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素
數學焦慮是一種特殊的學科焦慮癥,是一種過度焦慮數學而引起的一系列異常的生理變化、行為表現和心理體驗,是一種消極的認知,消極的情緒。現在對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成為數學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許多研究都表明,一部分小學生確實存在數學焦慮問題,本文試圖從小學生數學焦慮的原因及對策方面進行探討,以期幫助學生走出困惑,消除或減輕學生的數學學習焦慮。
一、引起數學焦慮的原因
1、個體個性因素。如個體對數學的態度、信心,個體的性格特點和能力等。有的學生不喜歡數學甚至聽到數學二字就感到頭痛,對數學學習信心不足,產生消極心理。有的學生追求目標過高,為自己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但學習時感到力不從心,以致心理壓力增大,如果學生性格特征是積極的,就會善于進行自我控制,保持穩定的心態,如果性格特征是消極的,則容易把問題向壞的方面想,甚至無中生有產生數學焦慮。
在數學學習中,能力是指學生在數學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敏捷性、靈活性、創造性等較穩定的心理特征。能力有著明顯的個性差異,有的學生天資聰穎并喜歡解決數學問題,而有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能力比較差,這些數學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若長期處于競爭激烈、氣氛緊張的學習環境里則易產生數學焦慮。
2、情境因素。如數學學科性質特點,教師行為等。在小學階段,數學教育具有基礎性和普及性,是要求人人都要接受的普通教育,這必然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壓力。同時,數學又具有嚴謹性、抽象性等特點,這也讓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方面有一定困難。另外,數學學科中使用的語言并不是形象化、口語化的語言,而是一種特定語言,這些精確化、高度簡縮化的語言表達的是抽象的思想的產物,并非直接與外界相聯系。正是因為數學學科本身的這些特點,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體驗即數學焦慮。
教師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會對學生心理變化產生影響。如果教師只偏愛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對那些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不予理睬或持蔑視態度,會讓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失去信心。如果教師對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出錯的學生諷刺挖苦,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說太簡單或者說這些問題已在課堂上講過時,這已經在無意中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可能會因此產生焦慮,不敢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不敢再向老師請教自己不懂的問題。此外,如果教師對數學程度不同的學生采取同樣的教學方式,讓他們完成相同的任務,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則會產生壓力,形成數學焦慮。
3、環境因素。如家庭條件及父母的態度等。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會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當孩子學習數學有困難時,父母對孩子橫加指責或是耐心指導,會讓孩子產生兩種不同的情感體驗,當父母對孩子給予幫助和鼓勵使其克服了學習數學遇到的困難時,他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當父母對孩子的困難不予理睬或指責態度時,孩子將會對學好數學失去信心,會對數學產生恐懼感,久而久之會產生數學焦慮。
二、幫助學生減輕數學焦慮的一些建議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可以有的放矢的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其對數學的興趣。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啟發指導將學生思維引向深處,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教師還應在教學中巧妙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迫切解決問題的心理,促使他們思考、探討,解決問題,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并經過積極的思考,解決了新問題就會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加對數學的興趣。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發展的心理特點讓學生感受數學美,領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2、對不同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特別注意對差生的指導。對學習能力較高,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就要提問一些較有深度的問題,課后也可以給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布置額外的作業和思考題,啟發他們深入鉆研。而對成績稍差的學生,在課堂上盡量提問與他們的水平相適應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在對差生進行指導時,教師要對學生能學好數學抱有充分的信心,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多幫助,少埋怨。
3、開展合作學習,控制過強的競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多種形式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們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位學生都能從事小組中的不同工作,在小組中團結合作最終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感。有了樂趣和成功感,就會慢慢消除他們對數學的畏懼心理,從而一步步解決他們的數學焦慮問題。然而在一個班級中如果要爭著最先說出正確結果時,有的學生便會產生焦慮,因此,教師還應控制過強競爭。
4、減少限時測驗。追求速度本身就有可能使學生產生焦慮,學生會擔心在規定時間內能否完成指定問題以及完成的質量如何。有速度要求的測驗會使學生一味去追求速度而阻礙那些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學生提出問題,影響他們對問題的深入思考。限時測驗也使教師傾向于選擇那些具有唯一簡單解法的問題,學生因沒有記住教師曾講過的公式和固定的解題模式而使得焦慮程度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強化。
5、家長應關注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學習困難給予耐心指導。我們知道,家庭的環境氣氛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影響,調查表明,數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大多來自家庭和睦,父母文化素質較高,父母教育得當,孩子能夠得到較多父母關愛的家庭。在家庭中,當孩子再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家長應對其表示關注,給予耐心指導,幫助其走出困惑,使其對學好數學產生信心,防止孩子數學焦慮的形成。
學生的數學焦慮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需要學校領導、老師、家庭和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學校教育是解決學生數學焦慮問題的主陣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多多了解和分析學生數學焦慮的現象,對于存在數學焦慮的學生,我們應剖析其焦慮產生的根源,采取多渠道的解決措施,幫助他們消除或減輕數學焦慮。
參考文獻:
耿柳娜,陳英和.數學焦慮對兒童加減法認知策略選擇和執行的影響.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21(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