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容 張冰斌
摘 要 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以互聯網為主體的信息時代,網絡消費、購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然而,其運行模式和機制尚不完善,出現了信息泄露、資金安全、黑客攻擊等問題,給公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本文旨在以政府宏觀調控為視角,探尋個人網絡信息保護中政府責任的具體途徑,提出完善政府在個人網絡信息保護的有效運行模式與機制,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訴求。
關鍵詞 網絡信息 保護 政府責任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網絡文化研究中心資助科研項目“推進網絡個人信息保護法治化進程研究”(主持人:王海容,項目編號:WLWH13-13)。
作者簡介:王海容,西南醫科大學法學院,副研究員;張冰斌,西南醫科大學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助理。
中圖分類號:D92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112
一、我國個人網絡信息保護與政府責任的內在邏輯關系
(一)個人網絡信息保護是公民的現實需要,政府應回應公民的基本訴求
隨著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已經完全打破傳統思維當中的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生活理念、行為模式呈現更加多樣化的特點。當今網絡發展中,網絡消費、媒體社交、支付平臺等網絡平臺的不斷發展,我國個人網絡信息保護政府責任缺失凸顯,尚無健全的運行模式和保障體制,網絡市場中,不斷發生信息泄露、黑客攻擊等安全事故,嚴重損害了公民的合法權益。人民群眾對個人網絡信息保護的要求逐步提升,如何有效、合理的保護公民的網絡信息安全,已成為人民的基本需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符合時代潮流,服務人民的需要。著力構建安全、穩定的網絡環境,是人民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
(二)個人網絡信息保護是新時代的要求,政府應提升信息化時代下掌控網絡的能力
當今世界,網絡、信息技術的逐步升級,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基石。人民群眾普遍參與,以互聯網為平臺,架構出購物、資訊、社交網絡等涉及公民個人網絡信息的客戶端,增添了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公民對保障個人網絡信息的訴求顯得尤為突出。政府為迎合廣大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維護公共網絡安全,需把握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網絡的發展趨勢及其不可控性,提升掌控網絡信息合法保護的能力,充分保障公民權益。
二、我國個人網絡信息保護政府責任缺失的具體表現
(一)以單純行政手段實施個人網絡信息保護
當前,網絡信息保護尚沒有有效的實施方法和途徑,政府單純依靠行政罰款、責令整改、關閉網站等單一手段來凈化網絡環境,實現個人網絡信息的保護,其有效性值得質疑。傳統市場管理模式中,實施行政罰款、責令整改等手段,以其強制性和權威性對處罰對象產生威懾,能從根本上實現對市場的治理和改造,對干預對象實現科學正確的引導,而網絡環境以其虛擬性、不可操作性使得行政罰款、責令整改、關閉網站等措施不能得到合理的實施。因網絡市場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行政手段往往無法具體實行,程序的復雜,常常導致延誤處理時機,處理結果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延誤和影響個人網絡信息的保護,不能引導網絡經營者步入正確軌道。
(二)缺乏健全的行政法規制度保障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各項行政法規制度無法跟上網絡的發展步伐,我國也陸續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法規,這些法規都是針對當前網絡市場出現的重大問題的個別領域制訂的專門型法律,尚缺乏整體布局、全面規劃、立法全面的法律體系。基于網絡市場虛擬化、數字化、全球化等基本特點,個人網絡信息不能照搬傳統市場的行政法規制度實施保護,使得不法者利用其漏洞而危及公民的個人網絡信息,造成經濟損失。
(三)缺乏科學的監督管理體制,網民訴求渠道不通暢
當前不斷出現的淘寶、天貓、唯品會等消費平臺,逐步改變了人們的傳統消費理念,對于這一新興事物,涉及個人網絡信息保護的網絡立法滯后,監管短缺,政府仍沒有從傳統的市場經濟管理方式轉變過來,依舊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實施管理,從而缺乏網絡的監督管理,公民在遭受網絡詐騙、信息泄露等合法權益損害時,不能通過正確的渠道或平臺來表達自身意愿、維護合法權益的訴求,從而造成公民利益的損害。同時,當前政府對網絡市場缺乏信息評價機制,不能正確的引導商家誠信、合法經營,維護公民的個人網絡信息,引領網絡市場的健康有效發展。
三、我國網絡信息保護中政府責任完善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監督管理為主線,群眾積極參與的原則
