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秋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全社會都在關注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讓不同性格類型、不同思維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然而,一些合作學習分組中的邊緣學生,沒有融入小組合作中去承擔積極的角色和分工,內心深處對化學領域的興趣未能激發.這些邊緣學生大多處于SOLO分類理論中思維結構層次比較低的學生.SOLO分類理論,由心理學家彼格斯提出,意為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可描述學習質量水平層次,為確定復雜的學習過程層次提供了一個通用的框架.彼格斯認為,一個人回答某個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結構是可以檢測的,學生的思維層次由低到高劃分為呈遞進關系的五個層次,分別為前結構水平、單點結構水平、多點結構水平、關聯結構水平、抽象擴展結構水平.其中前結構水平、單點結構水平和多點結構水平是低層次的思維結構水平.此類學生提取知識的能力比較薄弱,記憶的知識零散,不能從本質上認識物質、概念等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學習上存在一定的障礙.
二、運用類比推理
在化學教學中運用類比推理的學習活動,能使抽象的信息在學生的主動搜索和生成中變得具體生動,能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新知識,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相同的一種非必然性推理,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1.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前結構學生層次的提高.思維結構水平處于前結構層次的學生,之所以對回答的問題要求不清楚,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學習動機較弱,對這個問題不感興趣.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興趣上,教師要通過舉例、展示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合情合理地類比,不僅能使新知識變成熟面孔以增加親近感,而且能將難點分化成塊來降低認識化學規律內在聯系的門檻,促進學生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理解和掌握.教師不僅可以類比不同化學現象,還可以類比化學現象和物理現象;不僅可以類比未知的化學知識與已知的化學知識,還可以類比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事物.例如,在講“離子鍵”時,對于帶相反電荷的離子結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教師可以根據離子的構成屬性,將陰、陽離子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類比成磁鐵的南北兩極.通過實物演示,學生覺得情境親切,輕松地理解“這種相互作用也就是靜電作用,包含了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并記憶儲存牢固.
2.強化知識記憶,促進單點結構學生層次的提高.單點結構層次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上存在困難是因為記不住相關的化學信息,或者只能記住其中部分,僅能提煉一個或多個片面的信息,不能對信息進行全面認知而識不得題目陷阱,產生深入學習的認知障礙.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復雜體系的知識形成過程運用類比思維建構,選擇結構相似、性質相似、用途相近、制備方法相似、存在形態相同、價態變化相似相同、反應環境相似等的客觀事物類比,學會從材料中提煉多個正確信息,為解決問題夯實基礎.
3.搭建關聯橋梁,促進多點結構學生層次的提高.多點結構層次學生盡管能從題干中提取多個信息,但是不善于結合題目素材并聯系題干中信息來歸納答案.教師可以建議學生有意模仿類比推理,養成主動尋找知識間聯系的習慣.在客觀世界中,任何思維對象之間總是存在同一或相似的某種屬性.這種同一性、相似性的挖掘,提供了知識之間產生關聯的模式.在化學知識體系里,學生對化學總觀性的認識有元素觀、守恒觀、變化觀、分類觀、微粒觀、化學價值觀、平衡觀等.在分析問題過程中,抓住關鍵詞通過“怎么變”、“變不變”、“可能會”、“程度是”等問題搭建反應物之間、生成物之間、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橋梁;通過“宏觀—微觀—符號—曲線”四種表征形式對宏觀物理量和微觀物理量各自變化類比,追尋反應的基本原理和規律;通過已有的物質屬性猜測未知的物質屬性并進行精心驗證,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思維.
三、運用類比推理的反思
類比是事物間屬性的推理,會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教師要鼓勵學生先積極類比,后嚴格篩選;啟發學生多角度關注類比對象的屬性,篩除干擾因素;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及時干預,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類比;等等.教師要豐富學生的知識背景,擴大學生知識搜索區.比如,幫助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作為信息提取的源材料;幫助學生從實際經驗出發,尋找類比的問題素材;指導學生觀察演示,比較和分享彼此獲得的直觀感知信息,在討論和交流中加深對事物本質的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