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偉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腎病風濕科 鄭州451191)
后腹腔鏡與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治療腎囊腫的對比研究
咸偉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腎病風濕科 鄭州451191)
目的:探討后腹腔鏡與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治療腎囊腫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腎囊腫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觀察組采用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比較兩組手術成功率、各項手術指標、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兩組手術成功率均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除手術時間外,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止痛藥物使用時間、引流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后腹腔鏡與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均為治療腎囊腫較為理想的微創手術方法,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創傷更小,具有出血少、痛苦小、并發癥少的優點,是腎囊腫去頂術的首選術式,在不具備腹腔鏡手術條件下,可采用小切口囊腫去頂術。
腎囊腫;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對比研究
腎囊腫是常見的腎囊性疾病,以往臨床主要采用開放手術和經皮穿刺硬化治療,但均存在明顯不足。隨著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腹腔鏡在腎囊腫臨床治療中廣泛應用。腹腔鏡手術入路常采用經腹腔及后腹膜兩種途徑,而經腹膜后入路對腹腔內臟器影響較小,效果優于經腹腔途徑。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也是一種微創治療腎囊腫的方法,由開放式腎囊腫去頂術改進而來,具有操作簡單、創傷較小、術后恢復快的優點,但視野較小,操作較為困難[1]。本研究旨在探討后腹腔鏡與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治療腎囊腫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腎囊腫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9~67歲,平均年齡(50.6±8.3)歲;病程3個月~5年;腎囊腫位置:上極7例,下極11例,中下極7例。對照組男14例,女 11例;年齡 36~69歲,平均年齡(52.1±8.7)歲;病程3個月~3年;腎囊腫位置:上極8例,下極10例,中下極7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囊腫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腎囊腫臨床診斷標準,經B超、CT檢查確診;囊腫直徑>4 cm;伴有不同程度患側腰、腹部疼痛。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其他腎臟疾病者、有手術禁忌者。
1.3 手術方法
1.3.1 觀察組 行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患者全麻,取健側臥位,升高腰橋。于腋中后線間、髂嵴上2 cm處作一橫行切口,長約2 cm,逐層分離,穿破腰背筋膜,右手食指伸入腹膜后腔分離并擴大。于手指引導下置入腹膜后腔擴張器,注水500~800 ml,擴張5 min后放水,取出擴張器,置入10 mm套管針,縫合切口。建立氣腹,置腹腔鏡,于患側腋前、后線肋緣下穿刺分別置入10 mm、5 mm套管針,并置入操作器械,游離腹膜后脂肪,于腰肌前緣尋到腎臟,并于腎臟相關部位尋找囊腫。充分游離顯露腎囊腫,提起囊壁并剪開,吸盡囊液,環行剪除大部分腎實質外囊壁并送檢,邊緣電凝止血,并沖洗殘腔,放置引流管結束手術[2]。
1.3.2 對照組 行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患者全麻,取健側臥位,升高腰橋。在患側腰部作橫行小切口,長約3~6 cm,逐層分離,右手食指伸入腹膜后腔分離并擴大。手指引導下置入腹膜后腔擴張器,用小拉鉤拉開切口。直視下游離腎臟,顯露囊腫,剪開囊壁,吸盡囊液,環行剪除大部分腎實質外囊壁并送檢,邊緣電凝止血,并沖洗殘腔,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切口,結束手術[3]。
1.4 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止痛藥物使用時間、引流時間、住院時間等各項手術指標;(2)比較兩組術后尿路感染、血尿、尿漏、低熱、皮膚麻木等并發癥發生情況;(3)術后復查B超或CT,評估兩組手術成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比較 兩組成功率均為100%,無中轉開腹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比較 除手術時間外,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止痛藥物使用時間、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腎囊腫是成年人常見疾病,多見于男性。目前,臨床對于腎囊腫較大或壓痛明顯者主要給予腎囊腫去頂術治療,一般預后良好。傳統腎囊腫去頂術多以開放性手術為主,雖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但手術創傷大、出血多,且術后恢復慢,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4]。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是由開放式腎囊腫去頂術改進而來的一種微創手術方式,無需建立氣腹,可減少靜脈栓塞、腎功能不全的風險;且不需要復雜設備,學習時間短,操作簡單,容易掌握;但其手術視野較為局限,不利于術者的充分觀察和手術操作[5]。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是近年來治療腎囊腫的常用術式,具有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的優勢,但腎囊腫部位特殊,操作空間較小,對手術的精細化要求較高。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是經腹膜后入路,與經腹腔入路相比,該手術入路更為精準,可有效避免經腹腔入路帶來的腸損傷、腸麻痹、腹膜炎及粘連性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且視野開闊,操作局限性小,能夠清楚辨認解剖結構,避免對腎實質的損傷,有利于囊腫的完全切除[6]。但腹腔鏡存在設備昂貴、技術難以掌握等缺點,術后易發生腹膜后血腫、損傷周圍臟器等并發癥,且有相當數量的患者因各種原因轉開腹手術。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成功率均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除手術時間外,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止痛藥物使用時間、引流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后腹腔鏡與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治療腎囊腫均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與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相比,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創傷更小,并發癥發生率更低,且患者術后恢復更快,是治療腎囊腫的理想手術方式。綜上所述,兩種手術方式均療效可靠,各有其優缺點,一般情況下首選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若經濟條件有限或所在醫院不具備腹腔鏡手術條件時,可選擇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
[1]孟凡敏,徐忠華,徐英民,等.后腹腔鏡與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治療腎囊腫的對比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1-4
[2]李鑫,俞小明,薛建,等.小切口腎囊腫去頂術與后腹腔鏡手術效果的對比分析[J].醫學綜述,2013,19(13):2476-2478
[3]胡斌,王曉平,藍志相,等.經輸尿管鏡腎囊腫內切開引流術與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對比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12):1233-1236
[4]李曦.后腹腔鏡和開放性腎囊腫去頂術治療單純性腎囊腫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3,19(2):209-212
[5]趙國防,李民,李志斌,等.后腹腔鏡與開放性腎囊腫去頂術治療腎囊腫和多囊腎的對比研究[J].微創醫學,2010,5(3):199-201
[6]汪朔,邵四海,沈柏華,等.后腹腔鏡和開放去頂減壓術治療多囊腎的療效比較[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8,23(11):821-823
R69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22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