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勛 呂九娣
(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 新鄉453000)
膿毒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PCT)和血乳酸水平的變化分析
郭世勛 呂九娣
(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 新鄉453000)
目的:探討膿毒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PCT)與血乳酸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我院重癥監護室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膿毒癥患者100例與同期健康體檢受試者100例為研究對象,膿毒癥患者為觀察組,同期健康體檢受試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血清PCT、乳酸水平。結果:觀察組PCT、血乳酸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中生存患者PCT、血乳酸水平均明顯低于死亡患者(P<0.05);PCT診斷膿毒癥的敏感度為84%、特異度為80%,明顯高于血乳酸的75%、73%(P<0.05)。結論:膿毒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PCT)與血乳酸水平均有明顯升高,且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升高,可將這兩種指標作為診斷疾病、預估療效的輔助參考指標。
膿毒癥;血清降鈣素原;血乳酸
膿毒癥是重癥監護室(ICU)常見的危重病之一,主要由各種休克、全身重癥感染或大面積燒傷等引發,起病迅速且進展快,臨床死亡率高[1]。經多年研究,目前臨床醫師對此病有進一步的認識,治療水平也明顯提高,但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2]。研究顯示[3],對膿毒癥患者盡早評估病情,結合疾病情況給予及時有效的干預,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預后。另有研究發現[4],ICU患者血乳酸水平和預后之間密切關聯,當乳酸清除率增加時,患者器官功能有明顯改善,死亡風險大大降低。血清降鈣素原PCT是ICU感染患者常用炎癥指標。本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研究方法,探討膿毒癥患者PCT與血乳酸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重癥監護室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膿毒癥患者與同期健康體檢受試者各100例為研究對象,膿毒癥患者為觀察組,同期健康體檢受試者為對照組,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男59例,女41例;年齡27~65歲,平均(56.7±4.5)歲;感染部位:肺部32例,腹腔40例,泌尿系統7例,皮膚軟組織10例,顱腦11例。對照組男60例,女40例;年齡28~64歲,平均(56.5±4.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對照組抽取肘靜脈血10 ml,觀察組抽取動脈血10 ml,分別經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5~20 min,取血清,-80℃環境內保存備用。利用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德國BRAHMS制造)進行血清PCT檢測,利用GEM Premier 3 000血氣分析儀對動脈血乳酸進行檢測,所有試劑盒均為美國DSL公司制造,全部操作均根據說明書嚴格執行。根據患者的預后情況分組,其中救治成功出院的患者為生存組(69例),經治療無效而死亡的患者為死亡組(31例)。
1.3 判定標準 膿毒癥診斷的金標準即血培養結果為陽性,所有觀察組患者均經血培養檢驗為陽性,對照組均陰性。PCT正常檢測值<0.5 μg/L,血乳酸正常值為0.5~1.7 mmol/L。敏感性=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陽性指的是經相應指標判定為膿毒癥,陰性為經判定非膿毒癥;真陽性為相應指標判定為陽性且血培養也為陽性,假陽性為相應指標判定為陽性,但血培養為陰性;真陰性為相應指標判定為陰性且血培養也為陰性,假陰性為相應指標判定為陰性,但血培養為陽性。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PCT、血乳酸水平比較 觀察組PCT、血乳酸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PCT、血乳酸水平比較

表1 兩組PCT、血乳酸水平比較
組別 n PCT(μg/L) 血乳酸(mmol/L)對照組觀察組100 100 t P 0.13±0.08 4.75±1.06 43.461<0.05 0.51±0.08 3.99±0.24 137.559<0.05
2.2 觀察組中生存組與死亡組PCT、血乳酸水平比較 生存組PCT、血乳酸水平均明顯低于死亡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觀察組中生存組與死亡組PCT、血乳酸水平比較

表2 觀察組中生存組與死亡組PCT、血乳酸水平比較
組別 n PCT(μg/L) 血乳酸(mmol/L)生存組死亡組69 31 t P 3.26±1.03 8.07±2.16 20.100<0.05 3.29±0.14 5.56±0.39 54.872<0.05
2.3 PCT、血乳酸檢測靈敏度和特異度比較 PCT檢測敏感性為 84%(84/100),特異度為 80%(80/100);血乳酸檢測敏感性為 75%(75/100),特異度為71%(71/100)。經比較,PCT對膿毒癥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均明顯高于血乳酸(χ2=6.398、4.570,P=0.024、0.031)。見表 3。

表3 PCT、血乳酸檢測靈敏度和特異度比較(例)
膿毒癥是指由感染、休克等引起的全身重度炎癥反應,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患者死亡。近年來膿毒癥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早診斷、早評估、早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控制死亡率。
臨床用于膿毒癥評估的指標較多,PCT屬于全身性細菌感染常用指標,血清PCT升高不僅可提示嚴重細菌感染的發生,同時可反映感染的嚴重程度[5]。本研究通過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PCT檢測結果,發現觀察組PCT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膿毒癥患者PCT水平明顯升高。經分析,PCT對膿毒癥的診斷敏感性及特異性均高于80%,在膿毒癥診斷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另外,觀察組中生存組的PCT水平明顯低于死亡組,說明PCT水平和患者預后之間有密切關系。
乳酸是細胞于缺氧環境中代謝形成的產物,在組織、肌肉與骨骼中均存在,于肝細胞代謝,由腎臟排出,正常情況下人體血乳酸水平不到2mmol/L,一旦超出這個范圍,肝臟就不能將血乳酸徹底清除[6]。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細胞缺氧、組織器官血流量灌注降低等問題,無氧糖酵解增加,機體乳酸水平會明顯升高,血乳酸無法徹底被清除,因此高乳酸血癥一直是機體休克、組織缺氧的重要標志。本研究通過比較兩組血乳酸水平,發現膿毒癥患者血乳酸較高,尤其是死亡患者血乳酸明顯升高(P<0.05)。此外,血乳酸診斷膿毒癥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5%、73%,在膿毒癥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分析顯示,PCT與血乳酸等均可作為膿毒癥的診斷指標,當然單純應用這兩種參考指標還有一定漏診或誤診風險,因此在膿毒癥疾病診斷中,應結合患者臨床體征、疾病情況、病史等,分析血清PCT水平和血乳酸水平等,對疾病加以判斷。綜上所述,膿毒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PCT)與血乳酸水平均較高,且死亡患者水平升高明顯,可將這兩種指標作為診斷疾病、預估療效的輔助參考指標。
[1]袁東,于海初.膿毒癥血清降鈣素原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2,48(1):42-44
[2]劉杜姣,黃超,薛慶亮,等.膿毒癥患者降鈣素原水平持續性監測的意義[J].醫學綜述,2015,21(2):308-309,314
[3]梁小慧,令狐紅霞.膿毒癥患者降鈣素原監測與血小板計數相關性的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7):3765-3766
[4]姚碧婉.動態監測ICU病房膿毒癥患者降鈣素原水平變化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13):1938-1939
[5]黃雪萍.膿毒癥患兒血乳酸、降鈣素原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6,8(6):631-635
[6]劉紅栓,張茜,何新華.降鈣素原和血乳酸評估嚴重膿毒癥患者預后的臨床意義[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5,24(6):664-666
R631.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64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