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慶 李應敏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環境問題逐步積累并日益凸顯,一些因環境惡化誘發的惡果開始陸續顯現。河南省社旗縣人民檢察院通過開展“一村四警”直接聯系和服務農村群眾活動,探索出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四方面舉措。
首先,加強環保宣傳,增強環保自覺。一是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加強對農民和企業經營者環保法規宣傳和環境意識教育,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檢舉和揭發各種違反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的行為。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多種新聞媒介監督的正確輿論導向作用,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社會風尚。二要加強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各級政府部門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動員全社會力量來共同進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三是鼓勵發展綠色農業、綠色養殖,大量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農藥,少用化肥農藥。發展無公害農作物,傾力提高農機技術水平,增加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程度,加強種植與養殖的融合,確保農作物綜合利用和農村生態環境的良好。
其次,改善農村污染現狀,著力保護生態安全。一是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積極倡導節能節水生產生活方式,建立農村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就地分類、綜合處理”模式,改善村落人居環境。二是大力推廣沼氣池、廁改工程和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強化畜禽糞便循環再利用,實現農村“畜—沼—肥”種養結合推陳出新。三是普及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技術,降低商品肥施用量和殘留量,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加強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逐年提升可降解地膜推廣面積。四是實施綠色環保養殖。科學規劃養殖布局,建立職能部門與鄉鎮政府聯動機制,嚴格執行養殖“三同時”建設,盡量減少農村一家一戶的養殖,推廣生態化、標準化的養殖模式,建立養殖小區,扶持專業大戶。農村應發展以農戶為對象、庭園為依據、沼氣綜合利用為紐帶、種、養、加為產業的庭園生態經濟,集中處理畜禽糞便,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五是環保凈化等環保設施生產方面給予扶持,降低環保設施成本,讓作坊式的小企業也買得起、用得起。
再次,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新修訂的環保法已經生效實施,相關執法機關要強化監管職責,加強處罰力度,對污染場企實行“按日計罰”,嚴重者對相關人員實行“行政拘留”,引入監管部門領導干部引咎辭職制度。進一步完善環境投訴“12369”制度,鼓勵人民群眾加入到環境監督的行列中,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精神或物質獎勵。加強環保執法隊伍建設,通過多種渠道引進、培養、留住一批政策水平高、法律理論實、擔當意識強,懂政策、明縣情、善執法的環保隊伍。另外,在破解秸稈焚燒難題,不能圖省事一禁了之,簡單執法,而應加強技術扶持、財政補貼、宣傳引導等,給農民提供一個既方便、又有經濟實惠的生態出口,讓農民從秸稈多元化利用中獲益,如此才能事半功倍,眾生渴盼的“朗朗乾坤”想必也不再是癡人說夢。
最后,立足檢察職能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注重檢察職能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加強對聯系村四項工作的宣傳動員、資金和人力幫扶。加強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的銜接。將環境保護法的宣傳放在法律“五進”活動中突出重要的位置,通過主題講座、專題宣傳等形式,引導各行各業的群眾增強可持續發展觀念。同時發揮檢察職能,嚴查農村能源資源保護、環境污染防治、環境監管等環節所涉瀆職犯罪,積極探索督促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行政工作,對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和個人提起公益訴訟工作。加強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銜接,通過信息共享、聯席會議等形式,加強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監督活動,對于此類案件,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切實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的刑事犯罪,推動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