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賞識教育是對學生的一種情感教育,所要產生的效果不僅是學困生的英語成績能夠有所提高,更是對孩子人生的一種激勵,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有信心,這種教育模式的應用目前效果明顯。
【關鍵詞】英語教學 學困生 賞識教育 應用
一、對學困生實行賞識教育的意義
1.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對自己有信心。在我國的應試教學機制下,人才培養的標準就是一紙試卷定終身,這樣的強壓之下使很多孩子的承受能力達到了極限,甚至對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可以說不是所有的英語學困生都是不會學習,更多的是心理因素的影響導致的結果。因此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安慰的眼神,一次意義深遠的談心都會改變學生的一生,在學生嘗試后發現效果后就會對自己更加有信心,對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這樣輕松愉快的學習才能夠使學生進步更快。
2.使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潛力。賞識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用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學生,在他們身上發現優點,這些能力甚至是孩子本身都沒有覺察到的,這樣的贊美能讓孩子產生進步的動力,以此為老師和學生深入接觸的契機,在愉快的氛圍中教學任務就完成了,這樣的經歷對老師和學生都是完美的體驗,遠比那些死記硬背的知識點要對學生更加受用,活學活用的知識才是永遠的財富。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賞識教育的應用
1.因材施教。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特征都是不同的,能夠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一樣的教育方式是對每個生命的尊重,我們要深入了解學生,找到學困生成績不好產生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每個學生都有優點只是欣賞的角度不同,如果能換一個角度打開學生的成長模式將會收到一想不到的效果。
2.因勢利導。老師在每個學生中的地位都是不一樣的,在每個學生的心里老師的每句話都是不可取代的真理,因此老師對學生的贊賞會使他們的自信心達到極大的滿足。在對學生表揚的時候要把握好尺度,在他們積極回答問題主動完成作業的情況下藥看到學生的進步,對這樣的行為一定要提出贊賞,并且找準機會更進一步的交流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他們更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對于學生的錯誤,指正的方式十分重要,應該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一般在課堂上直接提出學生的錯誤能收到的效果都不理想,往往會讓他們產生抵觸行為,因此不建議在課堂或人多的情況下批評學生,更他們最起碼的尊重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批評的語氣也要讓學生容易接受,讓他們明白批評只是對事而不是人。
3.欣賞技巧。欣賞并不是一味的語言表達,也不是夸張的表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對好壞的判斷,在賞識教育上是要講究技巧的。對學生的表揚語言要自然,欣賞點要具體,讓孩子能夠真切的體會到老師是真的在關注我,這樣細小的事情他都發現了,老師是真的對我好,而自己體味一下發現原來我真的在這方面很優秀,這樣的體驗過程能夠讓學生給自己重新定位,真正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更加出色表現,他認為我的優秀是對伯樂最好的報答。老師的欣賞還可以用行到來傳達,讓學生慢慢體味,和家長的溝通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能夠在家長的配合下完成,讓學生重新體味成功的意義。總之賞識教育是一門愛的教育,不是表演是發自內心的對孩子的關愛和尊重,這是一門藝術,是神圣的引導,是對孩子一生能夠產生影響的教育模式,教師應該主動實踐應用這樣的教育模式完成教學。
三、如何在英語課堂踐行賞識教育
在高中英語中,閱讀理解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英語閱讀是將學生所學加以運用的一個環節,學生通過閱讀訓練能對所學語法以及單詞有更深刻的印象。在進行閱讀訓練時,學困生很難真正理解文章的含義,對閱讀的題目也沒有很好的把握,這就需要在課堂提問環節考慮該類學生的情況,引導其按照正確的思路來思考問題,讓其有一點成就感,而且要在學生稍微有點思路的時候多加鼓勵,贊賞其對問題的理解,比如某一句話的翻譯中的可取之處,某個問題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所在位置,這些都是足以對學生進行贊賞的具體環節,不要求其能將問題完全回答正確,只要有可取的地方,就應予以夸獎,在令學生感受到成就感的同時,讓學生對學習有信心,有興趣,最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如此便能使學困生對英語學習不再抗拒,從閱讀到語法乃至單詞,學生會為了在課堂的一句贊賞而好好識記單詞,這樣在老師提問時,其能夠有被老師贊賞的點,積少成多,學生的英語成績則會日益進步,最終達到英語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結束語
教育問題使一個民族的希望所在,我們不能對任何一個孩子說不,因為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會有獨特的閃光點,教師就是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多加贊賞,使他們產生自信心,能夠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學習和未來的道路。教育階段對每個人的影響意義都是深遠的,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心靈的成長歷程,教師作為孩子的引路人應該積極的嘗試多種教學方法,為孩子的將來打好根基。
參考文獻:
[1]韓少君.試析高中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J].才智.2016. 181.
[2]張亞玲.高中英語學困生學習焦慮探析[J].考試周刊.2013 (101):91.
作者簡介:曾彩青(1977.5-),女,壯族,廣西南寧武鳴區人,中學一級,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農村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