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立萍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學方法的探究進入了新的階段,其中“問題導學”就是教師拓展的新型教學方法.
圍繞問題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是教師常常采取的教學方式.數學學科具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特點.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情況,實施問題導學模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發現和發展的過程.
一、走近問題導學模式,貫穿課堂準備
教師要在課前充分準備教學內容,也要培養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的好習慣.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整節課的教學主題,提出讓學生積極鉆研、主動探究的問題,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并帶著重點難點問題有目的性地聽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在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時需要解答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解決.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充當小老師,解答在課前給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環節,高效探究,也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的“教師提問、學生解決”的教學思維.教師要帶領學生確立學習目標,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明白本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對教學過程進行簡單地設想,從而明確課堂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教學中心以及重難點部分,鼓勵學生在小組范圍內互動交流,進行一些基礎知識的答疑,并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改變了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身份,不再是被老師“灌輸”知識,而是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了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究精神和勤于思考的好習慣.當然,在講解教學內容后,教師要加以總結,以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給學生指明探索的方向,并且對學生已有的成績進行鼓勵、表揚,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總結的過程中,教師要對重難點知識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二、掌控問題導學模式,創設教學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為問題導學營造良好的環境,激發學生渴望攻破一個個難題的欲望.同時,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縮小師生間的距離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質疑,敢于向老師發問,并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樣,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死板學習、不愿溝通的缺陷.在逐步向理想課堂靠攏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耐心,用溫和的語氣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誠懇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問題導學的核心在于問題.有了問題,學生才能開動腦筋去解決.因此,教師設計問題的首要考慮因素應是問題的啟發性,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展示,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針對整個學生群體考慮,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要在溫習舊知識和掌握新知識之間把握好度.最重要的是,設計問題要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的學習基礎作為第一位進行問題設計.問題導學具有廣泛的探索領域,教師要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習慣、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并將多個方法進行整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創新改進,從而確保實施問題導學模式達到價值的最大化.
三、延伸問題導學模式,認識問題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以知識的傳遞作為第一步,但是學生掌握與否并不能從這一步中體現出來,因此需要歸納總結,讓學生舉一反三.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學習的內容,又能開拓學生的思維,還能對自己的教學成果以及教學效率進行檢驗,為接下來的教學提供思路.教師對于設計問題的思路不能太局限,要采取多種形式.習題可以是選擇、填空,也可以是開放性的問答題或直截了當的判斷題.要注意練習的題量不能太大,要以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掌握為出發點,控制好習題的時間,將鞏固練習放在課堂的最后五分鐘內.
在設計鞏固問題的時候,教師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時效性.要對學生對本堂課內容的掌握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對于較多學生都存在疑惑的部分進行重點鞏固,對于學生已經收獲的知識也要給予一定的鼓勵.二是準確性.在這5分鐘時間內的反饋信息必須是十分有效的,教師要以這些反饋作為下一次備課的參考,從而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體系.三是鼓勵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可能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意志力.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模式,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欲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融入學習過程.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