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陽 婁華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院 鄭州450007)
中醫特色辨證施護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應用探討*
李曉陽 婁華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院 鄭州450007)
目的:探討中醫特色辨證施護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價值。方法:按照篩選標準選取107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編號后分為參照組53例與試驗組54例,參照組采取西醫基礎護理,試驗組采取西醫基礎護理+中醫特色辨證施護。觀察兩組護理前后的主要癥狀評分變化、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護理費用及滿意度。結果:護理后兩組的主要癥狀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的主要癥狀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的護理費用明顯少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滿意度分布與參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的總滿意率為98.15%遠高于后者的86.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實施中醫辨證施護可以有效控制癥狀,還能促進患者快速恢復,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并提高滿意度。
潰瘍性結腸炎;辨證施護;癥狀;滿意度
潰瘍性結腸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在20~30歲人群中的發病率最高。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病變部位為乙狀結腸、直腸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部分患者整個結腸都會出現炎癥性病理改變,臨床治療難度較大,且復發率較高。有研究指出[1],在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中,需要積極給予對癥支持護理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中醫特色辨證施護主張根據患者的癥狀和表現實施不同的中醫特色護理服務,對癥施護,更符合患者的個體化護理需求。本研究將中醫特色辨證施護引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護理中,并將其應用效果與西醫基礎護理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篩選標準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107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編號后分為參照組53例與試驗組54例。試驗組中男29例、女25例,年齡 18~76歲、平均年齡(30.3±5.6)歲;參照組中男27例、女26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30.1±5.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年齡≥18歲者;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標準 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認知障礙的患者;患有其它類型系統性疾病者;消化內科合并癥患者;惡性腫瘤患者;臟器功能障礙患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參照組 接受西醫基礎護理,包括遵醫囑用藥控制病情、觀察并記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和為患者及其家屬答疑解惑等。
1.4.2 試驗組 在接受上述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中醫特色辨證施護,首先根據患者的癥狀及表現將其分為濕熱內蘊、脾胃虛弱、脾腎陽虛、肝郁脾虛、陰血虧虛和氣滯血瘀六種證型,每種證型患者的護理操作具體如下:(1)濕熱內蘊證:指導患者對腹部進行自我按摩,并鼓勵食用馬齒莧、藕粉等清淡的食物,采用瀉法對合谷、天樞、曲池、上巨虛等穴位針灸;(2)脾胃虛弱證:指導患者注意保暖,并多加運動和鍛煉,以增強體質,采用補法對脾俞、章門、天樞、中脘和足三里等穴位進行針灸,囑咐患者多食用黃魚、豆制品、雞蛋等;(3)脾腎陽虛證:提醒患者注意保暖,囑咐多食用溫補腎陽、補中益氣之品,如核桃、狗肉和山藥等,采用補法對脾俞、關元、天樞、足三里、命門和腎俞等穴位進行針灸;(4)肝郁脾虛證:保持病房安靜,指導患者打太極拳、五禽戲等,囑咐患者多吃金桔、陳皮以疏肝理氣、調暢情志,避免過度憂慮,采用疏肝和脾法對中脘、足三里、期門和陽陵泉等穴位進行針灸;(5)陰血虧虛證:囑患者臥床靜養,多食用龜苓膏、烏龜燉紅棗黨參湯等以滋陰補血,保持心情舒暢等;(6)氣滯血瘀證:調暢情志,囑其多食用理氣消脹之品,如蘿卜、橙子等,采用瀉法對陽陵泉、期門、中脘、足三里和內關等進行針灸以行氣活血。
1.5 觀察指標 觀察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主要癥狀評分變化、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護理費用及滿意度。主要癥狀評分采用尼莫地平法,即無癥狀、輕微癥狀、中度癥狀和重度癥狀分別記為0分、2分、4分和6分;滿意度調查問卷為衛生部制定,由患者本人出院前匿名完成,共分為極滿意、一般滿意與不滿意,總滿意率=極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6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主要癥狀評分變化比較 護理后兩組的主要癥狀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的主要癥狀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主要癥狀評分變化比較

表1 兩組主要癥狀評分變化比較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試驗組參照組54 53 21.483 15.896 0.000 0.000 t P 5.1±0.5 5.0±0.5 1.174 0.096 0.9±0.2 1.5±0.3 10.027 0.000
2.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和護理費用比較試驗組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費用明顯少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和護理費用比較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和護理費用比較
組別 n 癥狀緩解時間(d) 住院時間(d) 護理費用(元)試驗組參照組54 53 t P 2.1±0.7 2.9±0.8 5.864 0.017 4.1±1.1 5.1±1.2 5.203 0.021 207.4±21.6 254.2±20.3 12.075 0.000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49例極滿意、4例一般滿意、1例不滿意;參照組38例極滿意、8例一般滿意、7例不滿意;試驗組滿意度分布與參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4.374,P=0.026<0.05;且試驗組的總滿意率為98.15%遠高于后者的86.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87,P=0.021<0.05。
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原因西醫尚未明確,很可能與外源物質引起的宿主反應、免疫和遺傳等因素均存在關聯[2]。西醫基礎護理能夠通過一系列基礎的護理操作滿足此類患者的基本護理需求,但是該模式對臨床癥狀的改善作用并不明顯,且患者住院時間長,護理費用高,滿意度也不理想。
中醫學認為,潰瘍性結腸炎屬于“便血、瀉下、腸風”等范疇,是由于脾虛氣弱、氣血虧虛、肝脾虧損和外邪入侵等引發。目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常用的中醫護理模式主要有情志護理、飲食護理和起居調護等,均有一定的應用效果,但是護理方法并不全面,且綜合效果也并不理想[3]。首先,中醫特色辨證施護需要根據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不同表現和中醫病機分為不同的中醫證型;然后,針對不同的中醫證型患者,通過飲食運動指導、針灸及情志調護等一系列護理為其提供個體化的中醫特色護理,針對性更強,并且能夠保證每位患者快速康復,對臨床癥狀和滿意度的改善也更理想[4]。由此可見,中醫特色辨證施護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應用具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廣和應用的價值也較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試驗組主要癥狀評分遠低于參照組,且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護理費用均低于參照組,說明中醫特色辨證施護能有效控制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加快恢復,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試驗組的總滿意率遠高于參照組,說明中醫特色辨證施護的服務質量高于西醫基礎護理。
綜上所述,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實施中醫辨證施護可以有效控制癥狀,還能促進患者快速恢復,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并提高滿意度。
[1]陳婷婷,周云仙.2000-2015年中醫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護理的文獻計量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6):502-506
[2]閆艷.辨證施護對肝郁脾虛型潰瘍性結腸炎并抑郁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5,23(24):110-112
[3]李毅,劉艷,劉力.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辨證分型統計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6,24(11):94-95
[4]武清霞,韓玲艷,耿玉芳,等.中醫特色辨證施護對潰瘍性結腸炎療效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21):2682-2683
R473.5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93
河南省鄭州市科技攻關項目(編號:20140522)
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