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衛衛 魏丹丹
(1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鄭州450000;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鄭州450000)
●康復與護理●
細節聯合親情化護理方法在重癥護理中的護理效果研究
丁衛衛1魏丹丹2
(1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鄭州450000;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鄭州450000)
目的:探討細節聯合親情化護理在重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細節化護理,觀察組采用細節聯合親情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焦慮、睡眠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兩組患者抑郁評分、焦慮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均較護理前改善,觀察組各項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細節聯合親情化護理方法在重癥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緩解患者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對提高重癥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重癥護理;細節聯合親情化護理;護理效果
重癥監護室是對重癥患者進行加強護理的病房,長期處于重癥監護室的患者生理及心理受病痛折磨影響大,易產生負性心理,主要表現為抑郁和焦慮,對患者病情恢復極為不利。本研究將細節聯合親情化護理應用于25例重癥監護室患者中,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 32~50 歲,平均年齡(40.26±8.22)歲;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26±4.15)年。觀察組男 18例,女 7例;年齡 30~52歲,平均年齡(40.06±8.72)歲;病程 1~15年,平均病程(6.16±4.3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細節護理,包括對導管護理、飲食護理、24 h病情監測、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實施細節聯合親情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患者入院后,對患者家庭狀況、職業、性格特征等進行全面了解,根據患者的個體化因素制定護理方案。(2)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傾聽并解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各種疑問,盡力滿足患者需求,給患者親人般的溫暖與關懷;同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消除抑郁、焦慮等負性心理,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通風,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在病房張貼健康教育知識卡等,使患者感受到如家般的感覺;此外,護理過程中注意對患者的隱私保護,如協助患者排便、翻身過程中對患者隱私部位給予遮擋,避免患者產生心理負擔。(4)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叮囑患者按時用藥,護理昏迷病人時,可呼喊患者姓名并進行簡單交流,定期給予翻身按摩護理,直至患者神智恢復。
1.3 觀察指標及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焦慮、睡眠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睡眠質量指數(PSQI)和《護理滿意度調查表》4個量表進行評價。SAS、SDS 評價標準:50分為正常,50~59 分為輕度焦慮(抑郁),60~69分為中度焦慮(抑郁),70分為重度焦慮(抑郁)。PSQI評價標準:7分為正常,7~14分為輕度睡眠障礙,14分為重度睡眠障礙。《護理滿意度調查表》[1]評價標準: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 分為滿意,50~59 分為一般,30~49 分為不滿意,30分為非常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抑郁、焦慮和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抑郁評分、焦慮評分、睡眠質量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抑郁、焦慮和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抑郁、焦慮和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0.05。
組別 n 階段 抑郁評分 焦慮評分 睡眠質量評分對照組觀察組25 25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65.27±7.18 50.28±5.38*65.21±7.28 42.04±4.20*#66.59±6.28 50.38±5.28*66.55±6.26 42.95±4.71*#20.14±1.27 11.49±1.05*20.14±1.25 9.02±0.62*#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重癥監護室收治的多為大手術、嚴重創傷、重度臟器衰竭、敗血癥等患者。多數患者由于病情刺激、家屬不在身邊,易出現抵觸、煩躁、抑郁等心理,出現不信任醫護人員、不配合治療等情況,嚴重影響護理和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親情化護理主要包括情感支持、生活護理、隱私保護、環境管理等,通過親情化理念的融入和以人為本思想的貫徹,積極從多方面構建和患者的良好關系,護理人員像家人一樣護理每一位患者,使患者放下戒備,對護理人員產生足夠的信任,幫助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從而更好地配合臨床醫護人員工作,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細節化護理可充分滿足患者需要,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國內學者研究證實[2],細節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并改善睡眠質量,緩解心理壓力,促進患者的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抑郁評分、焦慮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均較護理前改善,觀察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與國內相關研究一致[3]。說明細節聯合親情化護理方法在重癥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緩解患者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對提高重癥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張偉英,王萬娟,陸冬妍,等.重癥監護病房推行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21):67-68,76
[2]劉琴,代芬,張藝.人文關懷在冠心病重癥監護病房病人家屬中的應用體會[J].全科護理,2012,10(30):2831-2832
[3]魏惜晨,趙艷紅.綜合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5):820
R47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90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