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秀瓊
摘 要:自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工程造價信息化步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但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仍存在不小差距,問題較多,文章對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的進行探討,以期為企業實現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持續穩健推進提供一點啟示。
關鍵詞:工程造價 信息化建設
1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發展現狀
1.1信息化管理體制不完善
目前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存在的第一大問題是信息化管理體制的不完善。 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體制的不完善導致了很多的問題,首先是不能有效地監督、引導、協調各部門的工作,部門之間無法及時地進行信息的交流和資源的共享,導致工作效率低、工作質量差等。 其次不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體制會造成材料、價格等方面的標準不統一,造成管理上的混亂。 信息化管理體制的不完善降低了行業的平均管理水平, 阻礙了造價信息化管理的發展,進而影響了建筑產業的快速發展。
1.2工程造價信息本身質量低下
工程造價信息本身的質量會嚴重影響到信息化建設。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企業對于已有的信息不進行分析審查,無法發現信息本身存在的問題,無法做到及時修正。不講外界信息的發展與已有信息結合,信息就不能及時更新。第二,信息網絡建設不足,企業信息網站沒有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而只是將招標信息、公司介紹這樣沒有深入意義的信息掛在網站上,客戶不能通過網站得到有用的信息。
1.3信息化建設缺乏系統性
因我國工程造價管理在信息采集、信息傳播、信息規劃、信息編碼、信息分類與系統分類等方面,缺乏統一化的系統管理與規劃,致使工程造價管理信息之間不能進行有效共享。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工作涵蓋了管理部門、工程建設市場、軟件開發與系統管理等方面,只有進行系統化的整體管理與指導,才能確保各個地區信息化建設水平的統一性,而目前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建設缺乏系統性的情況,使得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發展受到相關局限。
2加強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2.1健全工程造價信息化工作機制
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包含投資估算、概算、預算、竣工決算、施工技術、質量管理與材料供應等內容,健全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機制,應當從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發展需求方面,進行各項管理制度、管理政策、管理責任的深度調研。在總體調研與建設規劃完畢后,應當多方面對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機制內容進行完善,并同時建設相應信息化咨詢機制,確保信息化機制符合行業發展需求。
2.2完善工程造價信息資源庫
我國大部分企業都有比較豐富的資源庫,但是各家企業的資源庫質量不一,較為健全的工程信息資源庫還沒有形成。而信息資源的整合聯系非常重要,只有當信息整合完成,才能進一步完善信息資源庫,為工程造價信息管理提供資源基礎。建筑企業的工程造價信息管理人員應該將工作重心放到這上面來。此外,各個層次的工程造價在信息方面的需求都不一樣,所以建筑企業對于自身系統的抽取管理效率多加關注,當效率提高,各個層次的需求就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2.3建立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系統
一般情況下,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系統基本是由工程造價數據庫、估算編制系統、電子評標系統、工程造價指標系統與工程量清單編制系統進行組成,利用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優勢,可以有效規范工程造價管理行業的造價行為。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系統中含有的工程造價數據庫,是一項包含工程造價管理各種信息的數據系統,通過運用工程造價數據庫與其他系統之間的配合,能夠對工程造價進行預估性清算,從而防止工程造價出現各種虛假造價的行為。
3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服務
近年來,全國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與行業管理協會愈發意識到開展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必要性與迫切性,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為首,對全國工程造價信息服務網站予以涵蓋的網站建設工作實現了較大規模的開展。作為工程造價行業最新動態的“發布者”與行業今后發展的“指路者”,“中國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網”對綜合新聞、政策法規、行政許可、各地信息、計價依據、清單計價、造價信息以及問題解答等諸多欄目予以融合,賦予工程造價信息極強的實效性、普及性與傳遞性,向需求者對最新、最全工程造價信息的隨時與隨地了解提供保證。對應地,不同于政府職能部門對造價政策性與決策性信息的發布,“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網站”不僅向需求者傳遞政府政策性信息,還進行了集先進思想、前沿科技、寶貴經驗與尖端技術等優秀內容交流于一體的有效平臺的打造。借助網站,用戶可進行高品質工程造價咨詢單位、有效注冊工程造價師信息、工程造價行業熱點資訊以及人工與熱點材料單價等大量信息的查詢。此外,通過與各省、自治區與直轄市造價管理網站建立連接,“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網站”還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信息互通。“國家建設工程造價數據監測平臺”標準體系的建設,統一了工程交易階段造價信息數據交換標準,實現互聯互通和跨部門信息協同。通過對建設項目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招標控制價、中標價、竣工結算價以及工程項目造價信息等數據的積累與分析、整理,建立監測大數據、形成工程造價指標指數,夯實信息化發展基礎,引導市場對價格發展進行預判,提升造價信息服務能力,逐步建立建筑市場價格監測和預警機制,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支持;通過對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和注冊造價工程師業績監管,逐步消除僵尸企業、證書掛靠等現象,為建筑市場培育優秀的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為工程造價信用體系建設提供基礎數據。依據國家計價規范和我省相關計價依據,對工程造價咨詢成果文件質量進行監管,逐步提高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執業質量和注冊造價工程師執業水平。
結束語
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作為促進建筑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它的研究前景將會越來越廣闊,對造價咨詢服務也會帶來了巨大影響,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建設相關單位應積極開展的信息化實踐,完善信息內容,促進行業資源共享,提升行業整體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邱愛娜.“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化工程造價保障體系的構建[J].住宅與房地產,2018(19):57.
[2] 胡秀茂.工程造價咨詢行業現狀分析和發展的探討[J].工程造價管理,2018(02):86-91.
[3] 王娟娟,從慶平,安玥馨.云計算在工程造價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0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