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峰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導入環節是教學過程的開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導入環節,明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下面談談高中化學教學導入藝術.
一、利用實驗進行導入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利用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導入環節更加出彩.新課伊始,教師如果以化學實驗為基礎,為學生安排一個新穎的實驗作為新課的導入,相信學生一定能夠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簡單來說,利用實驗進行化學課堂導入,其重點在于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使化學課堂更加引人入勝,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有趣.
例如,在講“燃燒和緩慢氧化”時,為了使學生盡快進入到學習狀態,我利用多媒體展示“水中生火”的實驗,通過玻璃管將氧氣與浸在熱水中的白磷接觸,結果白磷竟然在水中燃燒起來,出現了“水火相容”的現象.這個奇異的現象,引起了學生的注意.為什么白磷可以在水中燃燒呢?這個實驗就像一個魔術,奇異而精彩,使學生感到不可思議.我借此時機向學生導入本節課的新知識,提高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提高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為接下來的講課作好鋪墊.
教師還可以利用創設矛盾的實驗導入新課,將一些新奇的實驗帶到課堂中,打破學生固有的定式思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新知識,為化學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利用實驗進行導入,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對實驗知識有更多的了解.
二、利用趣味話題進行導入
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緒.利用趣味性的話題進行知識的導入,無疑是一種輕松的教學方式,既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放松學生的學習神經.趣味性話題包括很多種類,如幽默的小故事、簡單詼諧的謎語等.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對故事和謎語的興趣都非常高.在課堂教學環節,科學合理地運用有趣的故事和謎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氫氣的性質”時,我提出這樣的謎語:無色味最輕,遇火有水生,還原有本領.對于這個謎語,學生興趣盎然,并對謎語進行分析:無色味最輕指的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且相對分子質量是最小的,符合氫氣的性質;遇火有水生指的是,氫氣在空氣中燃燒能夠產生水;還原有本領指的是,氫氣能從氧化物中還原出中等活潑或不活潑金屬,與有機物中的不飽和化合物可發生還原反應(催化劑,加熱條件下).綜合這些知識,學生很快猜出這個謎語的謎底就是氫氣.
又如,與空氣相關的謎語:一物到處有,用棒趕不走,眼睛看不見,手摸也沒有,咀嚼無滋味,無它活不久.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一些趣味話題進行新課導入,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三、利用生活進行導入
化學知識中有很多內容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抓這一特點,利用生活實例進行課堂導入,提高學生對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的認知.高中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都比較豐富.在這個階段,教師利用實際生活中的案例進行課堂導入,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并根據所學知識進行一定的解釋,是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能力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講“中和反應”時,我提出問題:人患胃酸時吃幾片氫氧化鋁即可治愈.這是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蟄了,涂些稀氨水可止痛止癢.又怎么解釋?這兩個問題都與中和反應有關,并且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典型案例.利用這樣的問題進行課堂導入,能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經過學習和探究,學生明白了,人患胃酸,是胃里的胃酸濃度較大,此時利用氫氧化鋁對胃酸進行中和,能緩解病人的癥狀.而被螞蟻、蚊蟲叮咬后人會感覺痛癢,是由于昆蟲分泌出的酸性物質有刺激作用,而稀氨水具有弱堿性,氨水浸入皮膚內,能與甲酸發生中和反應:HCOOH+NH3·H2OHCOONH4+H2O,生成的甲酸銨對皮膚無刺激作用,人便止住癢.
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和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和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總之,高中化學教學導入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貴在得法.利用適當的手段和策略進行新課導入,能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當然,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要力求創新,適合學生,使學生帶著放松的心情去接受新的知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