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 董健
腰突癥:術式選擇個體化
腰突癥是骨科臨床常見病,中山醫院骨科對腰突癥的診治水平在國內一直處于領先地位。1953年率先在國內開展椎間盤造影、1992年率先在國內進行微創內鏡下腰突癥的手術治療。近年來,借助骨科手術顯微鏡和椎間孔鏡等設備,結合頭戴式放大鏡輔助、通道輔助等技術,能使手術切口變得更小,使微侵襲手術成為可能。
顯微鏡下微創開窗減壓髓核摘除術就是一種微侵襲手術,適用于大多數需要手術的腰突癥患者。與傳統小切口開窗手術相比,該手術的術區照明更好、放大率高、操作時不易損傷神經;切口大小不受患者體型影響;手術時間明顯縮短,病人術后不適感和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
如果腰突癥患者是外側型或極外側型突出,或由于其他疾病無法承受開放手術,椎間孔鏡手術是較好選擇。該手術在局麻下進行,安全性高,手術創傷小,皮膚切口6~10毫米,僅需縫1針,術后恢復快,當天即可下地,2周可恢復日常生活和工作。
如果腰突癥患者合并嚴重椎管狹窄或滑脫不穩,則需要采用通道輔助下微創內固定融合(適用于單側癥狀患者)、微創單邊固定融合(適用于單側癥狀患者)和常規減壓融合等手術方案(適用于雙側癥狀患者)。
脊柱轉移瘤:多學科協作(MDT)診療更有效
約70%的惡性腫瘤會發生骨轉移,而脊柱是最常見的骨轉移部位。中山醫院骨科2006年率先在國內采用“全脊椎整塊切除”治療脊柱轉移瘤,幾乎無局部復發,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了他們的生命,獲得了中山醫院臨床新技術應用獎,惠及全國各地許多脊柱轉移瘤患者。2014年,中山醫院在國內率先通過多學科協作(MDT)綜合診治脊柱轉移瘤:先通過微創穿刺活檢,明確病理診斷;再進行MDT團隊討論,根據患者的癥狀(疼痛程度,有無神經壓迫、癱瘓)、原發腫瘤惡性程度及分型、預期生存期及患者全身情況,制定精細化的內、外、介入、放療等學科綜合階梯治療方案;確定需要手術的患者,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用微創椎體成形術、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椎管減壓加微創經皮內固定、腫瘤姑息性切除、全脊椎整塊切除等外科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一般地說,微創椎體成形術適用于多發轉移出現病理骨折、嚴重疼痛,但沒有神經壓迫、椎體后壁完整的患者,局麻下采用微創技術向病變椎體內注入骨水泥,可即刻緩解患者疼痛癥狀,以利后續綜合治療;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適用于多發轉移病理骨折、椎體后緣破裂,但沒有發生神經壓迫的患者,采用微創內固定對病變椎體進行生物力學支撐,減輕患者疼痛,再通過后續放化療等控制腫瘤生長);椎管減壓加微創經皮內固定術適用于轉移瘤導致神經受壓,但程度較輕的患者;腫瘤姑息性切除適用于神經壓迫嚴重的患者,在椎管減壓的同時行腫瘤姑息性切除,并在病椎進行骨水泥強化或骨水泥灌注強化釘道螺釘,減少植入螺釘數,降低醫療費,減少螺釘松動;全脊椎整塊切除術適用于原發腫瘤惡性程度低(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的脊柱單發轉移性腫瘤。
對脊柱轉移瘤,既不能放棄治療,也不能過度治療,經過適度、有效的精細化階梯治療,可以使患者緩解疼痛,重建脊柱穩定性,保存和恢復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關節置換:“快優康復”造福患者
中山骨科關節專科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與領先的學術地位。20世紀70年代國產的上海Ⅱ型人工股骨頭假體即發軔于此。如今,在髖膝關節置換快優康復領域,中山骨科亦占有先機。
快優康復關節置換是指綜合性的圍手術期管理,通過在術前將患者的機體調整到最佳狀態,術中規范手術與麻醉團隊的操作程序,從而有效控制手術所引起的創傷與應激反應,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不適感,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使患者更快、更舒適地康復。
關節??茍F隊通過流程化的多學科規范化管理,把上述內容落到實處,極大地改善了患者體驗,使髖膝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又快又好。具體措施包括:手術前,指導病人進行呼吸、咳嗽與下肢肌力訓練,增加動物蛋白質攝入,保持優質睡眠,每天用肥皂洗澡。手術日,讓患者能夠進食兩餐,避免其過度饑餓,保證能量供應與代謝需求。手術中,應避免使用吸入麻醉,并通過限制輸液、保溫、控制性降壓,減少出血;手術醫生應通過詳盡的術前測量,優化手術過程,手術操作應微創化,盡量縮短手術時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