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琴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實驗教學,發揮實驗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下面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進行研究.
一、夯實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物理學習意識.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以及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的關注度都不強.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親自向學生演示物理實驗,重點向學生講解物理實驗的本質以及蘊涵的知識點,帶領學生探究和驗證物理知識的規律,幫助學生掌握重要的物理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對于物理教材中涉獵的知識點有深刻的理解和記憶.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使學生主動地將課堂學習到的物理知識與能力結合在一起,完善自身的物理知識結構,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平面鏡成像知識”時,教師不僅要清楚地講解“光的直射、反射”原理,還要使學生通過實驗畫出光的反射以及折射的路線,了解光線在平面鏡上的運動路線以及反射的原理.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講解顯微鏡的應用技巧,將光學的物理知識與顯微鏡的應用技巧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物理實驗中將光學知識與顯微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巧融合應用到物理實踐操作之中,也使學生在使用顯微鏡的時候夯實學到的光學物理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物理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以及積極性.
二、演示物理實驗,提高課堂效率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對于實踐操作有一些排斥以及缺少積極性,對于老師演示的實驗操作也缺少關注度,很難集中注意力,只會盲目地記住物理教材中的結論和知識點,久而久之,對于物理的學習只會采用盲目的題海戰術,失去了發現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的機會.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演示物理實驗應該如何操作,一邊做實驗一遍向學生講解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實驗應用有一定的自我認知,并且為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奠定基礎.
例如,在講“杠桿平衡條件”時,教師可以講解杠桿的基本知識,使學生對于教材中的“簡單機械和功以及能”的知識有深刻理解,然后演示實驗,探究發現杠桿平衡與哪些因素有關系,使學生了解物理實驗如何操作,并在老師的引導下親自探索,積極發現,最后得出影響杠桿平衡的相關因素.在這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物理教材準備相關的物理實驗器材:包括杠桿、鉤碼、測量儀器以及承重的儀器,將杠桿的兩邊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記錄使杠桿平衡的鉤碼的重量,也就是杠桿平衡的動力、阻力的大小,測量杠桿的動力臂以及阻力臂的大小,并整理相關的測量數據,之后根據實驗數據總結出相關的結論,驗證杠桿平衡的原理.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將實驗過程清楚地記錄下來,在課后整理自己的實驗思路,不斷進行反思以及探索,找到自己物理實驗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找到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的興趣以及探究能力,可以將學生分為4~5人的實驗探究小組,在實驗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使學生在物理實驗過程中開展小組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實現良好的實驗互動.此時教師可以將實驗探究的自主性交給學生,提高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的探究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并且在實驗探究小組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互相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在實驗探究氛圍下,能夠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吸引學生參與物理課堂學習活動,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助情誼,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并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初中階段,學生開始接觸物理知識.這是學習物理知識打基礎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強化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印象.同時,教師要找到正確的引導學生的方式,創新初中物理教學方式,全方位地發展學生的能力,從各個角度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錢正芳.“概念教學”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穩固基礎[J].啟迪與智慧:教育, 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