在個人網絡信息保護法制化進程中,政府需占據主導地位,網絡已成為公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把握網絡運行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才能提升駕馭網絡管理能力,切實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政府在網絡化進程中,需承擔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安全有效運行的責任,在確保網絡市場發展壯大的同時,對公民的個人網絡信息也應得到有效保護。以政府為主導網絡監督管理,其主體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提出自身訴求,維護自身網絡信息安全,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監督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加強網絡信息監督,落實政府責任。在個人網絡信息的保護,我們必須堅持政府領導,公民參與,協調的部門職責,才能有效保護公民利益。
(二)堅持科學發展,依法保護公民合法權益
網絡市場由于其自身數字化、信息化的特點,其運行中有其特有的規律,在謀發展,促保護的過程中,落實政府責任,科學引領網絡市場基本方向,激發自身發展潛力,依法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實現網絡市場科學發展,依法治理、保護的關鍵是將個人網絡信息保護納入到法制化的軌道上來,不斷完善網絡信息保護法律體系,填補法律空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維護網絡信息安全,保護公民合法權益。endprint
四、我國個人網絡信息保護法制化進程中政府責任完善的具體對策
(一)創新政府社會管理方式,加強技術手段在個人網絡信息保護中的作用
當前,由于政府在網絡信息管理中技術手段相對滯后,信息詐騙、信息泄露、黑客攻擊等事件頻發,嚴重影響公民的正常生活。技術手段能實現在網絡信息安全的全程監控,從而有效的保障網絡市場的健康有序運行。當前,加強技術手段在個人網絡信息保護中的作用,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建設:
1.引進高科技技術人才,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綜合治理
人才隊伍建設,是政府加強網絡信息保護,應對各類網絡信息違法行為的有力保障。在公務員的隊伍建設中,吸納高新技術人才參與網絡治理和維護。
2.建立有效的個人網絡信息安全保護監督機制
在涉及個人網絡信息中,如網絡消費、媒體社交、信息登錄等涉及公民隱私的網絡活動中,要根據網絡活動的具體特征和規律進行認真調研和總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網絡安全預警機制,實現網絡信息的安全的有效監督。
3.加大資金投入,保證網絡技術能力有序更新
現代網絡信息變化日新月異,網絡技術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有效的資金支持,才能保持網絡技術的與時俱進。
(二)健全個人網絡信息保護法律體系,構建法治環境下信息保護體制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網絡成為公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網絡信息保護成為實現網絡的市場的有序、有效運行的支持與保障。當前個人網絡信息的保護有諸多的問題和漏洞,但在司法實踐中很難找到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管理。網絡信息的失真和信息污染,數據、信息與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問題,急需得到法律的保護。不法網絡經營者,往往利用法律漏洞侵害網民的合法權益,網友維權之路十分艱辛。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如:《商用密碼管理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來凈化網絡環境,維護網絡安全,但仍缺乏完善法律保障體系來保護個人網絡信息。政府應該加快立法工作,著力完善個人網絡信息保護的法律體系。有學者建議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考慮建立健全個人網絡信息保護法律體系:
1.實行網絡信息經營準入制度
網絡信息管理的準入立法是確保個人網絡信息安全前提和基礎,確保網絡信息的安全性。從網絡信息的來源運營商的資格和能力的立法規定,它有利于政府加強監督檢查網絡信息的能力。
2.網絡上的個人信息,如網絡消費交易、社交媒體等,需對其貿易原則和具體程序進行立法解釋
為了實現網絡市場的發展,個人網絡信息的有效保護,必須納入法律軌道上來,當前個人網絡信息泄露頻發,就是缺乏制度化、統一性的法律規章、制度,使得在行執法過程中出現法律空白和漏洞,影響公民的日程生活。
3.對公民網絡活動中的自身權益進行立法規定
由于網絡活動的數字化、虛擬性的特點,公民的維權、申訴無法得到有效的實施。在立法過程中,既要對公民在網絡活動中的權益做具體規定,又要對網絡申訴渠道進行立法保護,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三)履行政府職能,建設完善的網絡環境監督管理責任機制
1.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網絡市場消費需求,有利于培養經濟新增長點,提升政府駕馭調控市場經濟的能力。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只有牢牢把握信息主動權,才能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2.建立分層管理模式,明確各級政府責任
網絡市場不同于經典的市場模式,它已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個人信息保護需中央政府統一規劃部署,從宏觀上構建出網絡信息保護的具體管理體制。地方各級政府應根據地區特點,分級部署個人信息保護的具體監督管理工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統一部署,才能使個人網絡信息得到合理保障。
參考文獻:
[1]劉子晴.我國網絡消費中政府責任的完善路徑研究.東北師范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