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摘 要:“互聯網+”已經成為了國家戰略,國家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應該抓住當前的發展機遇,進行人才培養改革。本文在分析課題相關研究現狀和研究意義的基礎上,闡明了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主要觀點,同時分析了本課題的創新程度和應用價值。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計算機專業人才更好的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創業發展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 創新創業 計算機專業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8(a)-0200-02
1 研究現狀與意義
1.1 研究現狀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是我國新時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高校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滿足經濟和產業發展進程中急需的人才。近年來,中央出臺多項文件指導創業創新,為創新創業掃清障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多次在重要場合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將其作為我國經濟前行的雙引擎之一,創業在全國稱為一種潮流。在中國創業形式中,“互聯網+”優勢明顯,“互聯網+”創業受到很多大學生的青睞。高校如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更好地為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當前需探索的重要課題和緊迫任務。
當前,企業對工科大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他們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更要求他們具備創新創造和實際開發的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為目的,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為目標的教育。“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學科應該與時俱進、應勢而為,為促進專業教育、增強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探索實踐“拓展內涵、融合創新”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將創新創業教育和計算機專業教育有效融合,將成為實現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一種趨勢和發展方向。
1.2 研究意義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互聯網+”的概念應運而生。“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應用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大,高等教育的格局和培養模式也隨著發生變化。“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提升創業能力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1)“互聯網+”背景下的眾創時代呼喚計算機專業的創業型人才。從中央到地方,已掀起“大眾創業、全民創業”的熱潮,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制造等已蔚然成風,計算機專業在創新創業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有更廣闊的平臺和更多的創業機會。為了將計算機專業知識與“互聯網+”、創新創業融合起來,時代呼喚計算機專業的創新創業行人才培養。
(2)計算機行業中的“一職難求”與“一才難求”人才需求矛盾要依靠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來緩解。“互聯網+”時代的眾創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尤其需要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尤其是高專業素質能力、懂企業經營管理、有團隊合作意識、自身人才素質等方面的高水平人才。而高校培養學生中,課程體系以及教學環境中缺乏創新創業培養、缺乏項目開發經驗等,導致了學生的“一職難求”與用人單位的“一才難求”人才需求矛盾激化,解決矛盾迫切需要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中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提升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來促進。將“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創業教育引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可以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得創業教育更好的促進專業教育發展,讓專業教育更好的與時俱進,更具有時代性和市場性。
2 主要內容
2.1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計算機專業提供了很好的應用型轉型發展的平臺和環境。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利用互聯網創業已經成為大眾創業的重要形式,計算機人才在互聯網創業時代具有先天優勢、有更廣的選擇和更多的機會。我們應當抓住機遇,利用所有的有力因素,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形成“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更多的能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計算機創新人才。
(1)研究“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創新創業發展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各行業、各專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互聯網+”已成為一種新的產業形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計算機從業人員帶來了廣闊的創業空間,同時也為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提供了特殊的要求。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必須建立在人才需求的分析基礎之上。
(2)分析目前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為了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特色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以發揮更加的人才培養質量效果,必須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目前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正在不斷構建過程中,已取得顯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強、缺乏創新創業引導和創新創業條件創立、創新創業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融合尚未完善、學生缺乏創新創業內在動力、實踐教學體系跟不上“互聯網+時代”創新創業時代的發展。
(3)提出促進計算機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措施和建議。通過分析時代背景、高校發展環境、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具有實踐意義的計算機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措施和建議,以促進“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例如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制造、智慧工業、APP開發的迅速發展,需要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面向社會實際,增強創新型能力的培養,進行一系列的人才培養改革。
(4)形成“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計算機專業向創新創業型、應用型轉型發展的平臺和環境,應當抓住機遇,利用社會有利因素,積極促進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創建。在提出相應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措施和建議的基礎上,優化形成“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探索實踐“拓展內涵、融合創新”的培養模式,旨在形成“基礎扎實、實踐強化、全面評價、創新融合、創業孵化”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2.2 本課題研究重要觀點
分析目前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優化形成“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探索實踐“拓展內涵、融合創新”的培養模式,旨在形成“基礎扎實、實踐強化、全面評價、創新融合、創業孵化”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例如:重構專業課與基礎課相互促進的課程教學體系、設立虛實融合的實驗實訓項目、成立專兼結合的教師師資隊伍;構建協同創新團隊;深化校企合作、創建內外互補的實驗條件與實訓環境;實施個性化定制、構建真實全面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創新創業孵化平臺、設立創業基金等。本課題可以有效地促進計算機人才培養由單一型專業教育向結合創新創業的深度融合型轉變,對于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IT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 本課題創新程度、應用價值
創新程度:形成“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如圖1)。
應用價值:“互聯網+”時代下,影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和計算機學科專業的轉型發展,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有效建議。
參考文獻
[1] 倪彤光,顧曉清,潘操.計算機專業“3+1”模式下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J].現代計算機,2013(4):36-37.
[2] 李峰泉,蘇培華.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轉型發展的探索研究[J].電子測試,2015(23):87-88.
[3] 徐秀慧.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1):175-177.
[4] 李恒超,朱丹.創新創業背景下高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電腦迷,2016(7):52-53.
[5] 劉永彬,歐陽純萍,陽小華,等.“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2016(14):
15-16.
[6] 王蘭.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