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明
物理課堂是傳授知識的主戰場,學生在課堂上收獲多少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駕馭課堂.怎樣才能讓課堂變得既飽滿,又讓學生聽得輕松呢?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于先進技術的應用能力.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傳統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最重要的職能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教育改革亦是以學生發展為宗旨,即“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1.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的教師總是說“學生真笨,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對”.實際不是學生笨,而是教師沒有給他們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總是強調“這個題應該……那個題不能……”,而是要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體會總結.
2.巧妙設計課堂內容,突出重點難點.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需要教師去講,也不能用教師的思維過程去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一節課45分鐘,教師最多講30分鐘,讓學生練10分鐘,再總結5分鐘.這就需要教師巧妙設計課堂內容,突出重點難點,提煉教學語言,達到言簡意賅,從而使學生聽得輕松.
3.靈活利用教材.高考對考生的物理學能力有明確的要求,考查的重點是用基本問題考查基本能力,而不是所謂技巧.新課程強調“用教材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激活教材知識,形成富有創新、生動活潑、學生參與的教學設計.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是師生互動的主要依據.讓學生認真地閱讀與鉆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重要措施.
二、聯系生活,開展教學活動
物理源自生活,同時物理又為生活服務.所有的物理研究對象都是取自生活,如小車、小球、子彈、木塊、汽車、衛星、地球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生活事物被引入課堂中.因此,在講某一物理規律的時候,學生往往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必須把握好一個度,畢竟課堂是以學習知識為目的的.
1.利用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問題的聯系,創設生活化情境.物理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較為密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實際生活情境引進課堂,使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并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情境中,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創設生活化情境.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具有強烈的采新獵奇的心理傾向.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創設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機動車轉彎”時,教師可以引入一則新聞:在同一彎道處發生多起機動車側翻事故.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彎路設計要外側高,并且設有限定速度.創設這樣的情境,使學生既新奇,又感到物理的奇妙,激發了他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欲望.
3.利用學生認知上的不平衡,創設生活化情境.學生的認知發展就是觀念上不斷遭破壞并不斷達到新的平衡狀態的過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認知上的不平衡創設生活化情境,使學生產生要努力通過新的學習活動達到更高水平沖動.
三、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1. 審清題.審題要慢,做題要快.結合題中條件及問題,樹立正確的解題方向.可以畫出關鍵條件,尤其是對關鍵字要敏感.有的學生在會做的題上失分嚴重,就是因為太馬虎.有的學生讀題意識不強,甚至沒有讀懂題意,看著像就列方程求解,結果鉆牛角尖的時候一回頭,原來題意理解錯了,重新返工費事費力.因此,審題一定要仔細,不怕慢.
2.善思考.為了贏得高考,各學科作業量都比較大.有的學生根本就不知道題目是怎么回事,物理過程還沒有分析清楚,為了應付作業,解題過程亂造.這就使學習效果事倍功半,不僅知識得不到夯實,而且分析的很淺,思維能力也得不到培養.因此,教師要適當減少作業量,盡量選取有代表性的題目,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3.多總結.總結知識點及經典題型(包括重點題型和自己把握不好的及易錯的).在總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會做是為什么,做錯又是為什么,等等.好多題并不是不會,而是思路不清,或是出于會和不會之間.那么,總結的多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變得成熟,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