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這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反思能力包括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克制、自我反省的能力,這些能力能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知,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進步.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的途徑.
一、從預習階段入手,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學能力,可以利用教材自學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方便教學.預習是為課堂教學打基礎.預習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要重視課前預習,監督學生有效預習.教師要結合教材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督促學生進行細心的預習,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提高預習效率.學生在教材中找答案的過程就是進行了一次有效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發現不懂的問題,并聽過教師的講解以后,再進行思考,就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及這些內容的重點,激發求知欲,提高自主學習的欲望.例如,在講“集合”之前,教師先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在課本中找到元素和集合的概念;掌握常用數集的記法;弄懂“屬于”和“不屬于”的具體含義;了解幾類表示集合的方法.學生完成這些預習任務,就能明白這節的重點內容.在課上,教師要讓學生闡述自己的預習成果,對學生起到督促作用.有的學生根據上述預習任務回答:一般地,我們把研究對象統稱為元素,把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作集合.假設A是一個集合,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集合A.教師對這個學生提出表揚,并再次提出問題:現在大家不要看課本,說說Z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學生齊聲回答:整數集.教師繼續提問:全體實數的集合用哪一個字母表示?學生回答:R.通過這樣的互動,讓學生進行反思,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利用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需要學生有切實的體會之后,才能逐步養成反思的習慣,以及正確的反思方式.實踐出真知.數學也是如此.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高反思能力,拓展思維寬度.數學知識都是層層遞進的,現在學的知識有可能是在之前的基礎之上提升出來的.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性展開探究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高中階段學業繁重,有些學生失去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探究性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三角函數”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探究與發現”專欄展開教學.“利用單位圓中的三角函數線研究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性質”是教材中的探究問題.利用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出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性質.三角函數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三角函數的圖象,不僅運用了數形結合數學思想,也貫穿了整個三角函數的教學.三角函數的圖象,能夠讓學生直觀看到正弦函數、余弦函數、正切函數的奇偶性、單調性等特性,也能夠推出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可以說,三角函數的圖象是三角函數教學的必要工具.
三、通過習題訓練,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狹義上的“反思”,可以理解為是犯了錯誤以后進行的思考.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難免出現失誤,教師可以利用習題訓練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習題訓練,能夠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重要的是可以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在解題過程中出現失誤時,學生通過分析改正錯誤,能避免在考試的時候犯迷糊.學生在出現錯誤后進行思考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例如,設點P(x,y)在橢圓4x2+y2=4上,求x+y的最大和最小值.有的學生給出這樣的解題步驟:因4x2+y2=4,求得-1≤x≤1,-2≤y≤2,然后求得x+y的最大、最小值分別為3、-3.這個解法是錯誤的.學生忽略了4x2+y2=4也是一個約束條件.當x=1時,y此時取不到最大值2.也就是說,x+y的最大值不為3.此題應運用三角函數替換的方式進行解答:令x=cosθ,y=2sinθ,再代入原式求解,可以得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5,最小值為-5.學生做錯題沒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教師引導學生改正錯誤,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反思,就能加深學生對此類題型的印象,從而實現習題訓練的目的.
總之,反思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需要教師耐心引導,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形成反思的習慣,在探究過程中理解反思能力的作用,最終在解題過程中培養反思能力.endprint