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輝
(河南省開封市中心醫院五福院區骨三病區 開封475000)
氨甲環酸圍手術期應用對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影響
胡光輝
(河南省開封市中心醫院五福院區骨三病區 開封475000)
目的:探討氨甲環酸圍手術期應用方式對全髖關節置換手術(THA)患者術中失血量、隱形失血量及輸血率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的90例TH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術中靜滴生理鹽水;觀察組將1 g氨甲環酸溶于250 ml生理鹽水中,于術中靜滴。比較兩組的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隱形失血量及術中輸血情況。結果:觀察組的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及隱形失血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中輸血率為24.44%低于對照組的5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THA患者圍手術期應用氨甲環酸可有效降低術中失血量和隱形失血量,并減少術中輸血情況。
全髖關節置換術;氨甲環酸;全髖關節置換;失血量
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采用的假體由人工髖臼和人工股骨頭組成,其中髖臼較厚、直徑相對較小的人工股骨頭所組成的全髖具有頭臼磨擦力小、穩定和局部反應輕等優勢。THA在髖關節疾病的治療中應用廣泛,但術中出血量較大,會加重患者身體各器官的負擔,嚴重者還需進行輸血,但是術中輸血存在免疫反應、血管內溶血及HIV、HBV傳播等潛在風險,因此,如何減少THA術中出血是目前骨科領域的熱點問題,臨床用于止血的方法有鐵劑、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抗纖溶藥物及自體血回輸等,雖能減少部分出血量,但見效慢,存在產生靜脈血栓風險,而將氨甲環酸溶解于生理鹽水中于術中靜滴可起到局部迅速止血的效果[1]。本研究探討了氨甲環酸圍手術期應用方式對THA患者術中失血量、隱形失血量及輸血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的90例TH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65.63±5.94)歲;股骨頭壞死20例,股骨頸骨折25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63.97±4.72)歲;股骨頭壞死19例,股骨頸骨折2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協會審核同意。
1.2 納入標準 年齡40~80歲者;術前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正常者;靜脈彩超未見雙下肢靜脈血栓者;可確保完成術后康復程序者。
1.3 排除標準 對氨甲環酸過敏或禁忌者;有靜脈血栓患病史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等抗凝藥物者;凝血功能異常者;有血栓形成風險或傾向者;慢性腎功能不全者;肝硬化者;患有嚴重心臟疾病者。
1.4 治療方法
1.4.1 觀察組 THA術前,將氨甲環酸1 g(國藥準字H43021219)溶于250 ml生理鹽水中,于術中靜脈滴注,40~60 滴 /min。
1.4.2 對照組 THA術中,靜脈滴注生理鹽水,40~60滴 /min。
1.4.3 THA具體操作步驟 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均選取髖關節后外側作切口;采用Corail股骨假體和Pinnacle髖臼假體,復位髖關節后,沖洗切口,進行徹底止血處理,并逐層縫合切口,術后放置負壓引流管;術后12 h,給予抗凝藥物利伐沙班(國藥準字H20140132),口服10 mg。兩組患者的手術均由同一術者完成。
1.5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的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及隱形失血量,術中出血量=吸引器內液體量+紗布血量-沖洗液量,術后引流量=引流袋血量,總失血量=總血容量×(術前紅細胞壓積-術后紅細胞壓積)+術中輸血量[2],隱形失血量=總失血量-術后引流量;(2)對比兩組的術中輸血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及隱形失血量比較 觀察組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及隱形失血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及隱形失血量比較

表1 兩組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及隱形失血量比較
組別 n 術中失血量 術后引流量 隱形失血量觀察組對照組45 45 t P 278.32±16.21 327.29±25.53 10.863 0.000 453.46±31.54 671.54±34.42 31.336 0.000 427.97±34.69 689.34±29.42 38.547 0.000
2.2 兩組術中輸血情況比較 觀察組輸血11例,對照組輸血24例,觀察組的術中輸血率為24.44%(11/45)低于對照組的53.33%(24/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01,P=0.005<0.05。
髖關節置換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還常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極易出現血栓并發癥,臨床常采用常規抗凝藥物防止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癥(VTE),THA術中,需松解髖關節周圍軟組織并磨挫髖臼,并大面積剝離切除髖關節囊,假體安裝后髖臼骨面及髓腔內滲血等因素會導致失血驟增,故術中出血量較大,術中進入關節腔和外滲到組織間隙中的血液也會在術后大量流出。因此,減少圍手術期失血量對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具有重要意義[3]。
人體血液中纖溶酶和纖溶酶原通過分子結構中的賴氨酸結合位點,特異性地與纖維蛋白結合,可以裂解纖維蛋白和纖維蛋白原之間的賴氨酸肽鏈,產生纖維蛋白降解產物,造成凝血塊溶解出血。而氨甲環酸為人工合成的賴氨酸衍生物,化學結構與賴氨酸相似,極易親和賴氨酸結合位點,可阻斷賴氨酸殘基的纖維蛋白與纖溶酶重鏈間的相互作用,抑制纖溶酶原活性,并減少纖維蛋白分解,促進出血部位盡快凝血[4]。有相關資料表明,氨甲環酸靜脈滴注進入血液后,可迅速作用于關節囊周圍組織及關節滑膜內,促進凝血塊穩定,減少出血量[5]。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隱形失血量及術中輸血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THA患者圍手術期應用氨甲環酸可有效減少術中失血量、隱形失血量和術中輸血發生情況。綜上所述,THA患者圍手術期靜脈滴注氨甲環酸可有效減少術中失血和隱形失血,降低術中輸血率。
[1]劉歡歡,關亞軍,王巧霞,等.比較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6):1457-1458
[2]朱燦,儲小兵,章建華.氨甲環酸3種不同應用方法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失血量的影響[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28(1):47-49
[3]陳永明.全髖關節置換術中氨甲環酸的不同用藥方式對患者失血量、隱形失血量及輸血量的影響[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23(2):146-147
[4]岳辰,謝錦偉,蔡東峰,等.靜脈聯合局部應用氨甲環酸減少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5,8(1):44-48
[5]侯振揚,孫義玲.氨甲環酸兩種不同用藥方式對全髖關節置換圍手術期失血量的影響:前瞻性、開放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7,21(15):2314-2319
R683.4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83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