖區內的醫療單位服務,同時面向深圳市,并覆蓋到東莞、惠州等周邊地區,提供專業的臨床檢驗服務……
記者了解到,深圳市羅湖區擬從2018年1月起試行取消居民個人醫保賬戶,將全額醫保基金全部納入共濟基金,可實行居民患病就醫時不再自付醫藥費用,只繳適當診金,從而徹底根除“看病貴”的問題。“取消個人賬戶是必然的,越早取消對集團醫療費的控制越有利,而且盤子大了,剩下的錢會更多,也會更有利于預防保健工作的全面實施。”夏俊杰解釋說,人民群眾不再因病致貧且在全生命周期中可得到有效和良好的健康照顧就是羅湖醫改的理想目標。醫改最終要實現的目標就是讓人們看病不太難、不太貴,這也是人們對醫改最樸素的愿望。羅湖醫改模式為國內其他公立醫院樹立了典型,也作出了表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