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貞
(河南省許昌市中心血站檢驗科 許昌461000)
●診療經驗●
2016~2017年許昌市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淘汰結果分析
張曉貞
(河南省許昌市中心血站檢驗科 許昌461000)
目的:分析許昌市2016~2017年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淘汰情況,比較不同因素淘汰情況的差異,以便更好地指導獻血工作,減少血液浪費。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許昌市72895例無償獻血者的血液樣本,統計淘汰血樣者的性別、年齡和不合格血液檢查指標[血常規指標:谷丙轉氨酶(ALT)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血液抗體指標:梅毒螺旋體抗體(anti-TP)、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anti-HIV)和丙肝病毒抗體(anti-HCV)]的分布特點。結果:淘汰血樣獻血人次中26~35歲和36~45歲年齡段淘汰率較高,18~25歲和46~55歲年齡段淘汰率較低;男性與女性淘汰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淘汰血樣的不合格生化指標主要集中在血常規指標,其中因ALT不合格的淘汰率較高,而血液抗體指標中因anti-HIV不合格的淘汰率較低。結論:許昌市2016年1月~2017年6月血液檢測淘汰的無償獻血者主要集中于26~45歲之間,淘汰原因以ALT檢測不合格為主,血站應予以重視并采取相應措施,加強獻血前資料的采集,有效控制血液淘汰情況,減少血液資源的不必要浪費。
無償獻血;檢測淘汰;許昌市;淘汰率;血常規指標
由于采血點通常無法運行大型檢驗設備,且采血時間有限,所以無法對無償獻血者進行全面檢查后實施采血,因而大量不合格血液流入血液采供系統,不僅增加了血液中心的檢測成本,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血液浪費[1]。本研究統計分析了無償獻血者血液樣本中不合格血樣的報廢原因,為更好地進行無償獻血招募和采血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許昌市72 895例無償獻血者的血液樣本,獻血者年齡18~55歲,男49 788例,女23 107例。獻血者身體條件均符合相關健康標準[1],現場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谷丙轉氨酶(ALT)快速篩查合格。每人獻血量 200~400 ml。
1.2 檢測方法、試劑及儀器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酶聯免疫分析系統:BEP(R)ⅢSystem)血樣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試劑盒:北京萬泰、法國伯樂)、梅毒螺旋體抗體(anti-TP)(試劑盒:北京萬泰、珠海麗珠)、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anti-HIV)(試劑盒:珠海麗珠、法國伯樂)和丙肝病毒抗體(anti-HCV)(試劑盒:北京萬泰、珠海麗珠)水平。采用速率法檢測谷丙轉氨酶AL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海科華、深圳邁瑞)水平,≥40 IU為不合格。每項指標分別由2位檢測人員采用兩個不同廠家的試劑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同時合格則判定為合格血樣,若anti-HIV檢測有反應則送至我市艾滋病確證中心進行WB法檢測確認[2]。
1.3 觀察指標 分析淘汰血樣及對應不合格生化指標,觀察淘汰血樣獻血者的性別和年齡分布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淘汰血樣獻血者的年齡分布情況分析 72 895例樣本,淘汰樣本數為1 538例,淘汰率為2.11%;其中,26~35歲和36~45歲年齡段的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淘汰率較高,18~25歲和46~55歲年齡段淘汰率則較低。見表1。

表1 淘汰血樣獻血者的年齡分布情況分析
2.2 淘汰血樣獻血者的性別分布情況分析 72895例樣本中,男性淘汰率與女性淘汰率相比較,差異統計學意義,χ2=0.917,P>0.05。見表 2。

表2 淘汰血樣獻血者的性別分布情況分析
2.3 淘汰血樣的不合格生化指標分布 72 895例血液樣本中,因ALT不合格而淘汰的比例最高,占1.45%,其次 依 次 為 HBsAg、anti-TP、anti-HCV、anti-HIV。見表3。

表3 淘汰血樣的不合格生化指標分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3]中的相關規定,采血點需對無償獻血者進行基礎健康檢查,不符合獻血標準者,向其說明原因后不予采集。因此,無償獻血體系的工作重心在于對血液健康質量的把控,以杜絕不合格血液流入采供血系統,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還可以減少血液資源浪費。
2016~2017年許昌市無償獻血者的血液檢測結果顯示,總淘汰率為2.11%,低于相關文獻報道中江門市的淘汰率3.04%[4],略高于相關文獻報道中宜昌市的淘汰率2.01%[5]。其中,男性無償獻血者的比例高于女性,但無償獻血者的性別對血液質量基本不構成影響,而26~45歲年齡段獻血者淘汰率較高,這可能與青年人群身體素質較好,體內代謝反應較快,中年人工作強度大且機體各項功能呈逐漸衰退的趨勢有關。有學者認為[5],血站應選擇低危人群作為無償獻血的主要對象,并進行相應的獻血知識普及與健康檢查咨詢,通過培養固定的獻血人群,可大幅提高血液質量,并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
有研究顯示,ALT不合格是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淘汰率較高的首要影響因素[6],因此在采血前進行ALT快速篩查是血液質量的重要保障,可大幅降低采血后血液檢測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此外,我國乙型肝炎患者及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比例較大,乙型肝炎是可經血液傳播的嚴重疾病,而部分地區人們健康意識較低,因此有必要在采血前加強對無償獻血者HBsAg水平的檢測,提高檢測敏感度。本研究中,ALT的不合格淘汰率為1.45%,占最高例,其次依次為 HBsAg、anti-TP、anti-HCV、anti-HIV。這說明經過一輪采血前檢測仍無法有效降低因ALT不合格產生的淘汰率,這可能與快速篩查及采血后檢驗的原理不同有關;此外,由于市級、區級疾控中心均已開放HIV病毒免費檢查,避免了部分HIV攜帶者以檢查為目的參與無償獻血,從而降低了血液檢測壓力。廖惠容等[4]認為,由于在傍晚獻血的無償獻血者較為集中,屆時在消化晚餐的過程中,獻血者血液中極易產生乳糜現象,可能為ALT檢測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使采血前篩查失效。
綜上所述,采血工作站應加強對26~45歲年齡段獻血者的采血前排查,著重對ALT水平進行篩查,同時加強對群眾在生活習慣及血液常識方面的健康教育及無償獻血宣傳工作。同時,在與存在檢測異常的獻血者或高危人群進行溝通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語氣和態度,保護獻血者的隱私及自尊。此外,還需提高獻血前篩查管理的系統和水平,提高檢驗靈敏度和準確性,整個采血過程中應進行持續性的質量控制和管理,使血液采供系統可持續發展。
[1]黃秀琳,李維,段恒英,等.重慶市血液中心無償獻血者傳染性指標檢測結果的重合性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6):546-548
[2]孫連明.獻血者健康檢查相關標準和規程的理解與實施要點[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7):710-714
[3]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S].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1-2
[4]廖惠容,翁遠橋,古錦萍,等.2005-2014年江門市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淘汰情況[J].中國輸血雜志,2017,30(1):67-69
[5]郭毅,聶心教.宜昌市2010-2014年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8):982-983
[6]何偉蘭,高瞻,許建榮,等.柳州地區無償獻血者獻血前淘汰原因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11):1071-1072
R446.1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61
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