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珍 本報記者 杜海川
“日本正值必須通過謀劃大型策略藍圖來發揮外交功能的時代。”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日前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提出希望實現日美澳印四國建立首腦級別戰略對話的設想。日媒分析稱,河野倡導的這個戰略似乎是為了對抗中國,背后的原因是日本在印度洋一帶實施的政府開發援助與中國“一帶一路”中“海上絲綢之路”重合,存在競爭關系。此外,日本擔心在這一地區的防衛戰略上輸給中國。據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在下月特朗普訪日時向其提出該倡議。對此,中國社科院日本問題學者盧昊表示,所謂四國機制的提法早已有之,是針對中國加強戰略競爭的方針的延續,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試圖以排他的、競爭性的方式確保獨占地區利益。
據《日本經濟新聞》26日報道,日本外相河野太郎25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社專訪時表示,希望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四國能建立首腦級別戰略對話,以南海經印度洋至非洲這一地帶為中心,共同推動自由貿易及防衛合作。河野表示,“為了維護自由開放的海洋,自然要把經濟和安全保障也擺在桌面”,稱“將推進從亞洲到非洲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強調“維護海洋航行自由是安全保障上的重要議題”。河野還表示,“自由開放的海洋對于中國來講也是‘一帶一路的前提”、“有必要讓中國按照開放、透明的國際標準進行基礎設施投資”。
“澳洲新聞網”26日稱,河野太郎表示,日本不尋求在這一對話機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它將努力爭取在包括南海在內地區的海上運輸自由,因為中國正在這些地區擴大其軍事存在。《日本經濟新聞》9月曾報道稱,中國憑借“珍珠鏈戰略”推進了航線開發,并連接斯里蘭卡和吉布提建設港口,正在擴充海上基地。該報還引用印度官員對日本外務省高層的表態稱,“陸路還能設法阻止,但海上航路就難了”。
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于11月6日舉行的日美首腦會談中提起四國戰略對話,希望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認可。《日本經濟新聞》稱,河野提出的四國首腦戰略對話是對安倍晉三在2016年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的推進。
中國社科院日本問題學者盧昊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所謂“四國戰略”早已有之,安倍首次擔任首相時,曾于2007年8月在印度國會發表題為“兩洋交匯”的演講,當時就提出“通過日本與印度的聯合,再將美國和澳大利亞包括其中,這一‘擴大的亞洲可以發展成為一個覆蓋太平洋的龐大網絡”。日本政府據此提議組建由日美印澳組成的“四國集團”,后來因各國態度迥異而擱淺。2012年12月底,二度出任首相的安倍公開提出“民主安全菱形”,“由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夏威夷組成一個菱形,以保衛從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公海”。
盧昊表示,正如日本戰略學者早就指出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制造一種使得中國在海外——特別是印太地區——很難擴展勢力的國際環境非常重要”。日本的設想是充分依托日美同盟的力量,并聯絡作為地區“支軸國家”的印澳兩國,從戰略合作及地區秩序構筑入手,將印度洋沿岸區域作為制衡中國影響力的主要陣地。
“中國參與亞太及印度洋地區開發和影響力的不斷拓展,是綜合國力增長、以及在國際體系中承擔相應角色責任的必然結果。日印等國對中國的疑慮和指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們試圖以排他的、競爭性的方式確保地區獨占利益或主導權,并以假想敵式的思維看待中國的崛起”。盧昊對《環球時報》表示,面對有意歪曲和抹黑,中國應以我為主,堅持并提升如“一帶一路”等地區發展倡議的開放性與互惠性,繼續與地區成員特別是中小國家、新興市場國開展平等和深入的合作。▲
環球時報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