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龍
(河南省舞陽縣人民醫院脊柱外科 舞陽462400)
單側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聯合椎弓根植骨術治療胸腰椎骨折
趙小龍
(河南省舞陽縣人民醫院脊柱外科 舞陽462400)
目的:探討單側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聯合椎弓根植骨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療效觀察及其對影像學指標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據采用術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采用傳統后路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觀察組采用單側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聯合椎弓根植骨術治療。比較兩組的手術情況、影像學指標(傷椎前緣高度、Cobb角)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傷椎前緣高度高于對照組,Cobb角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8.82%低于對照組的29.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后路單側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椎弓根植骨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Cobb角,縮短手術和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傷椎前緣高度,且并發癥少,并能減輕患者切口的疼痛程度。
胸腰椎骨折;經后路單側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椎弓根植骨術;影像學指標
胸腰椎骨折是常見的脊柱損傷,是由外力造成的胸腰椎骨質連續性的破壞,主要侵犯脊椎前柱和中柱,約占脊柱骨折的50%,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胸腰椎骨折患者常合并其他臟器的損傷,使治療難度加大,手術是重要的治療手段,臨床常采用傳統后路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但該術式出血量多,創傷較大,術后常導致較多并發癥,影響患者預后[2]。隨著醫學研究的發展,單側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聯合椎弓根植骨術被廣泛應用,該術式操作簡單,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迅速,安全性較高,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的青睞。本研究選取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單側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聯合椎弓根植骨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療效及其對影像學指標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據采用術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 15例;年齡 22~61歲,平均年齡(45.36±6.21)歲;致傷原因:重物砸傷9例,高處墜落傷15例,車禍傷10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21~63 歲,平均年齡(46.17±6.03)歲;致傷原因:重物砸傷8例,高處墜落傷16例,車禍傷1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致傷原因和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協會審核批準。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后路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全麻,患者取俯臥位,常規消毒鋪巾,以傷椎為中心,于后正中行一12 cm的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筋膜,緩慢剝離椎旁肌,充分顯露椎體關節突,明確進針位置,置入椎弓根螺釘,仔細觀察后確認螺釘位置,采用連接棒將損傷椎體高度撐開,螺帽鎖緊,將引流管放置其中,完成后逐層縫合。
1.2.2 觀察組 給予單側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聯合椎弓根植骨術治療。全麻,取俯臥位,以損傷椎作為中心,于后正中位置作一切口,將橫突、椎板及小關節突充分顯露。在X線透視下,選擇人字嵴頂點進釘,植入適當型號的椎弓根螺釘4枚撐開復位傷椎,依據患者損傷的不同行椎板切除減壓,徹底清除椎管內碎骨塊后,在X線透視下于傷椎椎弓根較輕一側將椎弓根螺釘1枚通過椎弓根植入,撬拔、敲擊予以復位。將椎弓根螺釘拔出,擴充椎弓根孔道,塌陷終板采用撬拔器進行復位,將切除的棘突及椎板剪碎,并修剪取下髂骨成骨粒狀后植入,或經椎弓根孔道植入。重新植入該枚椎弓根螺釘,安裝連接棒,擰緊頂絲,復位滿意后經連接桿實施固定,清洗傷口,置入負壓引流管,完成后逐層縫合。
1.3 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并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法)評估術后3 d兩組的傷口疼痛程度,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2)觀察比較兩組術前和術后3 d的影像學指標,包括傷椎前緣高度和Cobb角;(3)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組別 n 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 VAS評分(分)觀察組對照組34 34 t P 280.13±16.46 330.46±18.63 11.805 0.000 82.36±11.43 104.27±12.16 7.655 0.000 11.36±1.24 21.13±2.51 20.349 0.000 3.12±0.68 5.34±0.81 12.240 0.000
2.2 兩組影像學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傷椎前緣高度高于對照組,Cobb角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和術后3 d影像學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術前和術后3 d影像學指標比較
組別 n 傷椎前緣高度(%)術前 術后3 d Cobb角(°)術前 術后3 d觀察組對照組34 34 t P 48.30±2.13 47.65±2.46 1.165 0.248 87.36±2.42 68.52±2.17 33.797 0.000 21.43±6.32 22.34±5.68 0.625 0.535 2.36±1.17 9.67±1.42 23.166 0.000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發生切口感染1例、螺釘松動1例、連接桿斷裂1例;對照組發生切口感染3例、下肢靜脈血栓形成2例、螺釘松動2例、連接桿斷裂2例、神經減壓不徹底1例。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8.82%(3/34)低于對照組的29.41%(10/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60 1,P=0.030 9<0.05。
胸腰椎骨折主要致傷因素為高能量損傷,易對脊椎前柱、中柱甚至后柱造成破壞,導致脊柱出現進行性不穩,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傷,威脅患者生命健康[3]。手術是治療胸腰椎骨折的首選方式,手術的治療原則是解除神經壓迫,保證脊柱穩定,改善神經功能及椎管減壓[4]。
傳統椎弓根釘固定術需要大面積剝離椎旁肌,易損傷椎旁肌,影響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神經支配能力,內固定成功率較低[5]。單側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聯合椎弓根植骨術可矯正胸腰椎骨折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提高螺釘抗應力,避免術后矯正丟失,保證脊柱后柱結構完整,具有長期穩定性。后路椎弓根釘系統具備安全固定條件,可利用前后縱韌帶夾板作用復位傷椎高度,有效固定椎體,增強椎體穩定性;經椎弓根植骨椎體可填充骨缺損,保證成功完成內固定,預防復位丟失,增加椎體抗壓能力,抑制晚期脊椎后凸畸形發生。因此,單側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聯合椎弓根植骨術治療胸腰椎骨折,安全性更高,可緊密結合植入骨塊與傷椎,植骨更易融合,改善應力集中,避免內固定松動、斷裂等并發癥,達到治療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傷椎前緣高度高于對照組,Cobb角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82%低于對照組的29.41%,P<0.05。
綜上所述,經后路單側傷椎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椎弓根植骨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Cobb角,縮短手術和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傷椎前緣高度,且并發癥少,并能減輕患者切口的疼痛程度。
[1]唐煒東,王福榮.椎弓根釘固定結合經椎弓根植骨治療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3):806-807
[2]張金山,鄭勇強,林亮,等.經椎弓根傷椎植骨結合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5):514-515
[3]熊永發,寧旭,閆飛,等.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與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4):916-917
[4]黃承夸,蘇國生,韋文,等.經后路傷椎植骨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7):713-715
[5]田中,鄧忠良.經皮穿刺與傳統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Meta分析[J].重慶醫學,2015,44(6):810-812
R68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17
201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