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蘭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應用而生,有許多人曾擔心孩子小,在學校不能適應,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誠然,寄宿制學校在家庭教育、親情方面有所缺失,但在學校住宿過程中學生也會收獲很多。全方位探討了學生的生活、成長。
農村寄宿制學校現狀生源優點印象感悟案例一:踹你一腳
一天下午,從教學樓接學生往宿舍樓走,我稍慢了點兒,沒跟住學生,隔著5、6米,我看見六年級的學生圍了一堆,我急走幾步,就看見王浩滿臉怒氣地打抱不平:“老師,張永康拿了徐月蓉的幾張紙,張玉枝知道了,過來一腳就把張永康踹到煤堆上了。也就穿的皮衣,要是白色的,就沒法穿了。”我一看,張永康只顧拍打身上的煤灰,什么也沒說,張玉枝已經不見了蹤影,我安慰了張永康幾句,就向前走去。心里盤算著:張玉枝最近一段時間又是當學校的主持人,又參加了各項集體活動,表現突出,又得了各項獎,得到學校領導、老師的寵愛,是不是尾巴翹上天了?得適當壓一壓她的囂張氣焰。我找到了她,張玉枝承認是她踹了張永康,我說:“有問題踹人一腳就能解決問題?人家男孩子心胸寬闊,不跟你計較,你真以為人家打不過你?”張玉枝低下了頭。第二天,我還在為這事耿耿于懷,下午,張永康跑過來問我:“老師,你見過張玉枝嗎?”我忍不住問道:“她昨天踹了你,你不記恨她?”他笑了:“有什么辦法,我惹不過她,其實也沒什么。”我釋然了,為孩子們開闊的胸懷和不記仇的天性。
案例二:暖瓶事件
下午吃過飯,路過104宿舍,從半開的門縫中我發現地上有一大攤水,推開門,靠窗戶位置的桌子邊有一個破碎的暖壺,壺渣到處都是,桌邊站著劉之夏、孫雪靜、朱景瑛三個同學,我問怎么回事,是誰打碎了暖壺,三人都說不知道,不肯承認錯誤。我有點惱火,讓她們分別描述剛才在干什么,根據情境大概推測出是朱景瑛、劉之夏在往后搬桌子時不小心碰倒的,于是,各打五十大板,要求她們各出一半錢賠償同學暖壺,而孫雪靜說她在整理上床,應該沒有什么責任。事情就這樣簡單處理了。第二天中午,104舍長找到我,說在她們耐心詢問下,孫雪靜承認是自己不小心碰倒的,在老師詢問時由于害怕不敢承認,我內心暗自自責處理事情的輕率,找孫雪靜談話,表揚了她最終承認錯誤的勇氣,為了樹立她做錯事就要承擔后果的信念,要求她賠償。考慮到她家境的困難,內心很不忍,但必須要這樣做,劉之夏、朱景瑛主動提出與孫雪靜一起分擔賠償費用,我為她們姐妹般的情誼和關心弱小者的愛心所感動。
基于長期的觀察和對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寄宿生生活的得失有諸多體悟和認識。
發現一:農村沒有豐富地域資源地方的那些頭腦靈活、手腳勤快的人,都一窩蜂似地涌進城市謀求發展去了。留下的,大多是比較懦弱、多病、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再加上家庭變故,我們這兒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差不多有一半的學生都有特殊情況:有父母離異的,有父親(或母親)病故的,家庭有重大疾病的,有爺爺奶奶撫養的,每到農忙季節,學生即使只有六、日在家,也經常面臨著獨自一人在家,無人做飯吃的狀況。相對而言,寄宿制學校成了這些孩子幸福生活的搖籃,有住、有吃、有人玩、有人管。在我調查中,我校很多孩子都反映住宿好,能享受國家的營養早餐,有寬敞明亮的住宿房間,有許多玩耍的伙伴,有關心他們的老師。
發現二: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在通常狀況下,比城市學校的學生要快樂,有更多玩耍的機會。每天下午放學,只要天氣允許,他們會自發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成足球隊、籃球隊、排球隊,各自進行活動。其余同學在老師的引導下,會打羽毛球、板羽球、玩沙包、做游戲等,也玩得不亦樂乎。即使是什么活動也不參加的學生,也會身心放松,面帶微笑地在周圍溜達。就是學習再差,性格再孤僻的孩子,也會在放學后的生活中展露笑顏。
發現三,寄宿制生活特別能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團結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個宿舍中,高中低年級的學生分別搭配,經常向他們灌輸“大帶小、大愛小”的思想,高一級的學生都關心、幫助幼小的弟弟妹妹們,教會他們如何整理內務、如何梳洗疊被、如何清掃衛生、如何遵守紀律、如何與同學相處,在住宿中學會獨立、學會團結、學會與人相處,住宿生活整體是和諧、友好的。出現問題時,舍長帶領討論解決。宿舍的衛生、紀律,由樓長具體負責,老師只協助管理。在住宿中,學生生活的能力在不斷地提高。在與學生朝夕相處中,有幾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我有所感悟。
在宿管這段時間里,我看到了學生學習之外的很多表現,內心時常被他們感動著、驚嘆著、自豪著,也看到了寄宿制學校的很多優點,想到即使是在城市,也有必要修幾所這樣的寄宿制學校,真正讓有困難的學生享受到國家的富民政策,讓他們生活有保障,健康、快樂地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