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繼琴
【摘要】現今關于“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的文獻研究并不多見,定義上也未見確切,筆者結合文獻研究及自身多年執教經驗認為,究其根源,“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模式的構建,務須關注的是自主、創新兩個重要元素。簡言之,高中化學課堂中,“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即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投身學習,而非被動吸收,是要構建開放、活躍的課堂,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意趣和美妙,促使學生思考、創新,真正學有所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最優化發展。
【關鍵詞】高中化學 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187-02
一、“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的概念
當前,我國學界主要將“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分為兩種模式[1]。
(1)教師引導性的彈性課堂教學。該模式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換,通過不斷變換角色來實現教學中“主持人”與“催化劑”的效果;
(2)學生自主性的彈性課堂教學。該模式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能力來突出其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這兩種教學模式并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形成這兩種不同模式的原因主要在于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不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將這兩種教學模式進行結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彈性教學”。結合兩種教學模式之后的“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指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通過有效提出問題、合理合作交流、創設教學情境等手段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高中化學“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的具體策略
要優化高中化學課堂,構建“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模式,應從主體、分層、互動、實踐幾個方面出發:(1)主體,是要彰顯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核心地位,轉變被動吸收模式,這是自主學習模式構建的前提條件;(2)分層,旨在讓不同階段的學生均可學有所得,學有所樂,而避免因為過易、過難的問題致使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3)互動和實踐實質上互為交融,在實踐活動中,學生互動、合作,感受化學的生活化應用和奇妙所在,是增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化學學習興趣的關鍵。現具體闡述如下:
(一)轉變角色定位,激發主體意識
主體意識的激發可以從興趣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
(1)興趣。興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現,同時也是學生自主學習得以進行的原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得到激發,其學習效率便會出現顯著提升,其主體性會愈發突出,這完全符合了“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的教學理念[2]。因此,教師可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學習環境與氛圍,有效利用一切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方法。除學習興趣外,學習方法同樣是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關鍵所在。學生須具備有效的學習方法,來幫助其維持學習興趣。對此,教師應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其自主學習方法,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如分組實驗等。
(二)分解學習目標,科學合理分層
分解學習目標,旨在通過不斷完成小的目標,最終實現大的跨越,對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而言,這種方式極為有效,教師應引導不同水平階層的學生合理的訂立學習目標。
分層可以體現在教學中、作業布置中、課后評價及其反饋多個環節。教師可根據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及學習進度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確保水平稍差的學生能最大幅度掌握各重要知識點;作業布置也同樣如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布置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預習新內容。
(三)構建互動課堂,體味實踐樂趣
一方面,教師不妨以化學史的講述促使學生領略化學知識的奇妙,感受化學學習的意趣,拓寬學生化學知識廣度;另一方面,不妨通過一些化學活動的組織和“鬼火”、“粉筆炸彈”等神奇現象的實驗演示,提升化學學習的趣味性。如此,不僅能實現高中化學“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的根本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亦可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結語
本文在基于“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的基礎上,對新課標要求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在結合國內外學者研究以及筆者自身多年執教經驗的基礎上,筆者首先明確了“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的定義,隨即從三個方面展開了高中化學“自主學習和彈性教學”具體策略的探討。然受筆者學識與精力所限,本文所提之策略與結論均屬基礎,還有待學者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本文僅是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楊紅.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自主教學法[J].南北橋,2017(8).
[2]尹芳娥.在自主學習模式之下的高中化學教學[J].中外交流,20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